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偷聽和收穫
我家醫館通古代,朱標上門求醫 封侯書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中孚無意跟這個坐井觀天的雜役計較什麼,默默跟在他後面。
這名雜役明顯不懂陣法,但記得出入的訣竅,每一個轉彎,每一個踏步都蘊含著某種規律。
同樣不通陣法的李中孚暗暗觀察、牢記,沒一會兒就搞明白了進出之法。
經過一陣兜兜轉轉,前方豁然開朗。
呈現在李中孚眼前的是一座座靈氣濃郁的山峰。
山峰之上綠意盎然,點綴著幾棟木屋或竹樓。
最高峰之上,飄著一個空島。
空島放射著道道金光,宛如一個太陽。
好一幅仙家氣象。
“我沒時間陪你逛,你自已看著辦吧,別衝撞了什麼人,否則我保不了你。”鮑瑞說罷,轉身離開。
李中孚巴不得他趕緊離開,隨便找了個方向閒逛起來。
果然,三山宗的仙長們都在清修,無事時根本不會出來閒逛。
一路逛了好幾個山頭,李中孚一個修行者都沒碰到。
幹活的雜役倒是碰到了一些。
他沒有刻意避著他們,反而主動跟他們打照面。
對於他這個生面孔,他們一點都沒有反應,更不曾查問。
這隻能說明兩個可能。
要麼是鮑瑞提前跟他們打過招呼。
要麼就是他們自已也沒少往山上帶人參觀。
搞不好參觀三山宗都成了當地的一個保留節目。
沒人打攪,李中孚樂得清淨,繼續四處閒逛。
於是乎,他逐步發現了一些靈藥。
他甚至找到了一株流螢金銀果樹。
可惜這些靈藥一看就是有數的,不像普通植物那樣氾濫。
不然李中孚高低也要弄點種子回去種著試試。
大致逛了一整圈,李中孚裝模作樣的拿了把笤帚,裝作掃地的樣子,開始靠近那些仙長們居住的屋子,試圖偷聽他們講話。
起初他啥都沒聽到。
除了深遠的呼吸聲。
午飯時分到來後,才陸續有仙長開始簡短的交流。
“走吧,先去吃點東西。”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不用吃飯啊。”
“那可難了,就算是到了築基期,可以三五天不吃飯,可三五天後還是得進食一些松針、茶葉之類的東西,不然身體受不了,須知只修性,不修命,此乃修行第一病。”
“師兄教誨的是。吃完飯後 ,師兄要去龍頭峰的藏經樓看書嗎?”
“今天就不去了,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整日看書學習也非正道,我最近正在思考一個問題,等想通後再學不遲。”
“……。”
一直到偷聽講話的幾人都離開,李中孚這才也默默退走了,繼續偷聽其他人講話。
黃昏時分一晃便到。
結合一整天偷聽到的資訊,李中孚確立了下一步計劃——去龍頭峰藏經閣偷看藏書。
然後……下山,該幹嘛幹嘛。
實在是三山宗過於普通了些,探索價值不大。
唯有那些可能記錄著一些見聞、傳說、風土人情、山川地貌的書籍還值得一觀。
這一結論,並不是李中孚傲慢之下做出的。
而是在他偷聽了三山宗掌門和他妻兒的一場關於儘快去萬里長城向葉凌雲獻媚的家庭會議後的最終認知。
畢竟掌門都如此沒有格調,且發現不了被人偷聽,沒有實力,整個三山宗又能有價值到哪兒去呢?
轉天,趁著三山宗掌門出發去萬里長城,李中孚堂而皇之的利用隱身符進入了藏經樓。
經過五天不間斷的翻閱,李中孚把藏經樓的書全都看完了。
針對藏經樓的藏書,他默默給出了一個乏善可陳的評價。
一如三山宗一般,藏經樓內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更沒有隱藏著什麼需要特別細心或強大悟性才能發現的秘籍之類的東西。
在李中孚看來,三山宗的藏經樓一共只有五類書有一定價值。
第一類,修煉基礎科普類。
透過這類書,李中孚知道了這個世界有多種修煉方式,包括煉氣、修道、術法、武功、修魔等等。
因大家的境界劃分各不相同,而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大家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不講境界,只看表現戰力。
說白了,甭管你境界多高,打不贏就是打不贏。
用俗語來說就是,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所以往往人們會兼修秘術,再弄一兩件法寶傍身。
對於戰力,人們的劃分通常是九個等級,即一重到九重。
九重最高,一重最低。
為了便於衡量,一些地方甚至會透過比鬥等方式確定戰力標準。
也就是俗稱的戰力守門員。
三山宗掌門便是這一帶的三重戰力守門員。
但凡能打過他或是和他打個平手的,都是三重戰力。
能讓他費勁打敗的,就是二重頂尖戰力。
第二類,修煉生產資料科普類。
所謂生產資料,指的是靈藥、礦石、丹藥等,等同於米麵糧油。
這類書列舉了很多靈藥、丹藥的用處以及可能出現的地方、採摘方法、種植方法等。
這類生產資料也是分為一到九九個層級。
三山宗這邊的書裡記錄最高層級的是一株五重靈藥。
但記錄的人也只是見過,而沒有擁有過。
值得一提的是,流螢金銀果位列四重,是難得一見的靈果。
第三類,修仙勢力及山川地貌記錄類。
第四類,丹方類。
三山宗藏經樓裡的丹方一共只有七種,都是一重品級。
李中孚將它們和回陽救急丹、六味地黃丹劃了等號。
換言之,李中孚早就是一名一品煉丹師了。
第五類,見聞類。
見聞類的書多是三山宗的前輩們的遊記,又或者聽到的一些傳說。
裡面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有的內容趕上小黃文了。
其中有一項記載,李中孚尤其感興趣。
據該書描述,距離此地十分遙遠的某片地界中,有部分人掌握了群體修仙之術。
只要被收攏到該群體裡,就算沒有靈根,也能修煉。
於是這類人紛紛建立國度或宗門,劃分疆域,設立文武,安定黎民,目標旨在人人如龍。
於是乎,在既定疆域內,官階越高,權重越大。
皇帝的一道聖旨甚至可以改變天地氣象,讓大山讓路,讓海嘯平息,讓動物化形,讓植物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