第一句話說出口,陸康以及在場的人,都為之一驚。

不等他們有更多的驚訝之色,袁耀馬上接著開口說。

“為生民立命.”

兩句話說完,在場的人都是讀書人,特別是陸康,他是一個儒家學者,從小便有學識,知識水平不低,袁耀開口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就已經心中驚駭,眉頭大皺了。

袁耀卻是不以為然,接著提高了自己的音調,繼續開口說。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嘶!袁耀這四句話說完,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似乎完全沒想到,袁耀這個人居然有這樣的抱負和胸襟。

不過,仔細想來,或許袁耀說的,也並非沒有可能。

袁家四世三公,滿朝顯貴,有這樣的抱負,也是正常的。

能夠位列三公職位的大人物們,哪個不是為國為民,胸懷天下。

在場的人,一陣沉默,都驚訝於袁耀這番話的觸動。

身處亂世,誰又敢說沒有想過為黎民百姓造福,為天下太平而努力呢。

只是有些人,註定沒有那種能力。

所以他們還在為一粥一飯而發愁,像袁耀這樣的人,能夠不為一日三餐發愁,而是想著憂國憂民的大事,對比一下自己,確實高下立判。

“沒有想到,小友居然有如此宏願,老朽確實有些慚愧。

可惜,如果我能夠再年輕個三十年,不,二十年就行,我必定也會和小友一樣,有如此雄心壯志.”

袁耀的這一番話,說得陸康有一些動容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年齡限制了陸康,如今七十歲的陸康,自己都沒有幾天活頭了,又怎麼還會去想這些事情呢。

年紀大了,熱血不再了。

可袁耀卻是不同意陸康的說法。

“太守大人,你可聽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袁耀雖然背不出唐詩三百首,可是這首初中語文課本上就有的龜雖壽,他還是記得幾句的。

況且這首詩,還是曹操做作,只可惜,被袁耀提前了幾年拿出來。

這應該不算抄襲吧。

袁耀一番話說得陸康一愣。

臉色隨即一驚,彷彿愣在了當場,隨即在自己的嘴裡細細地念叨。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好,好詩!”

“小友真不愧是袁氏子弟,一言一行都透露著大道理,此番和小友交流的一席話,勝過千言萬語,此番交流受益良多,受益良多啊.”

陸康的臉上,激動之色難以掩飾,或許是聽見了袁耀那雄心壯志的一番話,又或許是袁耀點醒了年老的陸康,讓陸康的心裡又燃起了一絲鬥志。

可總歸是讓陸康對於袁耀的態度和印象都大幅度提升起來。

就連帶著,陸康身邊的這些幕僚,對於袁耀,也是越發地尊敬。

袁氏子弟,果然不負四世三公之名啊。

一場宴會,在很晚才結束。

雖然這個時候的酒,酒精度數不高,不過,依然讓喝到晚上的袁耀有些醉意了。

當晚,袁耀便在這城中睡下了,也沒有急著出城。

等到第二日,酒醒了之後,袁耀從臥榻之上起身的時候。

卻是被門外的一陣嘈雜之聲吵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