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資本聯合體的險惡用心
最牛九零後從撿到一個小目標開始 五點梅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風起雲湧、變幻莫測的物業市場中。
家康物業公司董事長陸遠明正全神貫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公司至關重要的戰略決策。
在某次家康物業公司的高層會議上,陸遠明的表情嚴肅且堅定。
他擲地有聲地說道:“各位同仁,當下毫無疑問是我們家康物業公司進行擴張的黃金時機。”
“大家且看,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福地物業公司。”
“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資金運作之後,其財務狀況已然露出了疲態。”
福地物業公司上市募集資金約 70 億,然而僅是收購億達廣場就耗費 30 億。”
“與我們爭奪市場份額又用去 25 億,再加上償還給大股東陳泰雲的 10 億。”
“如此一來,福地物業公司賬上可靈活支配的資金已然所剩無幾。”
陸遠明的目光炯炯有神,掃視著在座的每一位高層。
“所以,這就是我們家康物業公司崛起的絕佳契機。”
陸遠明用力地揮了一下手,充滿激情地繼續說道,“我決定開啟新一輪的融資計劃。”
“憑藉我們管理著超過 600 家小區物業的雄厚基礎,再加上福地物業公司上市所帶動的行業估值上漲。”
“我認為我們家康物業公司完全有資格估值 120 億,並且期望能夠對外融資 30 億。”
隨後,家康物業公司向各資本公司發出融資請求。
在與前來參與融資會議的資本公司代表進行談判時。
資本公司代表皺著眉頭,語氣鄭重地說:“陸董,雖然家康物業公司管理的小區數量眾多,但是每年淨利潤僅僅約為 5 億。”
“按照我們全面的評估,我們只願意給出 20倍淨利潤估值,家康物業公司的估值為100 億。”
陸遠明據理力爭,態度堅決地回應道:“我們的潛力和前景遠遠不止於此,100 億實在是太低了,這對我們公司是不公平的。”
“陸董,這是我們綜合各方面因素仔細權衡得出的結論。”資本公司代表依然堅持自已的觀點。
就這樣,雙方因為這 20 億的估值差距,展開了一輪又一輪艱難的談判,然而始終無法達成最終的投資協議。
就在這僵持不下的關鍵時刻,資本聯合體猶如橫空出世一般。
在與陸遠明的會面中,資本聯合體的代表目光銳利地看著他說道:“陸董啊,福地物業公司的實力您是清楚的。”
“他們實力雄厚,人脈廣泛,僅僅融資 30 億,真的能夠與之抗衡嗎?”
“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呀,必須加大融資規模!”
陸遠明沉默不語,他當然知道僅僅融資30億不夠。
一時半會,家康物業公司不可能追趕上福地物業公司的發展步伐。
可是家康物業公司一下子融資太多,陸遠明擔心會有失去控股權的風險。
陸遠明沉聲問道:“那你認為融資多少,才有希望趕上福地物業公司呢?”
資本聯合體代表連忙說道:“陸董,您要把眼光放長遠。”
“我們資本聯合體可是非常看好家康物業公司的潛力的,為了扶持你們,我們可以投資 50 億給你們呀。”
陸遠明心中一驚,猶豫地說:“50 億……這實在是太多了,我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陸董,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資本聯合體代表繼續蠱惑道,“有了這麼大規模的資金注入,家康物業公司必將一飛沖天。”
經過幾輪談判,雙方僵持不下。
資本聯合體代表強調:“30 億真的太少了,根本無法支撐起我們所期望的發展速度。”
陸遠明則堅持:“控股權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我不能輕易讓步。”
經過多倫激烈的談判,雙方最終各退一步。
資本聯合體代表說道:“好吧,陸董,那我們以 110 億估值,融資 40 億資金,這已經是我們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陸遠明沉思許久,最終咬咬牙說道:“好吧,那就 40 億,但我們必須要有明確的協議來保障我們公司的權益。”
就這樣,家康物業公司以 110 億估值成功融資 40 億資金,開啟了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徵程。
這一訊息很快傳到了福地物業公司董事長陳泰雲的耳中。
在公司的高層會議上,陳泰雲安慰著高層們無需擔憂。
為堅定公司高層決心,陳泰雲在高層會議上聲稱:“福地物業公司是上市公司,隨時可以透過發行轉股型債券來籌集資金。”
“陸遠明的家康物業公司想要打敗福地物業公司不過是痴人說夢。”
在私下裡,陳泰雲卻暗自咒罵陸遠明愚蠢至極,認為他與資本聯合體走得太近,遲早會被資本聯合體所吞噬。
家康物業公司在與韓城物業合併時,陸遠明在家康物業的股份就已經降至70%。
家康物業公司第一次融資時,當時家康物業公司估值60億,融資20億,此時陸遠明的股份降至52.5%。
家康物業公司第二次融資40億,陸遠明的股權降至38.5%。
經過兩次融資,資本聯合體的股份已經上升至45%。
只不過這些股權分散在多個資本公司名下,但這些資本公司卻經常採取一致行動。
關鍵是,陸遠明並未在家康物業發展初期實行AB股計劃,即使後來想實行,也無法執行下去了。
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局面,一旦韓風倒戈或者保持中立,陸遠明將失去家康物業公司的掌控權。
以資本聯合體的貪婪本性,這顆雷遲早要引爆。
陸遠明這邊,雖然接受了資本聯合體的融資,但他也深知其中的風險與挑戰。
他心裡明白,與資本聯合體的合作就如同一把雙刃劍,既能帶來快速的資金支援,同時也可能讓公司陷入複雜的資本博弈之中。
陸遠明試圖加深與韓風的關係,加大對韓風的拉攏。
然而,他堅信自已的決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為了家康物業公司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家康物業公司在資本的強力助力下,迅速展開了一系列的擴張行動。
他們積極拓展新的小區業務,不遺餘力地提升服務質量,加大市場推廣的力度。
同時,也在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最佳化,竭盡全力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而福地物業公司也不甘示弱,在董事長的帶領下,積極籌備發行轉股型債券。
陳泰雲說的容易,發行轉股型債券,哪是那麼能輕易實現。
福地物業公司短期內肯定是無法融到資金。
即使資金沒有家康物業多,只有幾億資金的福地物業公司,也盡力阻擊家康物業的擴張。
透過故意抬高價格方式,加大家康物業公司的資金消耗速度。
他們只能全力以赴加強與現有客戶的合作,努力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兩家物業公司的競爭愈發激烈,呈現出白熱化的態勢。
市場份額的激烈爭奪、客戶資源的拼命爭搶、人才的殘酷競爭,每一個環節都瀰漫著濃烈的硝煙。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殘酷戰爭中,陸遠明和陳泰雲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他們不僅要應對來自對手的嚴峻挑戰,還要安撫公司內部的人心,確保團隊的穩定和團結,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最終,究竟誰能在這場物業市場的激戰中笑到最後,成為行業的霸主,一切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