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6章
穿書之極品女配的日常 千千絲結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祝九溪有點無奈道:“他再怎麼樣大小也是個爺,早晚會出頭的。”
身份再怎麼樣的也比古代女子好,女子在古代在家只能依靠父母,出嫁依靠丈夫,夫死靠子嗣,古代根本沒有給女子自由選擇的空間。
所以祝九溪對祝知簡說不上什麼同情不同情的,只是覺得他有用。
之後的日子祝九溪的生活確實不錯,至少明面上和祝清意差不多了。
不過她身上的籌碼還是太少現在,她和祝母至少現在明面上過得去,所以還是早上要去請安。
今天祝九溪去的時候,在外面聽見了一陣吵架聲,祝母道:“母親,我又沒有給小弟多少錢,一個月也就一百兩,值得你這次特意跑過來?”
又有個女聲罵道:“說了給他趙茂用錢都用不到實處,本來你弟媳都看你不順眼了,你還這樣,都在說是你帶壞你弟弟的,還才一百兩,維持一個府裡的運作一年也就幾千兩,你是錢多的慌嘛?”
祝母聽罷有點氣急敗壞道:“母親你說的是什麼話?我幹什麼還用得著看外人的眼色?我給我弟弟花錢怎麼了。”
容珠聽見裡面大聲音,又看見了祝九溪過來請安,只能大聲道:“三姑娘來了,可巧今兒姑娘的外祖母過來了,說來看看太太和姑娘來了。”
祝九溪聽見裡面的聲音戛然而止,似笑非笑的看著容珠道:“麻煩容珠姐姐了,就說溪兒過來給母親請安,溪兒也沒有想到居然能看見外祖母,真真是意外的驚喜。”
祝九溪進去的時候就看見祝母和一個老太太相顧無言,老太太頭髮發白,臉色愁苦看見自已眼前一亮,眼眶泛紅道:“這就是溪兒吧!真的是受苦了,好孩子來這是外祖母給你的見面禮,希望不要嫌棄。”
吳氏看著面前女孩子,落落大方,哪裡有含英說的那麼小家子氣。
祝九溪看著面前的首飾,款式雖然不是時新的,但是樣式大方,笑道:“外祖母送給溪兒的,溪兒怎麼會不喜歡。”
祝母看著祝九溪過來臉色有些不自然,要不是祝父的吩咐她才不想看見這張討厭的臉,看見自已母親和她說話,慶幸自已不用像前些天一樣和她沒話找話。
吳氏拉著祝九溪的手,拍了拍道:“好孩子,辛苦你了,要是受了什麼委屈,就告訴外祖母,我來給你做主。”
吳氏想著自已這個女兒以前可沒有那麼糊塗。
她倒不是覺得含英偏疼祝清意有什麼不對,畢竟疼了十幾年,感情這種事情都是相處下來的,要收回哪裡有那麼容易。
但是也沒有看不順眼自已的親女兒的道理。
又想到因為含英給趙茂的銀子,鬧的老三家雞飛狗跳,老三的媳婦天天指桑罵槐,心裡就發苦。
她這個女兒乾的是什麼事情啊?
祝母聽見母親這話,臉色就不好看了,她母親在祝家能做誰的主,還不是她的。
祝九溪搖了搖頭道:“外祖母溪兒過的挺好的,母親對溪兒也很好。”
祝九溪卻不會當真,祝母把孃家弄的雞飛狗跳,吳氏也沒有把她怎麼樣,自已就只是她外孫女,不說她不能管祝家的事情,就是能管她也估計管不了自已的女兒。
這個時候外面有人來報道:“二姑娘來了。”
祝母聽到這裡眼前一亮道:“母親,你好久都沒有來了,現在來了就不要說那些不開心的事情了,你和清意好好說一會兒話吧!”
吳氏看到這裡搖了搖頭,但是終究女兒是嫁人了,她也不好說什麼,其實吳氏也是難得來一次,畢竟沒有那個當孃的天天跑到姑爺家裡去。
祝清意看見祝九溪還沒有走,笑容差點維持不住,明明母親保證過,不會當她是自已女兒,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又對祝九溪那麼好。
難道自已要被趕出去嘛?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她祝九溪再怎麼樣也是祝家的女兒,她就不行了,要是沒有祝母的支援,自已還怎麼在祝府立足?
她必須想個辦法。
祝清意給道了福:“見過外祖母,母親。”
祝母滿意的看著祝清意道:“意兒你最近不用太用功了,看看都累瘦了。”
祝清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女兒也沒有做什麼,意兒就是想著三妹妹天賦那麼好,意兒作為姐姐,也不能落後。”
祝清意說到這裡,又想到那次祝九溪的大放異彩,心裡越發越不好過,最近下人都在竊竊私語說三姑娘才回來學多久,居然就比二姑娘好了。
想到這裡祝清意臉上火辣辣的,她不會輸給她的。
祝母剜了祝九溪一眼道:“九溪哪裡有你那麼優秀,那天都是運氣,誰知道是怎麼回事。”
祝九溪垂眉不知道想些什麼,對祝母的話半點沒有反應。
吳氏看到這裡,直接火冒三丈,壓下心裡憤怒道:“含英你帶我們一起去看老太太吧!我這來一次,理應該給拜見一下。”
吳氏的姿態放的很低,不說趙家要依靠祝家。
就說祝老太太人挺好的。
幾個人帶著一群丫鬟浩浩蕩蕩的去老太太那裡,祝九溪一進去,就看見老太太正在閉目養神,聽見動靜睜眸看著吳氏笑道:“真的是難得的稀客,今兒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
祝九溪聽見祝老太太這熟稔的語氣,很是驚訝看來這兩個人感情不錯啊!
每人依次坐下,吳氏笑道:“是好久沒有來了,就想到還沒有見過溪兒,想著怎麼也要見一見,可憐的孩子,從小就受苦了,不過現在好了。”
祝九溪看著話題扯到自已的身上,趕忙道:“溪兒也沒有受什麼苦,養父養母都對溪兒很好,勞外祖母關心,還特意勞煩外祖母跑那麼一趟,溪兒受之有愧。”
之後就是你來我往的聊天,祝九溪就開始低著裝害羞。
也就偶爾祝母插一句,不過因為夏困,兩個人說了一會子的話,就有點精神不濟了。
吳氏就很有眼色的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