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身披鎧甲,英姿颯爽地親自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在渭水之畔安營紮寨。

此時此刻,代國派遣出整整十萬雄兵前來援助鐵軍,使得軍隊總人數驟然飆升至令人驚歎的十八萬之眾!

含光全神貫注地凝視著桌上擺放的那座精緻而逼真的沙盤,目光忽然停留在一處名為金雞嶺的位置上。

他眉頭微皺,似乎若有所思。

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下令讓守在營帳外的甲士前去傳喚幾位先鋒將軍速來帳中商議要事。

得到命令的甲士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轉身飛奔而去,執行含光的指令。

沒過多久,只見數位身形高大威猛、身著厚重盔甲的將領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踏進了營帳之中。

其中一名將軍率先抱拳行禮,恭聲問道:“元帥喚我等前來,不知有何重要指示?”

含光臉上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回應道:“諸位將軍莫急,確有一事需要仰仗各位相助。”

說罷,他抬手示意幾位先鋒將軍隨他一同走到沙盤旁邊。

幾位將軍紛紛圍攏過來,仔細觀察起眼前這片渭水周邊的地形地貌。

經過一番審視後,其中一位將軍不禁感嘆道:“此處渭水周圍皆是連綿起伏的高山峻嶺啊!”

含光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諸位將軍可曾察覺,這渭水之地恰似一隻巨大的口袋?”

聽聞此言,幾位先鋒將軍再次定睛細看,紛紛表示贊同。

此時,含光伸出手指向金雞嶺所在之處,語氣嚴肅地說道:“此金雞嶺便是敵軍的退路,同時也是他們運送糧草的必經之道。”

諸位先鋒將軍們心裡跟明鏡兒似的,對於含光元師那點兒心思可謂是一清二楚——打掉金雞嶺。

切斷敵軍的糧草供應線!

畢竟以敵方目前所儲備的糧草數量來看,根本不可能長時間維持下去。

這時,其中一名將軍站出來發問道:“這金雞嶺既然這般關鍵,想必定會有重兵把守。”

“那麼,咱們究竟應該怎樣才能將其攻克呢?”眾人聽聞此言,紛紛陷入沉思之中。

只見含光一臉肅穆地回答道:“採用奇襲戰術!”

“你們想想看,這金雞嶺周邊盡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若是能夠趁著夜色深沉、敵軍防備最為薄弱的時候發起突然襲擊,必定可以一舉攻破防線,迅速佔領此地。”

話音剛落,在場的幾位先鋒將軍立刻齊聲應和,表示自已甘願率領部隊前往執行此次任務。

含光目光如炬,緩緩掃過眾人一圈後,最終把視線停留在了王寒將軍身上。

並朗聲說道:“好!那就交由王寒將軍統領軍隊出征吧!”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建元十二年九月。

就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王寒將軍親率麾下精兵強將,神不知鬼不覺地對金雞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偷襲行動。

經過一番激烈鏖戰,終於成功奪取了這座戰略要地。

同年十二月,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天地間一片肅殺之氣。

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鏖戰與消耗,代國那曾經威風凜凜、氣勢磅礴的十八萬精銳之師如今已陷入絕境——他們的糧食徹底斷絕!

飢餓如影隨形地折磨著每一個士兵,使得原本就艱難的戰局雪上加霜。

不僅如此,含光所率領的部隊還會不時發動夜間突襲,這更是讓代軍苦不堪言,疲憊至極。

在這般惡劣環境之下,寒冷成為了另一個致命殺手。

由於缺乏足夠的禦寒衣物,許多將士不得不忍痛剝下那些戰死沙場同伴的衣裳披在自已身上,以求得一絲溫暖。

站在漫天飛雪之中,含光與身旁的一名先鋒官默默凝視著眼前這片慘烈的戰場。

一具具冰冷僵硬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倒在地,上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冰霜,彷彿訴說著戰爭的殘酷無情。

沉默良久之後,先鋒官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這場該死的戰爭究竟何時才能結束?”他的聲音充滿了無奈與疲憊。

含光微微皺起眉頭,目光深邃而堅定地望著遠方,緩緩回答道:“快了……”簡單的兩個字卻蘊含著無盡的希望與決心。

稍作停頓,含光轉過頭來,繼續追問:“對了,王燦那小子現在打到哪裡了?”

聽到這個問題,先鋒官連忙回應道:“根據最新傳來的訊息,王燦將軍遭遇了代皇派遣而來的由滅靈門弟子組成的兩萬大軍。”

含光嘴角泛起一抹冷笑,輕蔑地說:“呵呵,看來這代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竟然也會派出滅靈門弟子來參戰了。”

“不過,那兩萬大軍恐怕也夠那小子好好喝上一壺了。”

言語之間,透露出對王燦能力的信任。

說罷,含光與先鋒官轉身一同返回營帳。

建元十三年一月,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天地間一片蒼茫。

代國的軍隊在冰天雪地之中苦苦掙扎,他們已經數日沒有食物果腹,身上的衣物也早已破爛不堪。

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士兵們終於無法再堅持下去,只能無奈地選擇了投降。

然而,對於接收這批投降的軍隊,含光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他手中並沒有足夠多的軍糧來養活這龐大的隊伍。

另一方面,如果將這些人編入自已的部隊,由於人數眾多且成分複雜,很可能會引發譁變,給自已帶來巨大的麻煩。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含光最終做出了一個令他內心備受煎熬的決定——坑殺這投降的十二萬大軍。

這個殘忍的舉動雖然違背了他的良心,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似乎也是別無選擇。

隨著這一命令的下達,一場慘絕人寰的屠殺開始了。

鮮血染紅了大地,哀號聲響徹雲霄。含光眼睜睜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痛苦和自責。

但他知道,為了實現自已的目標,有時候不得不付出這樣慘痛的代價。

處理完投降的軍隊後,含光率領著自已的軍隊繼續前進。

一路勢如破竹,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殺到代國的京師。

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一般傳進了代皇的耳朵裡,他頓時嚇得渾身發軟,幾乎站立不穩。

代皇深知局勢危急,連忙讓身邊的小太監去召集朝中的大臣們前來極華殿商議對策。

不一會兒功夫,朝中的大臣們紛紛趕到了極華殿,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和不安。

此時,晉國的十萬大軍正步步緊逼,形勢岌岌可危。

“諸位愛卿,如今我們該如何應對?”代皇顫抖著聲音問道。

一名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依臣之見,不如您先逃往他國暫避風頭。待日後尋得機會再東山再起。”

另一名大臣立刻反駁道:“不可!如今各國諸侯都視彼此為眼中釘、肉中刺,巴不得除掉對方以擴大自已的勢力範圍。”

“如果陛下貿然逃往他國,恐怕只會被視為敵人,甚至遭到追殺。”

代皇聽了這番話,心中暗自嘆息。

他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輕輕地搖了搖頭,表示不同意這種做法。

這時,又有一名大臣和滅靈門的門主一同站出來,建議道:“陛下,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上書降表,向晉國投降吧。這樣或許還能保住性命,避免更多的殺戮。”

此言一出,立即引來了一些大臣的強烈反對。

他們紛紛表示,作為堂堂一國之君,怎能輕易屈膝投降?這不僅有損國家尊嚴,更會讓百姓蒙羞。

可是,代皇心中猶如明鏡一般透亮。

如果不請降,僅僅依靠這區區三千名御林軍根本無力扭轉乾坤,更無法改變當前嚴峻的局勢。

面對敵眾我寡、實力懸殊的困境,代皇無奈之下只得下達了一道令人心碎的旨意——請求投降。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建元十二年的陽春三月。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裡,代皇親自率領群臣出城請降。

那一刻,整個皇城都沉浸在了一片肅穆與哀傷之中。

隨著代皇的請降而黯然落幕,正式宣告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