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中路挺進!

孫承彥捧著地圖,輕輕摸著自己的鬍鬚,思考著眼前的戰事。

這位被冠以戰神名號的進攻大師今年也已經接近四十歲了,經過多年對兵法和理論的系統學習,這位多年沒有再指揮戰鬥的將軍不但沒有疏於戰陣,反而更加老辣。

“北上襄樊,先要拿下樊城。”孫承彥對身邊的政委齊銘玉說道。

孫承彥的老搭檔劉剛早已經不在工農人民軍內任職了。經過組織的安排,劉剛現在已經擔任了荊州省長,在新的崗位上繼續做貢獻。

新的政委齊銘玉是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比孫承彥小了將近十歲,資歷上也有所不足。但這位齊政委辦事一向雷厲風行,深受季平的青睞,孫承彥也覺得這位急性子的政委很合自己的胃口。

“鄧安國同志以前進攻過樊城,我們也因此有關於樊城附近的地圖。”齊銘玉說道。

孫承彥笑道:“老鄧那是佔了突然襲擊的便宜,趁著夜色打了樊城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如今我們要正面廝殺,卻不一定能那麼輕鬆地拿下樊城了。”

齊銘玉點了點頭:“樊城是襄陽的前哨站,是進攻魏國腹地的必經之路,更是幾十年來魏國苦心經營的要塞。如今我軍大張旗鼓而來,曹真肯定在全力備戰。”

孫承彥擺了擺手:“拿下樊城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只要我願意,樊城輕易就能拿下。我在意的是,能不能在這裡消滅掉對面的魏軍主力。如果在這裡將曹真麾下的魏軍主力通通殲滅,接下來進攻洛陽將會輕鬆得多。”

“曹真麾下的軍隊號稱貴族軍,這支貴族軍是曹叡用十年賦稅重金打造的精兵。整整十萬人,一人雙馬,全是精銳騎兵。”齊銘玉如數家珍,“我們缺乏對騎兵有效的制約手段,如果不能借助襄樊戰場重創貴族軍,一旦和曹真打起野戰,那麼將很不好打。”

提起魏國的貴族軍,就連孫承彥眼裡也閃過一絲羨慕:“光是這支貴族軍,就有整整二十萬匹上好的戰馬,我實在是嫉妒得緊!”

眾所周知,唯有騎兵才是限制騎兵最好的的方法,在平原野戰上,步兵先天就比騎兵差的多。到不是說正面交戰有什麼戰力上的差距,主要是騎兵機動性強,只要不停地襲擾步兵的糧道,遲早就能讓步兵潰敗。

曹真是魏國宗室宿將,一生也是久經沙場,孫承彥不可能將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曹真的愚蠢上。

事實上,只要曹真不蠢到用騎兵正面衝擊孫承彥的陣地,那麼他麾下的十萬精銳貴族軍就立於不敗之地。

季平很重視騎兵的建設,一直都在大力向北方採購戰馬。南方畜牧能力薄弱,工商部門對於來自北方的牲畜開出了高價,只要是牲畜,一律高價收購。

奈何曹叡對於與南方解放區的商業貿易控制得太嚴,但凡被魏軍巡邏隊抓到商隊走私,一律斬首示眾,要是被發現走私牲畜,更是夷滅三族的重罪。北方的商人們為了走私戰馬到南方,不得不冒著巨大的風險,將戰馬送至海邊從海路運輸。

即便工商部門拼命收購戰馬,工農人民軍也只能維持五萬騎兵。而且也只能做到一人一馬,不像對面的魏國貴族軍一樣做到一人兩馬。

齊銘玉:“襄樊之地是魏國腹地的咽喉,曹真不會輕易放棄,只要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在這裡給貴族軍以重大殺傷,那麼這場仗就好打得多。”

孫承彥笑了:“都說政委管生活,我來管軍事……可按我來看,你這個政委的軍事素質不比我差太多!你不適合當政委,倒像個天生的戰將!”

齊銘玉聳聳肩:“我也想當軍事主官,奈何上級安排我來當政委,只好服從上級安排咯。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孫承彥正色道:“你說得很多,要是放過了襄樊的機會,正面和貴族軍野外作戰,我軍很難取勝。最大的可能就是維持戰線很長時間之後,再灰熘熘地撤回來……只要魏軍不與我軍正面交戰,我們是抓不住他們的。”

孫承彥為了和貴族軍打野戰,倒也是做過了很多功課。首先就是儘量減少後勤糧道的壓力,畢竟只要我不運糧,敵人就沒有糧道可以劫。

孫承彥麾下的十五萬工農人民軍隨身攜帶了大量的乾糧,其中數量最多也最讓將士們受不了的乾糧名叫“炒麵”。這炒麵不是炒麵條,而是炒麵粉。這炒麵由小麥、大米搭配各種雜糧,加鹽翻炒而成,食用則需要泡著熱水才能下嚥。

這種東西當然算不上美味,但是好歹也能吃飽。十五萬工農人民軍人手一個背囊,裡面裝著滿滿一大包裹炒麵,足夠戰士幾個月來食用。

相比於乏味乾澀的炒麵,更受戰士們歡迎的乾糧是罐頭。工業園區裡的玻璃製品工藝早已成熟,方方正正的玻璃罐子成了各類罐頭的最佳載體。

現在解放區內共有六個罐頭廠,罐頭產品有雞肉罐頭、魚罐頭、水果罐頭,以及李定稱之為“黑暗料理”的蔬菜罐頭。對於不得不長期食用炒麵的遠征將士而言,罐頭在軍中大受歡迎。

大多數工農人民軍將士們最為鍾愛的是魚罐頭,這魚罐頭重油重糖重鹽,滿足了所有刻在人類DNA裡的天然慾望。

魚罐頭得益於海洋捕撈產業的蓬勃發展,造船廠陸續推出了各種皮實好用的漁船,如今解放區內海洋捕撈企業足有幾十家,漁民個體經營更是不計其數。試想自己遠在內地,卻能吃到千里之外鮮美海魚製作而成的魚罐頭,這多是一件美事。

孫承彥隨軍攜帶的罐頭數量也頗為不少,搭配著乾糧,也算是能滿足戰士們的基本需求。雖然做好了長期野戰的準備,但那麼打實在太艱苦,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孫承彥還是不願意在野外和機動性明顯佔優的貴族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