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不時翻翻書頁,偶爾閒聊幾句。
袁丹晨終於冷靜下來,心裡責備自已太“愚蠢”,有過一面之緣就主動往上貼,會不會讓人家覺得自已太“隨便”。顯得自已太“下賤”。
因此有意無意之間,與林想的交談少了一點熱切。
本來,少女心事,青春慕艾,是很朦朧的美感。社會閱歷、思想的成熟度會影響年輕人的判斷,有時候讓一件原本美好的事情變得遊移不定。
林想兩個“身份”的年齡加起來,早已過而立之年。相比起來,各方面較袁丹晨更成熟,能想到的更長遠。
從袁丹晨聊天的隻言片語中,聯想之前樓下遇到時的情景,林想能猜到她的心事。
……
圖書館內人漸漸減少,眼看快到關門的時間了。
林想拿過一支筆說道:“師姐,時間不早了,我們回宿舍吧。”
“那走吧,改天再來。”
“把你電話號碼給我一個,等我買手機了打給你。”
袁丹晨顫抖著說了一串數字。
林想用筆記在手心裡。
其實,以林想“老司機”的經驗來看,氣氛烘托到這裡,只要他現在找個理由,約袁丹晨出去外面吃點東西,或買點什麼小禮物哄一下她。
拖延一下時間,等到校門一關,藉口回不了宿舍,找家酒店下住,那十有八九,林想今晚“有肉吃”!
思前想後,林想覺得太快了,第二面而已。
二十年以後,這種騙“炮”行為倒常見,雙方都“飢渴難耐”,誰會在意這些道德觀念的問題。
兩人並肩而行,林想把袁丹晨送到女生宿舍樓下。
目送她上樓,林想也轉身回自已宿舍。
沒走出幾步,袁丹晨追過來變戲法似的從兜裡掏出一個彩紙包裝好的禮物,害羞地遞給林想:“送你的,聖誕節快樂!”
說完,逃也似的奔回宿舍樓。
林想邊走邊拆開包裝,是一顆紅彤彤的大蘋果,在衣服上蹭了一下大口咬上去,挺甜的。
此時,年輕人們過“聖誕節”相對來說更純粹一些。
基本上都是相互之間互送禮品,多為蘋果、桔子之類的水果,寓意為“平安、吉祥”,經濟條件好的,也會送上一盒巧克力禮盒。
那象後世,無節日都要想辦法“創造”一個節日,送禮物你不會真送人家水果吧?當然除非你送的是“14代”、“15代”那種“水果”……
重生回來,林想收到的第一個禮物,雖然過程有點“荒誕”,但在這個純真的年代,至少代表了一個少女“真摯”的“祝福”!
……
1998年12月底,新曆最後的幾天。
林想單曲《海浪》,半個多月時間,狂賣30多萬張。
也因此,元旦來臨之前,京城很多商家看上了林想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紛紛丟擲橄欖枝,廣告邀約不斷提升。
林想目前單打獨鬥,沒有專業的經紀人負責商業演出。
全權交給紅星生產社洽接業務。
正好林想有賺錢買部手機的打算,於是挑了幾家背景雄厚,酬勞不錯的商家,開始跑演出。
……
未來音像店。
還是這個地方,還是這個老闆。
“有沒有林想的《海浪》?多少錢一張啊?”
老陳收拾整理著碟片,回道:“磁帶7塊,光碟10塊,要哪一個呢?”
“來盒磁帶算了”
小年輕付錢走人。
不久兩個女孩相約走進來。
“老闆,拿兩張林想的CD,多少錢?”
老陳喜笑顏開地說:“碟片都是10塊錢一張。”
看得出來,這兩女孩子不差錢,價都沒還。
“再給我拿五盒磁帶,一起算。”
另一個女孩子不解:“有CD了還買那麼多磁帶幹嘛?”
“送朋友啊,《海浪》現在火得很,好多音像店都買不到。”
“呵呵,你瞧,林想這寫真照真帥!”
兩個女孩子邊討論邊迫不及待的拆開包裝。
果然,帥的人,受眾群體更廣闊!
老闆最近幾天學聰明,一次性囤了不少林想的唱片。
半個月下來,狠狠的賺了一筆。
就今年來說,整個音像店,賣得最好的,只有兩個人的專輯,上半年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專輯《愛像太平洋》),橫掃同時期發專輯的所有歌手。
年底的,就是林想的《海浪》。
有才有顏,在年輕人當中,格外吃香。
……
格外吃香的林想,正在吃香喝辣。
一家百貨公司開業,老闆開價3萬,林想立馬愉快的接下第一桶金。
演出唱了幾遍《海浪》,老闆滿意也大氣,結束直接塞給林想三沓錢。
又留下林想吃席。
反正都要吃飯,白請的,林想也不假裝客氣。客隨主便,找了張小孩的桌,“含淚”吃了幾大碗。
往後幾日,林想都忙碌於演出中。
在目前來說,幾萬塊的演出費用已經不低了。
畢竟他只發過一首歌曲。
純新人,沒有其他任何影視作品。
林想在接商演的時候,吩咐紅星唱片的承接業務的人,亂七八糟的不要接,離開京城太遠的不要接。
演出費用,慢慢提升。
這些不是林想決定的,而是市場決定。
你有多少市場價值,就會收到多少演出費用。
自抬身價這種事,對新人來說,容易玩崩,“扯著蛋”!
你看那些一人一首代表作的歌手,雖然人家歌手生涯可能只有那麼一首為人熟知的歌,但人家可以憑藉這一首歌吃一輩子!
千萬不要小瞧!
八九十年代,操作得當,一首歌曲換一套房子,不是夢!
人家不在乎演出費用高低,有活就接,量大管飽!
幾天下來,透過各處商演,林想零零散散到手十幾萬,真的是一筆可觀的鉅款!
終於有錢買心心念唸的手機了。
某個大賣場。
林想在“摩托羅拉”專櫃挑選手機。
這年頭,正是手機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品牌一年十多款機型上市。
對於用習慣智慧手機的人來說,98年的手機只能用“原始”來形容。
品牌是多,但來來去去只有那麼幾個功能。聽歌、拍照都還不行。
林想最終選擇了一款摩托羅拉“CD928”的機型。
這是今年剛出的機子,只具備通話、簡訊兩個功能。
林想拿起一款黑色的端詳。
開機鍵在左下角。
右上角一個鍵長按可以“通話錄音”。
翻蓋只能蓋住鍵盤。
這款機型號稱是98年全球第一款全中文輸入的手機。
不光編輯簡訊可以中文輸入,甚至連電話簿也可以輸入中文名字。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手機並沒有完全的中文輸入,想想都不理解!
外觀嘛,也就那樣,很像後世快遞員用來掃描快遞的“巴槍”。反正比“香皂”大一點。
林想又挑了一張電話卡,一共花出去五千多,真特麼離譜!
堪比當年“割腎”也要買的“水果機”。
所以,現在明白,林想為什麼不願意管家裡要錢買手機了吧?
就算他父母雙職工,五六千也不少啊!
父母幫他買了臺電腦已經很不錯了,手機的事,就不要麻煩家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