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袁術和韓遂、李傕、郭汜等人伏誅的訊息傳回徐州。

大漢徹底恢復了平靜。

國不可一日無君。

確定大漢的皇帝,已經是迫在眉睫。

劉協死亡的訊息傳出之後,劉備就力勸劉辨重新登上帝位。

何容和劉辨母子卻死活不同意。

大漢名士雲集徐州之後,劉備又讓名士們去說服太后和弘農王殿下。

何容這次徹底抽身不管了。

“眾愛卿,弘農王已經是成年人,凡事他自己做決定,按大漢制,哀家已經不能插手大漢朝政.”

名士們又試圖說服劉辨。

“殿下,先帝的血脈只剩下您一人,您豈能丟下祖宗的基業不管?”

“如果您這樣任性,導致大漢的基業無人繼承,百年之後如何去見大漢皇室的列祖列宗?”

劉辨發出了冷笑。

“父皇駕崩之後,我雖然自知能力有限,還是秉承父皇遺志,挑起了大漢的千鈞重任.”

“可是,等著孤母子的是什麼?”

“是極盡羞辱的廢黜!”

“是擺在孤母子和愛妃面前的毒酒!”

“是死後丟進閹宦墓穴的惡毒!”

“你們說大漢的基業無人繼承,不知道是眼瞎了,還是睜眼說瞎話?”

“大漢的基業是高祖一手所創,高祖的子孫後代,大漢所有的宗室子弟,都有責任守護大漢的基業.”

“孤的皇叔冠軍侯,難道不是大漢的宗室子弟?”

“孤的父皇不就是在當時皇室無人繼位,才入主皇宮成為新的皇室?”

“大漢數百年來,宗室子弟繼承皇位的事例數不勝數.”

“孤的皇叔冠軍侯這些年在內為大漢剷除逆臣,在外又為大漢開疆拓土!”

“孤認為,只有冠軍侯能讓大漢的百姓安居樂業,也只有冠軍侯能讓大漢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今日孤為大漢天下舉薦賢能,百年之後,才能堂堂正正地見大漢皇室的列祖列宗.”

“如果孤只是貪戀皇位,卻尸位素餐難有作為,那百年之後,則是真正沒有臉面去見孤的祖宗!”

......劉辨拒絕登上皇位,反而鄭重推薦冠軍侯劉備的話語,很快在天下流傳開來。

大漢的百姓把目光都聚集到了劉備的身上。

冠軍侯劉備麾下的青、徐、揚、荊四州,以及漢中和泰山等地的百姓,早就知道自己能夠富裕起來,是因為官府執行的是冠軍侯的政策。

西州、遼東和朔方、代郡,劉備的影響更是已經長達十幾年,百姓更是可以用富得流油來形容。

羌胡歸心的涼州,劉備曾經執政過的冀州,民心同樣大半在劉備這邊。

一時間,大漢民間群情振奮,支援劉備稱帝的呼聲,興起了一波又一波。

太后何容再次向天下發出了詔書。

“大漢的子民:”“這些年朝廷動盪,奸賊董卓和袁氏家族等世家擾亂朝綱,他們廢黜漢帝,公然毒害哀家和弘農王,又挾持幼帝以令天下,企圖顛覆我大漢.”

“大漢從此戰亂橫生,百姓流離失所,天下陷入一片黑暗,大漢已經搖搖欲墜.”

“在大漢危難之際,冠軍侯聯合我大漢的忠臣們,守住了青、徐、揚、荊四州,保住大漢半壁江山,穩住大漢的局勢不再繼續惡化.”

“大漢逆臣以朝廷和幼帝協的安危為要挾,使冠軍侯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隱忍等待時機.”

“為了不讓外族有插手大漢內部的機會,冠軍侯把精力放在大漢的外部。

還在西域開疆拓土,為大漢打下西州,大漢北方的烏桓和鮮卑,也被冠軍侯徹底消滅.”

“這些年來,冠軍侯的二弟徵西大將軍、西州牧關羽,受冠軍侯之命,征服了西域三十六國,將整個西域納入大漢疆界,才有了我大漢的西州.”

“在大漢的東方,遼東太守田豐田元皓、樂浪郡太守張歧,同樣受冠軍侯所託,先征服了遼東半島的三韓,再說服扶余除國迴歸大漢,最後雷霆出擊高句麗國,將東方大片沃土收入大漢的懷抱.”

“冠軍侯又令西州、遼東和平東將軍張飛張翼德、討寇將軍黃忠黃漢升,率軍先後出擊,剷除了烏恆、殲滅了鮮卑大部,將大漢周圍的異族,驅逐到極北之地.”

“除此之外,冠軍侯還派軍征服了倭島,東方的島嶼也成為了大漢的領土.”

“今天大漢的疆域西至蔥嶺,東面直達大海,北面更是囊括了北海和外興安嶺.”

“與昔日的大漢相比,今日大漢的疆土已經拓展一倍有餘.”

“逆臣袁紹、袁術和韓遂、李傕、郭汜等人,害幼帝協於亂軍之中,冠軍侯懷著悲痛之心發動雷霆一擊,徹底平定了大漢的內亂,讓大漢恢復了往日的清平.”

“在內平定戰亂,在外又開疆拓土,冠軍侯之功勳,可以說冠絕古今.”

“我華夏有史以來,有哪個帝王能立下如此的豐功偉績?”

“冠軍侯乃是高祖血脈,更是我皇室登記在冊的宗親,天生就有繼承大漢皇位的資格.”

“漢帝之位關係到我大漢天下走向何方,本就應該由德才具備的漢室宗親來擔任.”

“大漢將何去何從,冠軍侯能否帶領大漢走向輝煌,哀家相信,大漢計程車族和百姓,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隨著太后何容的詔書,大漢的輿論徹底站在了劉備這邊。

原來極力請求劉辨繼位的,都是一些站隊太遲,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利益的所謂名士。

現在面對大漢洶湧的民意,他們不敢再發出反對的聲音。

甚至,為了能為自己和家族謀取到利益,原來力主劉辨重登帝位的這些人,成為第一批請求劉備登上皇位的人。

徐州州牧府被請求劉備登基的人群擠破了門檻。

劉備嚴詞拒絕了登基的提議。

“弘農王健在,皇室血脈尚存,我豈能取而代之?”

“備深受帝恩,擢拔於民間,得以重新錄入漢室宗譜.”

“大漢傳承數百年,高祖的血脈散落民間何止萬計?有幾人能有備榮幸?”

“備身為漢室宗親,又承受先帝莫大恩典,守護大漢天下,為大漢開疆拓土,皆為臣子本分.”

“諸位如果真的忠誠於大漢,就應該說服弘農王重登帝位.”

劉備穿越到漢末,身懷系統,引進現代的人才。

就是為了建立起新王朝,打破漢末世家對官場的壟斷,帶領這個時代的人才去征服世界,讓華夏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之巔。

現在真的要開始建立新王朝,劉備突然忐忑起來。

劉備擔心的不是什麼辜負先帝的期待。

劉宏提拔劉備,本來就是為了利用劉備,希望劉備成為他對付世家豪族的利劍,為他劉宏去衝鋒陷陣。

哪怕這其中有些許的情義,劉備保住了何容母子的性命,保住劉宏唯一的血脈傳承,誰能說劉備對不住劉宏?劉備擔心的是,登上皇帝這個位置,他就會失去自由,成為被深鎖在皇宮的巨龍。

對於一名來到末世的現代人。

劉備哪裡願意自己只生活在皇宮那片狹小的天空下?雖然沒有誰能要求皇帝一定要生活在皇宮。

但面對永遠的忙不完的事務,想成為真正賢明的君主。

劉備到時候又有多少自己的時間?這一刻,劉備真希望正在研究的電話、電報快點成功。

最好是後世的網路,也能儘快進入人類的生活。

那樣就不要侷限在一地,就可以管理天下的事情。

劉備決定先推掉這個勞什子的皇帝。

自己考慮清楚了再說。

......外來的名士們無法說服劉備,只能無奈地去找劉備身邊的大儒和名士商量。

荀爽和蔡邕這些人是劉備的岳父,目前自然不好出面。

鄭玄和孔融、宋忠等人,卻沒有這種顧慮。

在劉備身邊這麼久,鄭玄和孔融、宋忠等人,已經見到了太多的奇蹟。

他們知道,大漢如果能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征服整個世界絕對不是夢想,而是一種必然。

鄭玄等人都年事已高,可能看不到大漢統治整個地球,但卻能看到大漢的疆土不斷地向外面擴張。

為了看到大漢儘快往外擴張,鄭玄和宋忠等人雖然年紀不小,還在拼命地納妾,想為大漢的人口多做一些貢獻。

在鄭玄和孔融、宋忠等人的心中,劉備早就是大漢皇帝的唯一人選。

那些名士一找到鄭玄他們,鄭玄等人就帶著他們再次來到了徐州州牧府。

“冠軍侯,先帝擢拔你於民間,你感激先帝恩典,救出了太后和弘農王,讓先帝不致於失去血脈傳承,天下人都看在眼裡,也感念你的仁德.”

“先帝對你的恩德是私恩,天下的百姓能不能過上好日子,大漢能不能繁榮富強,華夏民族能不能屹立在世界之巔,這是關係到萬民福祉的大義.”

“天下人都很清楚,只有你登上帝位,才能帶領大漢走向富強,繼而走向世界.”

“冠軍侯,你是我大漢的飽學之士,熟讀經文,精通經義,豈能為了私恩而不顧國家大義?”

劉備苦笑。

鄭玄和宋忠、孔融等人不愧是大儒,上來就以大義相挾,要把他綁上皇帝的寶座。

可是,劉備還沒想出辦法逃避案櫝之勞,哪裡肯輕易答應?“康成公、仲子先生、文舉,你們所言國之大義,備也知曉.”

“這些年備為大漢臣子,不也一樣和同僚們一起為大漢國富民強而努力?何必一定要坐上皇位才能為大漢的發展效力?”

“備在這裡向天下人保證,只要你們能說服弘農王殿下重登帝位,備願意輔佐殿下,為大漢的發展盡心竭力!”

“此心蒼天可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