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結束了,孔國民,劉生,白山,馮柺子,田胖子等人各帶一隊人橫掃了整個市區,將殘餘落單的喪屍消滅後,又救出來兩三萬的倖存者。

加上村子之前的一萬多人。

現在已經差不多快五萬人了,村子是住不下了。

人類總歸是群居動物。

他們不願再回市區住了。

為了便於管理,幾個管理者一合計,索性自發的將周邊村子的房子都拆了,在圍牆外重新蓋起了一排排房子。

村子彷彿回到了70年代***時期,不在有什麼階級問題,不管你以前是幹什麼的,全都汗流浹背,熱情似火的投入到了建設當中。

人們吃的是一樣的大鍋飯,幹著一樣的沒有報酬的工作。

沒有人有怨言,人們有的只是一臉的笑容。

畢竟活下來,已經是一種恩賜。

大家把自己的住所幹完了,就主動去幫別人家的幹。

房屋,大棚,糧食倉庫,武器庫,新的圍牆,新的道路,全都要人們從新建設。

幾萬人的工程隊一個月就將新的村子就完成了百分之七十。

小兵是在引走喪屍計劃的第二天下午才回來,因為中途間小兵想到了任何辦法來處理晶體,火燒,石頭砸,甚至用槍擊,但晶體太過堅硬,怎麼都毀不掉,沒辦法,小兵和兩個戰友為了將喪屍群吸引的離張市儘量遠一些,所以帶著晶體飛了好久,直到遇到一隻更加巨大恐怖的喪屍王攻擊他們直升機才急忙扔掉晶體返回來。

眾人聽到小兵一一細說著外面的災害情況比之前張市的還要嚴重。

幾個管理者就有了閉關鎖國想法,用盡一切辦法將張市徹底與外界隔離起來,不能讓好不容易清除乾淨喪屍的張市再重蹈覆轍。

所以等重建必要住所和物資收集工作差不多完成後,緊急抽調各種人才,呼叫一切能用的人力物力,因地制宜的俢築起一堵更大的城牆,將整個市區鐵桶般圍起來。

遇洞炸山,遇崖炸橋,一馬平川就澆築混凝修築一堵現代化城牆。

反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堵住任何能進入市區的通道。

整個市區內的建築材料無限度投入,幾萬名倖存者化為勞工,二十四小時投入工作。

天氣雖然寒冷,但卻無人抱怨。

因為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挑戰,遊走的喪屍大軍,隨時都能殺回來。

時間轉瞬而過,終於在歷年十月底,人們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下,防禦工事終於差不多完工了。

這條防禦牆不僅厚重高大,還配備了各種重型火力,並且把能裝的裝置全都給裝上了。

幾萬倖存者裡不缺乏高等人才,他們把三大軍事基地裡能拆的東西全都給拆了,統統用在了防禦城牆上。

甚至還修改了一部分沒有產生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的程式,也運到城牆上做一些監控,防守和運輸工作,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力。

為了城牆的牢固,和安全效能考慮,出城的路被設計在了地下,地下通道也是裝滿了自動機槍和鐳射武器,還有各種*****,這些武器統一連結了中央控制器,有電腦控制,為了防止闖進來的喪屍。

雖然這一堵集聚了倖存者們最高智慧的結晶還有許許多多的不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人們對安全的渴望,會使它變的越來越好的,起碼現在看起來也頗為壯觀了。

村子裡的糧食也到了收穫的時候了,蔬菜,水果也都在大棚裡採摘了好幾茬了,加上之前市區找到的政府儲備糧,已經夠吃好幾年了,不用擔心災後倖存者們餓肚子的問題了。

從各處抓來的豬,羊,牛,雞等等也集中蓋起了幾個牧場。

圍牆修建也到了尾聲,大多數人回到了農田裡一起收玉米。

幾十輛玉米收割機各自在一塊塊地裡收割著玉米秧子。

脫了皮的黃燦燦玉米,再從收割機的斗子裡倒在後面等待著的農用三輪車裡。

三輪車一趟趟的將玉米拉回農場儲存。

玉米秧子也被打碎了堆成了一堆一堆。

由專門的人拉走處理,儲存在牧場裡,等待冬天到來作為,牲畜們的口糧。

看似收割乾淨的田地裡一大群男女老少在撿丟落的玉米棒子,機器雖然快,但終歸是收不乾淨,末世之下,他們可捨不得落下一粒糧食。

十月的天,溫差很大,早上凍的人們裹緊了衣服。

現在十一點左右的太陽又把人熱的恨不能光膀子。

還好上午收糧的時間差不多到了,等吃過午飯,下午會再繼續忙。

有人收拾著最後一點地,有人起身將農具,袋子抱起來放到路邊等待拉他們回去村子的汽車上。

有人抽著煙在陰涼下休息等待著一起回家。

十一點半到了,有司機高聲喊到“回家啦!上車走啦!”

人們嘩啦統一拿著工具走向車子。

再卡車後鬥裡坐滿了人,路不平,顛的人們說話靠喊。

“忙完這陣,孩子們也該去上學了吧”車上一位穿著紅花花衣服的女人對身邊抽著煙的男人問。

“嗯,十一農忙,老師給低年級孩子放幾天假,幫著收收糧食。

說是體驗農作.”

曬的黝黑黝黑的男人說。

“唉,我們那孩子不聽話,學習也不好,今說是跟朋友約著去牧場幫忙,誰知道又跑哪玩去了.”

“唉,孩子麼,哪這麼小就真讓他吃這苦”紅花花女人說完又轉頭問傍邊挨著坐,頭上綁著圍巾的婦女“高嬸,你們那孩子今沒來幫你忙啊.”

“本來要說來的,老師臨時通知學校有任務,他是班幹部被叫回去了”。

叫高嬸的婦女邊說變扣著指甲裡的泥。

“唉,你們聽說了嗎,孔首長最近要走了,學校會不會是因為這事呀”角落裡一位露著兩顆大板牙的老漢說道。

“我也聽說了,說是去年,白山家女婿回來的第二天就死活要走,還是被劉生村長勸了好久才留下的。

今年一切都平穩了,我估計又要走了.”

穿著紅花花衣服的女人說。

“留在這不好嗎,孔首長幹嘛非要走呀”“誰知道呢”“孔首長可真是大好人,真測捨不得他走呀”人們在車上嘰嘰喳喳,七嘴八舌的說著。

直到司機停下車喊了句,“下車啦!”

人們才從興奮的討論中回過神來,跳下車,各自回家拿盛具,一會兒去廣場吃大鍋飯。

回到家的高嬸看自己男人還沒回來,自己簡單的洗漱了一下,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拿著幾個飯盒就出門打飯去了。

路上人來人往,有朝著廣場去的有端著飯回來的,也有剛下車,風塵僕僕的往家走的,路上人們熱情的打著照顧。

“高嬸,打飯去呀”一群剛下車的人問“嗯嗯,打飯去,你們這剛回來呀.”

“嗯,車壞半路上了,耽誤了一點時間.”

“哦,這樣啊,那快回家吧,吃完飯趕緊歇著.”

“今天什麼菜呀,老豁子”高嬸看見自己鄰居打飯回來。

說話漏風的男人提著飯盒抬了抬手說“今有紅燒肉,土豆燉南瓜,好幾種菜呢,快去吧,晚了紅燒肉就沒了”“那今不錯啊,今得給我家老頭子多弄點肉。

我先走啦!”

說完高嬸就加快了腳步。

廣場上人聲鼎沸,排著幾十個打飯的隊伍。

每排隊的盡頭都放著兩個大鍋,一個鍋一種菜,一葷一素。

菜沒了就有人從廚房端出來倒在鍋裡續上。

高嬸排在有紅燒肉的隊伍中,人排的多,打飯的速度也很快,很快就輪到了高嬸,打完菜的高嬸又從廣場的出口處領了饅頭就朝家走。

一路打著和人們打著招呼就到了家。

高嬸的男人也正好騎著電動車到家,接過高嬸手裡的飯菜問“小輝還沒回來啊.”

“沒呢,估計快了,都十二點多了。

你今天也回來晚了哦”高嬸問。

“嗯,今天機械廠來了批急活,上面著急要,大家多幹了半小時。

晚上估計還得加班.”

高嬸的男人說到。

這時剛好高嬸的孩子回來了“媽,我回來了!”

“快進來吃飯吧,學校啥事啊,急急忙忙叫你去”“孔首長要走了。

學校讓排練節目,舉辦歡送會.”

小輝說到“唉,他們說孔首長要走,原來是真的.”

高嬸有些落寞的自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