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點化,哀牢九龍之子化身?”房玄齡難以置信地看向岑文字,再次確認道。蒙細奴邏瘋了嗎?他不知道這種傳言,帶走的腦袋絕不止他這一顆,更確切地說,不止他三族的腦袋,近臣的三族的腦袋,都會整整齊齊的落地。

不要說金縷鳥那件小事,只要不是神鳥鳳凰,他就是驚走上百種鳥,都不會有人在意,滕王恐怕還會十分不屑地說,那是因為他長得太醜,把鳥都醜哭了。

但凡有那麼一點點常識,都不應該讓那兩種傳言流傳,更不要說還落在紙張或者木簡,又或者獸皮上,成為白紙黑字的鐵證。畢竟晦澀不明的讖語,又或者稍微轉了點點彎的童謠,就會造成不定場次的清洗。

李元嬰擺出了向朵花的出圈動作,左手肘放在案几上,拇指託著下巴食指靠在鼻子一側,目光深沉而又憂傷地看著地衣上的寶相花紋和蓮花紋:當年去古城遊玩的時候,明明聽過這些傳言,只可惜來到大唐之後的日子,過得太精彩紛呈。

到了春城,如今叫春寧城,滿腦子又都是如何建設那些神奇的天路,儘快與外界互通有無,呃呃呃……突然釣到魚,也是至少能排進前三的原因之一,以至於他忽略了這個邊緣人物的故事走向。

“房公,確實如此,還不止一份文書或者簡牘上有所記載,應該是為了能夠取代張樂進求,順利稱王所造的勢。”岑文字朝房玄齡叉手一禮,面色肅然,語速緩慢地解說道。

“按杜少卿所言,他們接觸到的中原典籍雖然不多,但也不是渾然不知,與孟、李、董、毛幾家地方大族,明裡暗裡都有牽絆不說,通常還會聘請他們族中出類拔萃的子弟,為幕僚、軍師或者屬官。”

他們應該沒有想到陛下會派滕王元嬰、江王元祥和吳王恪去那種偏遠之地,更沒料到他們不是被貶謫流放,而是直接建立雲南大都護府和雲南道各有司衙門……

……如此看來,他們派出死士行刺,應該除了利益問題,和這些傳言也有很大幹系。

李世民坐直身體,看了眼裝憂鬱的李元嬰,擺的姿勢有點二,辣目。目光掃過在座的國之棟樑,最後定在芮國公盧懷讓的臉上,溫聲問道。“太府卿,你怎麼看?”

“陛下,雲南道歷來有不毛之地,瘴疫之鄉的說法,且各山寨之間通常語言不通,文字不同,風俗也差異極大,加之身處十萬大山,與益州之間的來往,均由爨、孟、李、董、雍、毛、朱、呂等大姓把持。”盧懷讓躬身一禮,緩緩道來。

“他們的情況與薛延陀、契㶸、回紇、都播、骨利乾等十數部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對蜀漢也好,魏晉也好,前朝也好,從來沒有過真正的歸屬感,強則上表依附,退居諸侯換取利益,弱則切斷聯絡通道,沐猴而冠自娛自樂。”

說白了,雲南道確實氣候溼熱,森林茂密,蟲蛇遍佈,但那裡不同於西域諸國,也不同於漠北瀚海,他們不用擔心沒有衣物抵禦嚴寒,更不會擔心缺少果腹的食物,關上門過自給自足的小日子,沒有任何問題。

戎狄也好,匈奴也罷,鐵勒十五部也好,靺鞨七部也罷,再加上吐蕃和吐谷渾,他們總想放馬中原,搶奪糧食人口綢緞,只因凜凜寒冬太過難熬。

逐草而居逐水而居,落在文人的詩句裡很美,可現實卻極其殘忍,不是他們無法停下腳步,喜歡四處流浪,而是他們想要活著,想要儘可能有點尊嚴的活著。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壯闊後面,是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浪漫後面,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青海長雲暗雪山的淒涼後面,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倒不是同情他們,而是那些地方對於人來說,真的很……不友好,苦寒,重點在於那個苦字。

“所以,可惡的不是蒙刺史,而是幫他編傳言的人?”李元嬰的食指仍然放在鼻子上,斜著眼睛望向盧懷讓,歪著嘴問道。

某些特殊時期,西南邊陲的“大動脈”,以一隅而荷全國之重任,滇y鐵路被封鎖中斷後,滇m公路成為種花家出海的唯一國際通道,承擔著抗zhanjun用物資和經貿貨物進出口的繁重任務。

二十萬民工搶修滇mian公路,他們用鐵鍬、扁擔挖山挑土,耗時八個月,靠人力修築出下關至畹ting間五百四十八公里新公路,完成春城至wan町九百五十九公里路面工程,建成畹町橋。

不論那些山寨之主如何蒙……懵懂單純,他們只要能按照吩咐去做事,為大唐開闢出一條新路來,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最可愛的人之一。

沒有等盧懷讓回答,放下手,轉頭看向李世民,十分懇切地說道:“阿兄,可否讓孫公配副藥給他們,讓他們出力修建春寧城往南的玄路,通往毗訖羅摩。”

“滕王,謀逆謀叛屬十惡不赦之罪。”刑部尚書劉德威輕聲提醒道。“即便孫公肯配藥,你莫忘了魚腹丹書篝火狐鳴。左公有言: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不要說什麼大唐寬柔以教,不行苛政,雞卵裡挑骨頭的事情,自古有之。不論是苟富貴勿相忘,還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又或者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有野望之人開啟了一扇大門。

至於門裡門外的風景,是威加海內長樂未央,還是自刎烏江無顏過江東,又或者成也蕭何敗蕭何,無人能夠欲知後事如何。即便是卜卦測算之能如杜澈、袁天罡,最多也只能得到語焉不詳的讖語,又或者僅能測出個大概的兇吉。

更何況某事之間,張公瑾曾建言陛下:凡卜筮者,將以決嫌疑,定猶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縱卜之不吉,勢不可已。

天命歸於何處?勝者為王。

李元嬰:“……”

李世民:“……”

房玄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