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請我針對在上一集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做個小小的糾正,我前面說“信經”只表示“接受真理”,雖然信經中用了“我真正相信”這個詞,但是其實它只表達出接受的意思,並沒有辦法傳達出信靠與順服的涵義;而且雖然用了“真正相信”這個詞,但只是表示“接受。”你們應該瞭解這兩者的差別。我信耶穌由童女所生,我信耶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害等等,信經中並沒有傳達出真正信靠的態度來,很多人他們會朗誦信經,但他們不會信靠、順服耶穌,這是我前面所說的意思。
現在我們繼續來看,在以弗所這個地方發生過兩件事:第一,他們太看重施洗約翰了,不是寫福音書的約翰,而是施洗約翰。“施洗者”這個名詞,其實只是別人給他所取的一個綽號,在這個綽號當中所包含的意思,像是有丟入、浸入或是沉入等等。在聖經《使徒行傳》十九章這裡告訴我們說,當時以弗所有一群人,他們要追隨施洗約翰,保羅糾正他們說:施洗約翰叫你們相信在他之後來的那位。可是卻還是有人要追隨施洗約翰,這群人也許叫做約翰派等等,人們常常會想出一些名稱來,像是路德會、衛理公會,千萬不要使用這些名稱,我們是基督徒,我們只要用基督徒的名稱,但是這群人追隨施洗約翰,所以約翰寫福音書來糾正太看重施洗約翰的這種錯誤觀念。他每次提到施洗約翰都把他的地位拉低,他說施洗約翰不是光,他只是指向光;他說施洗約翰沒有行神蹟,他不斷地把施洗約翰的地位拉低;他說施洗約翰自已也曾經說過:祂必升高,我必衰微;祂是新郎,我只是伴郎。所以《約翰福音》其實是糾正了當時這些人太看重施洗約翰的錯誤觀念,《約翰福音》希望能夠瓦解這個追隨施洗約翰的團體。
現代也有這樣的團體,比如像是牛津團契等等,又稱為道德重整協會(MRA)。這種團體他們很類似施洗約翰的悔改事工,重視道德操守,可是其中卻缺乏基督教的真理。他們的宗旨是整頓人的道德操守,可是卻不強調聖靈的能力,而且也不像早期那樣重視主耶穌的救贖。這些團體他們的宗旨是:人有可能具備崇高的道德,強調悔改。在以弗所追隨施洗約翰的那群人,有點像是這種團體,可以說他們一直都太看重施洗約翰。
可是更嚴重的是,這些以弗所人太看輕耶穌了。施洗約翰曾經說過關於耶穌的兩件事:第一,祂是上帝的羔羊,要除去世人的罪;第二,祂將用聖靈為人施洗。我們必須要傳講這樣的資訊,因為光是講除罪的話,人仍然是空虛的,這很危險,而且也很可憐。
很多人罪孽已經被除去了,可是他們卻沒有受到聖靈的洗,所以他們不能夠享受罪中之樂,也不能夠享受天國之樂,難怪每個禮拜到教會,都自稱為很可憐。因為那種處境實在是很可憐,你們認為對嗎?你的罪全被除掉了,現在不能享受那些罪了,你裡面是空的,只在表面上恪守道德規範,這不是耶穌的本意。耶穌不是要倒空你的生命,而是要充滿,但是祂必須先除掉壞東西,才能放好東西進去。施洗約翰說:這祂辦得到,但我辦不到,我只能用水給你施洗,洗淨你過去的罪,但我無法改變你的未來,只有耶穌可以。
他們太看輕耶穌了,希臘哲學對於基督徒的想法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希臘人將實現分成兩個部分,而且兩者不能並存,這兩個部分就是物質和屬靈。教會仍然飽受這種影響之苦,其實物質的東西可以是屬靈的,希臘人分成暫時和永恆,又分成神聖與世俗,這一點是最危險的。我不準基督徒對我說,他有一份世俗的工作,我會說:你錯了,不管做什麼工作,你都是全時間在事奉上帝。但是我們都會分成神聖和世俗,因為希臘人分成物質和屬靈,所以兩者不能並存。柏拉圖說屬靈層面比較真實,亞里士多德說物質層面比較真實,他也是第一個教導進化論的。這兩個人,他們認為這兩者無法並存,所以在耶穌身上也無法並存,瞭解我的意思嗎?他們認為耶穌不可能同時是人又是神,因為在希臘人的想法中,這兩者不可能並存,他們認為天和地不可能並存,屬靈和物質不可能並存,神和人不可能同時存在一個人身上,於是發展出幾種想法來。
但是問題是,在他們看來,耶穌到底是神還是人呢?有些人說祂的神性大過人性,甚至說祂從來就不是人,只是以人形出現而已,我們稱這種異端為幻影說。幻影就是幽靈,他們相信耶穌是上帝、以幻影的形象出現,祂只是有人形,其實不是人。比如說,耶穌不用上廁所,但是耶穌談過上廁所這件事,祂跟我們一樣,祂需要上廁所,祂真的需要,你們聽我講這個可能會嚇一跳。但是猶太人的禱告書中有一段禱詞是上廁所用的,猶太人他們為排洩功能正常感謝上帝,解手以後覺得舒服哈利路亞。我曾經上過的一些廁所,牆上寫了一些字,但是內容都跟我當時所做的事情無關,我說的是真的。希伯來人他們認為,當你年紀大了,身體的排洩功能失常的時候,會後悔當初健康的時候,沒有為此來讚美神,我們不覺得這是屬靈的事,因為這是希臘的想法,而不是希伯來的想法,因為這無法將物質和屬靈放在一起,所以耶穌不可能既是人又是神。有人說耶穌的神性大過人性,只是以人形出現;另外也有人說,耶穌的人性大過神性,祂是凡人,但是祂和上帝有完美的溝通,這種潛力人人都有,這種說法是現代神學院中普遍教導的異端。
我告訴各位,伯明翰大學的約翰希克教授寫了一本書叫作《上帝道成肉身的迷思》,這種思想摧毀了許多年輕人的信心,來讀神學院的時候他們充滿了信心,畢業以後,信心卻蕩然無存了。常有人說耶穌是一個舍已為人的凡人,聽過這種說法嗎?在英國國家廣播電臺中,好像常常聽到這種說法,說耶穌的人性大過神性,比別人都能夠和上帝溝通,這種“收養論”的論調主張耶穌只是上帝收養的兒子,通常是說祂在受洗時,被上帝收養,這根本不對。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我們才是被上帝收養的兒子,所以這類異端不斷地冒出。
第三種看法是耶穌有部分人性和部分神性,這是耶和華見證人對耶穌的看法,說耶穌有一半的神性和一半的人性,祂介於兩者之間,不可能兩者兼具,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看耶和華見證人的教義就可以知道,他們無法解釋《約翰福音》頭三節的經文,所以他們只好修改他們的聖經,等一下我們會再談到,那是今天很普遍的一種看法。
最後的一種看法才是真的,我覺得應該要加上驚歎號才對,不是放問號,應該是放驚歎號。耶穌是百分之百的神,又是百分之百的人,祂是神又是人,耶穌若不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就不可能滿足你的需要。耶穌為我們做兩件事,祂向我們顯明上帝,並使我們與上帝和好,祂必須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才能夠做到這點。這才是真理,我們必須要好好的持守,這真理在今天許多教會中漸漸流失,並且飽受攻擊,但是約翰說:我認識祂,我曾經在吃飯時將頭靠在祂胸膛上,我比誰都親近祂,我認識祂六十三年了,我知道真理就是祂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所以約翰才會寫這卷書,來糾正人對耶穌的錯誤看法,也因此第四卷福音書才會強調耶穌完全的人性。
《約翰福音》對耶穌人性的強調,遠超過其它三卷福音書,更強調耶穌具備人性。比如聖經上最短的一節經文,是在《約翰福音》,你知道嗎?“耶穌哭了”,這句話幾乎無人不曉,但是聽多了反而無動於衷,可是我們從這節經文中,卻可以看出,耶穌祂深具人性,祂當時站在好朋友的墳墓前,祂哭了,充分表現出祂的人性。《約翰福音》還強調,像是耶穌餓了、渇了、需要喝水,還有疲倦、驚訝等等人性的表現。難怪《約翰福音》記載彼拉多說:“你們看這個人。”這句話意義重大——那個人,想了解人性就要看這個人,彼拉多說:你們看這個人。
《約翰福音》也清楚呈現出耶穌的禱告生活,我們知道耶穌會禱告,由此可見祂深具人性,祂必須要禱告,祂所說所做的一切,都必須倚靠祂的天父,祂深具人性,以致於不得不禱告。《約翰福音》中記載耶穌許多動人的禱詞,像《約翰福音》十七章,祂禱告求合為一體。
但是《約翰福音》的主要重點是在耶穌的神性,雖然他也強調耶穌具備完全的人性。耶穌的神性漸漸遭到抹煞,先認為耶穌不具備完全的神性,再認為耶穌只具備一點神性,而且每下愈況,結果是有一種看法把耶穌視為受造物、而非創造者,這是耶和華見證人所信的。他們相信耶穌是上帝最先創造的活物,但是如果把耶穌視為受造物、而非創造者的話,這種想法就是扭曲真理,因為耶穌是創造者,這我們稍後再談。
約翰如何證明耶穌有完全的神性呢?答案就是“七”這個神奇數字,七在希伯來的思想中是個完美的數字,七是希伯來的完美數字,我們不會覺得七是完美的數字,但這是希伯來的想法,而且可以說是聖經上最重要的數字,只要比七小,就不完美,像是666就不完美,你們可以明白嗎?但是777就很完美,我們有777,這裡有三個完美的證據,可以證明耶穌確實是神。
第一,有七個見證人,《約翰福音》中有七個人稱耶穌為上帝的兒子,他們是施洗約翰、拿但業、耶穌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彼得、馬大,你知不知道,馬大是第一個對耶穌說“你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的女人,彼得是第一個發此語的男人,但是馬大是第一個女人,她不只擅長作菜,而且她也有屬靈分辯的能力;再來是多馬,最後一個是耶穌心愛的門徒約翰。七個見證人,猶太律法只要求兩三個證人,但是這裡有七個見證人,有完美數目的見證人來見證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見證”這個詞很重要,“見證”這個詞,在約翰福音中用了50次之多,見證,見證,見證……,他的意思是說,這個真理有人證可以證明。
約翰謹慎地挑選出七件神蹟來記載,耶穌行過那麼多的神蹟,可是他只挑選了其中七件,你會問為什麼他只挑這幾件呢?因為耶穌行的這幾件神蹟最不可思議,這幾件不可思議的神蹟是上帝特有的作為。其實趕鬼這種事在古代十分常見,連法利賽人他們都會,這並不是上帝特有的作為,所以《約翰福音》並沒有提到趕鬼,他記載的是水變成酒的神蹟,這種神蹟有哪個江湖術士行得出來?對嗎?這是上帝特有的神蹟,對嗎?只有上帝行得出來。至於醫治的神蹟,約翰只提到大臣的兒子,因為這是耶穌唯一的一次相隔幾哩外就醫治病人的,祂沒有按手在病人身上、讓電流從指尖透過,或是其它方法,耶穌遠在好幾哩外就醫治了大臣的兒子,祂不用見到病人,只需要說“醫治”這兩個字就可以了,大臣回家後,發現兒子痊癒了,於是他問是什麼時候痊癒的,然後發現正是耶穌開口醫治的時候,這個神蹟是上帝特有的作為,遠距離的神蹟,下一件神蹟是瘸腿38年的人得醫治,這可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下一個神蹟是餵飽五千人,在四卷福音書中都記載有這個神蹟,這個神蹟實在很驚人,叫人意想不到,把五餅二魚放在手中就能變出更多來,那是上帝特有的神蹟,這可不是江湖術士的把戲。下一個神蹟是在水中行走,再接下來的一個神蹟是醫治生來就瞎眼的人,這個瞎眼的人,並不是後天的情況,而是天生的,他的眼睛從生下來就已經瞎了。最後一件神蹟是拉撒路復活,他不像拿因寡婦的兒子是當天才死的,或像睚魯的女兒才剛斷氣不久,拉撒路已經埋在墓中四天。約翰想說的是,你若能看出這些事的含意,這些事顯明瞭什麼?顯明耶穌的神性。尼哥底母對耶穌說:若沒有上帝同在,無人能行你所行的神蹟。這就是約翰的資訊,光是這七件神蹟,就足以證明耶穌完全的神性,上帝與祂同在。
最後我們要談的是有七句話,耶穌說了關於自已的七句話,耶穌常常講祂自已,你喜歡那種常常會自已講自已的人嗎?我不喜歡,我喜歡他們講我,但是他們喜歡講自已,開口閉口都是我、我、我,我剛做了一件事、我剛度假回來、我剛買新車。耶穌常常講祂自已,但是祂講了七件關於自已的事,都是獨一無二的:我是天上的糧,我是世界的光,我是好牧人。甚至連我們都會說我是……,祂自以為是誰呢?耶穌有一次甚至說我是謙卑的,你試試看在公司講這句話,看看別人會有什麼反應,但是耶穌卻可以說這句話,我是謙卑的。
我告訴各位,耶穌有250個名稱和頭銜,這麼多的名稱和頭銜在歷史上無人能出其右,在其他的神中,阿拉的名稱可以說是最多的,有99個,但是沒有“父”和“愛”這兩個名稱。耶穌有250個名稱,其中有很多是祂自稱的。
但是這裡有一點很重要,“我是”這兩個字的希伯來文發音近似“雅威。”我是(雅威)天上的糧,我是(雅威)世界的光。別人開始議論紛紛,祂自以為是神嗎?為什麼祂一直用這個詞自稱?有一天他們對耶穌說:我們知道我們的父是誰,但你不知道,你的父親是撒瑪利亞人嗎?這是其中一個謠言,耶穌說:我知道我的父是誰,你們卻不知道自已的父是誰。他們說:我們知道啊,我們的父就是亞伯拉罕。耶穌說:不對,你們的父是魔鬼,所以你們才會想殺我,散佈關於我的不實謠言,因為你們的父是個不折不扣的殺人兇手和騙子,謊言是祂的母語;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亞伯拉罕怎樣待我,你們也會那樣待我,你們會愛我,聽從我,亞伯拉罕見到我就驚喜萬分,你們卻不然,所以你們不可能是他的後代。他們回答說:亞伯拉罕已經死了兩千年了,你看起來還不到50歲,怎麼可能會認識他呢?耶穌回答他們說: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我了(雅威)。耶穌最後因為這些聲稱被定了罪,他們找不到兩三個證人同聲證明耶穌說過的話,但是大祭司套耶穌的話來定祂的罪,這是違法的。大祭司說:我指著永生上帝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誰?你是不是上帝的兒子基督?耶穌說:我是(雅威)。大祭司就撕開衣服說:在場有多少人聽見了?你們在場七十個人都聽見了。耶穌因此被定了死罪,《約翰福音》記載的這七句話,是耶穌被定罪的關鍵,但是早期的三卷福音書卻都沒有記載。
約翰想知道的是耶穌的身分,而不是耶穌做過或說過什麼。約翰聽過之後就謹記在心,然後他為我們紀錄了下來,這是約翰他對耶穌的見證,接著他做了一件很棒的事。馬可寫福音書的時候,決定從耶穌三十歲的時候寫起,因為耶穌這個時候才開始出來事奉;接著馬太寫福音書的時候認為應該要從更早寫起,從耶穌在母腹中寫起,因為耶穌是猶太人,所以應該要追朔到亞伯拉罕,他要從亞伯拉罕開始寫耶穌的故事;接著路加要寫第三卷福音書,他認為耶穌既然是人,是屬於全人類的,所以他要從亞當寫起,應該從亞當開始寫耶穌的故事;等約翰要寫福音書的時候,他說你們三個都錯了,他說我要從起初寫起,所以他引用《創世記》一章一節說:太初有道。“太初有道”意思是祂從起初就已存在。
這裡有一個問題很有意思,耶穌降生為人之前是叫什麼名字?我們很習慣稱祂為耶穌,卻忘了這是一個新的名字,是在祂降生為人的時候才取的,祂降生為人之前,上帝從未稱祂“耶穌”,那祂之前叫什麼名字呢?
約翰寫福音書的時候是從起初開始,從人的角度只能想到這麼遠,就是宇宙起源之時,我們無法想象更早之前,所以不能說什麼。約翰從歷史的起點寫起,他說耶穌從起初就已經存在,但怎麼稱呼耶穌呢?《約翰福音》用一個獨特的名字來稱呼——道logos,他把耶穌稱為“道”。這個稱呼很特別,整本聖經也只有這卷書這樣稱呼上帝的兒子,但是約翰特別選用這個名稱,為什麼呢?這個名稱有什麼含意?可惜大多數的英文聖經譯本都把這個字譯作為“話語”,不過至少用了定冠詞來形容,其實它的含意並不只是如此,“話語”是什麼呢?如果你們當中有人問我,你可以給我“話”嗎?我知道你們的意思就是要我跟你們聊一聊,那我只要說“道”這個字就行了。
“話語”是什麼?話語是思想的表達,從我口中出來,從你耳朵進入,耶穌只是從神口中出來,進入我們耳裡的“話”而已嗎?不,不僅僅是這樣而已,耶穌這個話語是有歷史的。約翰曾經住在以弗所,最後死在以弗所,以弗所是在今天的土耳其西方,這有重要含意。因為在以弗所這個地方,早在約翰寫這卷書之前600年,西元前568年的時候,有個人住在以弗所,名字叫作赫拉克里特斯,赫拉克里特斯,赫拉克里特斯他可以說是科學的鼻祖,他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終生保有赤子的好奇心。小孩子會喜歡問為什麼?有時大人會覺得很不耐煩,他們不喜歡小孩子一直問為什麼。但是我希望你永遠保有好奇心,因為我自已就是如此,我常常問為什麼,為什麼寫這卷書?為什麼這樣講?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赫拉克里特斯就是這樣的人,他說我們需要訓練感官,訓練視覺、聽覺和觸覺,好好的觀察我們周遭的一切,然後要問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產生,對氣象、白雲、動物、還有人等等,無一不問,為什麼會有那些現象?他造了一個字來解釋緣由,他所用的這個字,就是剛剛所說的道。他說種種現象的原因都在於道,他說凡事都要從道去追根究底,在研究生物的時候,要看生物的道,他的意思也就是說生物學;而在研究氣象的時候,則要看氣象學。記不記得莫琳李普曼為英國電信公司拍的廣告?她對侄子說,你變成有學問的人了,因為他拿到了某某領域的文憑。
每一種科學領域都在找“道”,道就是各種現象的緣由,瞭解我的意思嗎?所以研究人類心理的學問叫做研究心理的道,也是心理學;研究社會運作的學問就是社會運作的道,叫社會學。每一種科學領域都是根據赫拉克里特斯的道,事情的緣由。當然我相信各位知道,科學只能看見現實世界的一小部分,生物學、動物學、心理學、還有社會學等等,從其中所找到的緣由其實只是現實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如今科學分得很細,每一個科學家知道的變得很少,日漸狹窄的領域都各有他們不同的術語,所以隔行如隔山。
約翰的意思是說你必須找到宇宙的緣由,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為什麼有這些現象呢?答案是:耶穌。是不是令人很興奮?你可以悄悄喊聲哈利路亞,哈利路亞。上帝創造萬有是為了送給祂兒子做禮物,是為了耶穌而創造的,這是我們活在世上的原因,原因就是耶穌身上,因為祂就是那個道。我想到這個就覺得很興奮,也許你懂電腦學或是動物學,或者是其他各樣的學問,大衛艾登堡對自然界有很深入的認識,可是他卻不知道自然界的由來,對嗎?但是我們知道,原因就是耶穌,是不是很叫人興奮?祂就是那個道logos。
但是這個字的發展有另外一個階段,橫越地中海來到亞歷山大城,這是個核心城市,一個大學城,在這裡混合著希臘和希伯來的思想,因為很多散居各地的猶太人住在亞歷山大城裡,有很多在大學當教授,其中有個哲學教授名字叫做斐羅,各位知道斐羅吧。在那個大學裡,有一群學者把舊約聖經譯成希臘文,是由七十名學者合作翻譯的,所以稱作“七十士譯本”,也可用羅馬數字的70表示(LXX),因為是由亞歷山大大學的七十名學者翻譯而成的,他們必須將希伯來思想譯成希臘思想。斐羅教授對“道”這個字別有見解,他認為“道”不是無生命的,而是有生命的,他並不是說“道”是一個人,只是將它擬人化。但是他說“道”不只是一樣東西而已,緣由不只是一樣東西、是可以擬人化的。你如果把你的車想成是女性,就是擬人化,你說你的車今天跑得很順,並不是把你的車想成是個女人,對吧,也許你開的是一輛非常男性化的車呢?
各位,我想到現在為止,你們應該都沒有打瞌睡吧。這就是擬人化,各位知道擬人化吧,比如說我們家,第一輛車有一個名字,那是1928年出廠的奧斯汀七號,馬力跟除草機的引擎差不多,我們給這輛車取了個很女性的名字,因為“她”做了很多善事,那就是擬人化。我們不會笨得把車當人看,只是賦予它一點人性,它不再是沒有生命的,這正是斐羅的意思。他說“道”不是沒有生命的。
希伯來思想將智慧擬人化,比喻成女人,比如說,要尋求她,你需要智慧,在街上尋找智慧等等,《箴言》這部書就是這種用法。但是擬人化的“道”是男人的角色,是代表男性的,而不是女性。所以約翰借用赫拉克里特斯的緣由,還有斐羅擬人化的男性代表,進一步說這個道(logos)其實就是耶穌,這個字結合了兩種含意,實在是非常奇妙。
好了各位,最後我要讀一小段《約翰福音》的經文,在《約翰福音》的第一頁,就談到了道的四大要素。
約翰在這裡說到了道的四大要素是:第一,祂是永恆的,這道從一開始就存在。第二,祂是親近的(有位格),這第二句話是這道與上帝面對面,就是直接說話。“面對面”的原意是兩人互視,而且相親相愛。面對面意思是指一種關係,你有沒有想到只有基督徒能說上帝是愛,因為只有基督徒相信上帝是三位一體。如果上帝只有一位,如猶太人和回教徒的信仰,我們就不能說祂是愛,因為光一個人不能愛,如果上帝不只一位,而是父子相愛,你就能說祂是愛,從頭到尾都是愛,有沒有看出這一點很重要?所以道是永恆的,也是親近的,這道不是沒有生命的,而是完整的、有生命的。第三,祂是(完全的)神,這道就是神,這道從一開始就存在,與上帝有面對面的親密關係,而且這道就是神。耶和華見證人的教義無法解釋這句經文,只好把經文改成“這道是一個神。”這兩者的差別可大了,這道就是神,具備完全的神性。而第四句話最驚人,這道變成肉身,祂住在我們中間,我們見過祂的榮光,唯有天父的獨生子才具備這樣的榮光。這樣的開場白實在驚人。所以我通常不介紹非基督徒看《約翰福音》,他們怎麼可能明白這個意思,但是我希望你聽完之後更加明白。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新生命,要相信祂是上帝的兒子,而且繼續相信祂,就能夠繼續享有生命。約翰用一些比較來闡明他的意思,你會因此而體驗生命而非死亡,其實你根本就不會死去,你的生命會延續下去,因為死亡動不了你一根汗毛,這是活的生命,而非死的生命,可是其它人卻步步邁向死亡;我們的生命是活的,不是死的。
我們永遠不會走在黑暗中,耶穌說:凡跟從我的,必不在黑暗中。我們的生命充滿光明,雖然有道德上的黑暗,你若與耶穌同行,就不需要隱瞞什麼,因為你是走在光明中,沒有秘密,一切都攤在光中。
你的生命將充滿真理而不是謊言,這是《約翰福音》中的另一個對比。真理、事實,真理和事實兩個詞的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是同一個字,所以真理和事實一樣。你將活在事實中,你將活在自由中,你發現自已走錯了,只要向後轉,就會活在自由中,而非奴役中。猶太人問耶穌說:我們沒有當過奴隸,你怎麼說可以釋放我們得自由呢?他們的記性真是差,沒當過奴隸,忘了埃及嗎?不是每年仍在慶祝逾越節嗎?他們卻自以為已經是自由的了,耶穌說犯罪的人就是罪的奴僕。罪的奴僕,因為你每次一犯罪,就會加強壞習慣,壞習慣會變成你的主人。耶穌說:我是來釋放你得自由。所以我們的生命何等美好,充滿活力、光明、真理和自由。
除了這些對比,還有愛和憤怒的對比,不是活在上帝的愛中,就是活在祂的憤怒和其後果中。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真正認識天父和祂所差來的兒子,但是你可以透過兒子認識天父。各位想一想,我們怎麼可能活出這種生命來來呢?我們根本沒有這種能力,各位,答案就是——《約翰福音》。
在《約翰福音》裡對聖靈的描述最多,藉著聖靈,你可以享受今生。約翰很清楚這一點,在《約翰福音》第一章裡說,耶穌將受聖靈的洗,也將用聖靈為人施洗。在第三章裡談到在聖靈裡重生,從水裡和聖靈裡重生,我們需要這兩種洗禮,水禮和聖靈的洗,從這二種洗禮中重生,就可以進天國。第四章談到活水,在聖靈和真理中敬拜。
第七章,耶穌參加住棚節的節慶,在住棚節最後一天的慶祝中,大家都會祈雨。因為每年有六個月完全不下雨,到了九月、十月左右會有秋雨,所以節慶的最後一天,人會拿一個大罐子到西羅亞池去盛水,然後把它帶到聖殿,澆在祭壇上祈雨。在節慶最後的一天行這個儀式的時候,耶穌站起來說:若有人渇了就到我這裡來,我要賜給他活水的江河,從他腹中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活水江河就是指聖靈。
十四到十六章都在談新的安慰者將會來到,祂是真理的靈。Paraclete這是一個希臘字,意思說的是與你並肩而立的那一位,祂站在你身邊,祂會安慰你,祂會堅固你,是跟耶穌一樣的安慰者。
第二十章耶穌預備他們迎接五旬節,給他們一個徵兆和命令。那徵兆就是向每個人吹氣,然後對他們說領受聖靈,他們當時並沒有領受到什麼,那是在為五旬節演練。如果當時就賜下聖靈,耶穌會先命令他們領受再吹氣,但是祂沒有,祂先吹氣然後才說領受聖靈。幾個禮拜以後,門徒聚集在一起,坐在聖殿中,聽到吹氣聲——耶穌向我們吹氣了,我們領受吧——他們就全被聖靈充滿了,活出這永恆的生命,活出耶穌所帶來的豐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