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你的磁帶、光碟,《海浪》這首歌真的很好聽。好多音像店都異常火爆,到現在賣了多少張了?”
一位導演系的師哥問道。
“讓師哥破費了。”
林想端起香檳跟他碰一杯:“到目前應該有四十來萬張,只不過熱度過去後,就沒有這麼誇張了。”
“那也很牛皮了好不,幾十萬張啊,估計只有大明星才有這個成績。”
另一位導演系師姐也誇讚道。
“來來來,雖然我們不是一個系的,但都是一家人,祝我們的大明星專輯繼續大賣!”
孔維拉著袁丹晨、吳楨,表演系“三支花”齊齊敬酒。
林想眼神柔和的看向袁丹晨,見她也巧笑嫣然,豪爽地將杯中香檳一飲而盡。
接下來,大家開始聊起各自的生活趣事。
林想借機出門,結賬。
袁丹晨也尾隨其後。
包間門合上的時候,能看見程亮幾人正在起鬨。
來到前臺,林想接過小姐姐的選單核對。
幾位正在外面吃飯的女孩,認出林想,驚喜交加的拿出包裡的筆記本、海報請他簽名。
“你也來這裡吃飯,要走了嗎?”
“差不多,跟師哥師姐們聚餐。”
林想接過前臺給的筆,認真簽下每一個藝術簽名。
“不打擾你們了,慢慢吃。”
幾個女孩得償所願,嘰嘰喳喳走回餐桌。
“林想,能給我也籤一個嗎?”
前臺小姐姐也一臉期待的看向他。
“沒問題。”
林想終於意識到,自已也是有歌迷的人了。
結完賬,往包廂走。
袁丹晨伸手拿過林想捏著的小票,暗暗咂舌:“兩千多塊,真貴啊!”
林想笑而不語。
還好吧!
換做一個月之前,身揣幾百元錢的林想,想吃一頓百十塊的火鍋,都要猶豫好久。
果然,錢能壯人膽!
兩人沒有回包廂,站在外面聊了一會兒。
“還有十多天就放寒假了,你要回湘潭嗎?”
林想問道。
“要回的,就爸爸媽媽在家,我不回去他們會很生氣的。”
袁丹晨出生於湘江湘潭市,文藝之家。
跟林想家一樣,父母都是雙職工。
所以說,真正普通百姓家裡,大概是上不起藝術類院校的。
“你呢,哪天回去?”
袁丹晨明眸皓齒的模樣,林想看在眼裡。
兩人現在關係越來越親密,雖連手都沒牽過,但已經有一種“戀人未滿”的感覺。
“我寒假不回去了,跟唱片公司商量了一下,準備趁這一兩個月,籌備我的首張完整的專輯。”
“加上商演什麼的,估計會很忙。”
“忙點也好,像我們,現在都迷茫了,已經大三了,也沒有接到什麼像樣的邀約。”
袁丹晨確實有點鬱悶。
戲也演過幾部了,人還是不死不活的。
還有一年多就畢業了,不知該怎麼辦。
林想有心逗她高興:“不要驚慌,等我下張真正的專輯大賣,要是你不嫌棄,來跟我混。”
“真的假的?到時說不定我會帶著孔維她們真來投奔你。”
袁丹晨故作試探的答覆道。
“好啊,就怕你到時不敢來。”
在外面不便久留,林想推門和袁丹晨前後走進包廂。
………
臨近期末考試,林想暫緩商業演出,賺錢固然重要,但他可不想在司徒老爺子眼皮底下掛科,那是真的丟臉!
連續幾天的考試後,學校宣佈全體師生放寒假。
宿舍整理一番行囊,同學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空蕩的房間裡,剩下了林想一個。
開啟電腦,碼會兒字,小說也快結尾了,等新專輯發行之後,林想再準備出版小說,相信那時能事半功倍。
“嘀嘀嘀嘀”
桌上摩托羅拉手機響起,林想拿起來翻開鍵盤上的蓋,按下接聽鍵。
“林想,有空嗎?來紅星一趟。”
電話那頭陳建添說道。
“好的,我馬上就打車過來了。”
結束通話電話,把膝上型電腦合上。
林想拿過床頭的翻領棉衣套上,背上揹包,鎖上門下樓。
……
時至冬日,天寒地凍。
馬場依然有人在騎馬馳騁。
馬蹄紛飛、泥土恣意。
穿過馬場,來到小別墅。
門口的向日葵已經逐漸凋零,只餘下參差不齊的枝幹,矗立冷風中。
與外面微寒不同,推開門,屋內眾人忙的不可開交。
林想的單曲,在這個冬季實在是給紅星唱片“雪中送炭”!
如果,沒有《海浪》這首歌曲的誕生並爆火,估計此時此刻的別墅內,是另一番冷火青煙的景象。
一首歌養活一個公司,一點都不誇張!
“過來了,喝茶還是咖啡?”
章亞東走過來問。
“來杯茶水就好,有勞東哥。”
林想笑著說。
這次,陳建添準備還是啟用“原班人馬”,趁熱打鐵,為林想定製一張專輯。
這也是今天打電話叫林想來的目的。
其實,之前《海浪》發行大賣,陳建添就有這個想法,不過林想忙於商演或是上課,他不好過於催促。
眼下,得知林想放假,那籌備專輯就提上日程了。
一張不大不小的木桌,上面擺放著各種檔案、報告。會議就在這裡進行。
紅星唱片陳建添、製作人章亞東、還有負責日常宣發的詹華等,都在場。
“我認為,《海浪》的大獲成功,表明眼下唱片市場適合這型別的歌曲生存,所以今天大家商議一下,林想的正規專輯該如何選歌。”
陳建添看著幾人,首先發言。
“我覺得,林想嗓音很有磁性,唱流行歌曲完全沒有問題,可以繼續這一風格。”
章亞東以製作人的身份補充道。
詹華看著大家,沒有說話。
“我一搞宣傳企劃的,你們做音樂關我毛事?”
他心想,我就是單純的聽聽。
“咳咳!”
林想咳嗽一聲,叫眾人目光灼灼望向他,不得已只好說道:“我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如果說得不好,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我平常也比較喜歡聽音樂,港臺、內地、日韓、歐美,我都會聽一下。”
見眾人或喝茶或喝咖啡,都在聆聽,他繼續說道:“就說華語樂壇,我聽了很多歌手的經典歌曲,但聽來聽去,不是搖滾就說流行,要麼大家都唱情情愛愛的歌,感覺沒有一絲新意。”
“所以,我想,我們能不能在我即將籌備的專輯當中,適當加入一些新穎的元素。”
林想講完,端起茶杯,吹了茶水,小口品著。
“你是說推陳出新?玩一下潮流的音樂?”
陳建添試探道。
這個嘛,是很多歌手或音樂人都會走的道路,覺得自已應該“另闢蹊徑”,玩一點區別於當下流行的音樂。
然後,可能“區別”的步子有點大,一下就“扯了蛋”。
因此,能精準把握市場流行趨勢的音樂人,一般都是“潛移默化”的來,在自已專輯中慢慢轉變風格。
“我沒打算那麼激進,但會創作屬於我自已的風格。我想要將來我唱什麼歌,樂壇就流行的什麼風格!”
林想“杰倫”附體,“吊炸天”的說道。
詹華欲言又止地瞥一眼林想。
努力用勺子攪拌咖啡來掩飾自已想罵人的衝動:“哥們,要不是知道你有那麼點‘才華’,我特麼都想報警說有人‘裝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