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報考志願書明天就要上交了,我到底填哪幾所學校還沒有頭緒。媽媽在世時想要我考醫,第一選擇-“首都醫科大學”,最差“龍江醫科大學”。媽媽說她有很多同學和老師分佈在全國各地醫科大學和醫院,資源豐富,將來能幫到我。她就是“龍江醫科大學”畢業的。父親堅決不同意我學醫,理由很充分,學醫能找到滿意工作必須讀到博士,前後至少八年,人生有幾個八年?學醫太苦、工作太累。正是因為母親去讀碩博,他們兩地分居,母親30歲才生下的我。父親再不想讓我活成母親的樣子,天天加班,沒有自已的自由生活。最關鍵的一個說法打動了母親,“現在醫患關係矛盾太大,工作又累,風險又大,這個問題短期無法解決,長期也看不到希望,人生那麼多路,為啥只選這一條?”父親的話擲地有聲,我至今還清晰記得。其實母親對當前醫療系統很多市場化做法也非常不滿,偶爾也能聽到她和父親探討這些問題。父親老說母親還是年輕時的脾氣,文藝氣質、理想主義,母親反唇相譏到:“不是你當年天天給我寫情詩,我怎麼會嫁給你?”

父親也不讓我讀文科,說當今社會重理輕文,讀文科找不到工作,他們那個“懷揣理想、改變社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是計算機時代、網際網路時代、人工智慧時代,不想讓時代拋棄就要學會編碼程式設計。所以他給我的建議是報“錢塘江大學”或“龍江工業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最差報“龍江工程大學”-計算機與技術專業。他說“龍江工程大學”以前很出名,五六十年代和燕京大學並駕齊驅,那時叫“哈軍工”,是中央領導和部隊領導子女的首選大學,後來改成“哈船舶”,再後來改名就沒有多少人關注它了。

每次說到這個事情,父親都情不自禁的嘆息,並且成為話嘮。他在我面前能炫耀的就是他的高中成績了。他在高中成績長期保持全班前三,那個時候高考還有預考,他在預考中全縣考了第二 。本來學校有個“龍江工程大學”的保送名額內定給他,被他放棄了。最後高考他考了全縣第五,本來這個排名也不錯,但當時是估分填志願,他把自已的分低估了十幾分,還有不知啥原因,他被最後一個志願“龍江大學”錄取了。“龍江大學”在省內還算可以,但那些考到南方的同學,以前學習成績都不如他的,現在不是當官了就是成為企業高管了。所以我常能感覺到父親的鬱郁不得志,他經常對我說的話就是:“選擇比能力重要”,“能去大城市不要去小城市”。

想起這些事我就頭皮發麻,我們老王家智商是線上的,為啥運氣總是不太好?叔叔考個全省狀元吧,出事了;父親全縣第五,放在現在考不上燕京大學,那也可以去魔都大學走一遭,可現在混得挺差的;我爸,本來也是全縣前十,可一遇到關鍵考試就掉鏈子,還不如父親呢?真不知上輩子得罪了哪個龍王?

“到底咋辦呢?”我嘆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