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趙姬被異人悄然帶走後,呂不韋的心便如被寒霜侵襲,每一個寂靜的夜晚都顯得格外漫長而冰冷。然而,理智告訴他,兒女情長非此時所宜,他的心中燃燒著更為熾熱的火焰——拜相封侯,馳騁天下的壯志。

於是,他點燃一柱安神香,於靜謐中深謀遠慮: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趕緊帶異人回到秦國,可是異人是秦國在趙國的質子,若是貿然離開趙國,並將引起外交爭端。

正當呂不韋精心佈局之時,命運的巧合悄然降臨。安國君與華陽夫人派遣的使者抵達邯鄲,欲迎異人歸秦,卻遭趙王冷硬拒絕,一時間,局勢微妙而緊張。

得到訊息後呂不韋決定親自前往遊說趙王。

呂不韋以秦國使臣身份步入趙王宮,步伐沉穩而堅定,心中已盤算好每一步說辭。他深知此行關乎重大,不僅關乎異人的命運,更關乎自已未來的仕途與抱負。

面對趙王,呂不韋行了一禮,言辭懇切而又不失威嚴:“大王,外臣呂不韋此番前來,實為本國公子嬴異人。他雖身處趙國為質,然其身份尊貴,乃秦王血脈,安國君欲立異人為嫡嗣。此非小事,關乎秦國內政,亦關乎兩國邦交。”

趙王聞言,眉頭微蹙,顯然對秦國此舉有所戒備:“呂卿所言極是,但異人既為質子,便是趙國手中的籌碼,豈可輕易放回?”

呂不韋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大王深謀遠慮,然世事無常,秦國若真有意滅趙,豈會因一王子而動搖?況且,大王若以大局為重,順水推舟,不僅可保兩國和平,更能贏得秦國未來的感激與尊重。試想,若異人他日登基為王,定不忘趙國今日之恩,兩國自此結為秦晉之好,豈不是一樁美事?”

趙王聽後,心中暗自盤算,他深知秦國強大,不願輕易樹敵,更不願因一時之利而失長遠之和。片刻沉默後,趙王緩緩開口:“呂卿言之有理,但寡人需確保趙國利益不受損害。若秦國真能如約,待異人歸國後,趙國當以厚禮相送,並望兩國能長久和平共處。”

呂不韋聞言,心中大喜,面上卻不動聲色:“大王英明,臣定將大王之意轉達秦國,相信秦王定能體恤大王之意,共謀兩國和平發展之大計。”

此時,趙王的心境也由最初的戒備轉為釋然,他意識到,放歸異人不僅是對秦國的示好,更是為自已國家爭取到了一個潛在的盟友。而呂不韋則暗自鬆了口氣,他知道,自已已成功地說服了趙王,下一步,便是緊鑼密鼓地準備異人的歸國事宜了。

然而,世事無常,就在異人即將踏上歸途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捲而來。秦國大將王齕率大軍壓境,圍攻邯鄲,令趙王怒不可遏,誓要誅殺異人以洩憤。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也讓呂不韋的精心佈局瞬間變得岌岌可危。

原來這是安國君的另一個兒子公子傒設下的計謀,企圖借刀殺人,除掉嬴異人。

公子傒,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才智與野心,深得安國君寵愛,被視為秦國未來王位的繼承人。然而,華陽夫人收養嬴異人並立其為嫡嗣子的訊息傳來,如同一記重錘,擊碎了他多年的夢想與努力。公子傒心中憤懣難平,他深知,若嬴異人順利歸國並繼承王位,自已將永無出頭之日。

於是,公子傒開始暗中佈局,誓要阻止嬴異人歸秦。他首先鎖定了秦國朝堂上幾位手握重權、對王位繼承之事頗有影響力的大臣,尤其是那幾位對公子傒有所期待的老臣。公子傒利用自已多年積累的人脈與財富,私下裡一一拜訪,說服他們力勸秦王出兵趙國。

在這些重臣之中,有一位名叫蒙驁的將領,他不僅是秦國軍中的中流砥柱,更是秦王面前的紅人。公子傒深知蒙驁的重要性,便親自登門拜訪,言辭懇切地陳述此時出兵趙國不僅是對趙國蔑視秦國的懲戒,更是對其他諸國的震懾。

其實蒙驁早就謀劃要攻打趙國了,只是還沒有得到秦王的准許,正好藉此機會向秦王再次提出攻打趙國。

這一日,秦王召叢集臣商議國事,蒙驁藉機提出:“大王,趙國近日來對我秦國多有不敬,不僅拒絕歸還我國質子嬴異人,還時有挑釁之舉,此乃對我大秦威嚴之蔑視。臣以為,應即刻發兵,以彰顯我大秦之威,同時也可藉此機會,震懾那些對我秦國心懷不軌之國。”

秦王聽後,眉頭緊鎖,他深知戰事一旦開啟,必將耗費大量國力,且趙國並非弱國,勝負難料。然而,蒙驁卻早已準備好了一套說辭:“大王,臣知您憂慮戰事之累,但此乃關乎我大秦國威之戰,不得不打。況且,若能讓趙國俯首稱臣,對我秦國未來的擴張大有裨益。再者,嬴異人雖為質子,但其身份特殊,若因此事而受損,恐傷我秦國顏面。大王,請三思啊!”

“愛卿所言,孤豈能不知?”秦王沉吟片刻,語氣中既有憂慮又含決斷,“但國威不容侵犯,異人身為我秦國血脈,豈能任由他國欺辱?孤意已決,王齕聽令,即刻點兵,揮師邯鄲。”

隨著秦王一聲令下,王齕領命而出,大軍整裝待發,一場風雨欲來的戰爭陰影籠罩了趙國大地。

公子傒在得知自已的計謀得逞後,心中大為快意。

呂不韋得知秦國大軍圍攻邯鄲的訊息,心中如被巨石壓頂,但他深知慌亂無濟於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他帶著異人,藉著夜色的掩護,悄然離開了住所。

路上,呂不韋心中盤算著每一步可能遇到的阻礙,尤其是趙王那道誅殺嬴異人的命令,無疑讓他們成為了趙國上下追捕的目標。他深知,要想逃出生天,必須藉助外力打破這道封鎖。於是,呂不韋決定孤注一擲,拿出他們全部財產——黃金六百斤,作為籌碼。

他們找到了一位看似平凡的趙國捕吏,此人雖職位不高,卻手握城門要塞的通行之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鉅額賄賂,捕吏的眼中閃過一絲震驚,隨即是深深的猶豫。他知道,接受這筆黃金意味著什麼,那將是背叛國家,犧牲自已的政治前途乃至生命。但眼前的黃金,是他幾輩子也掙不來的財富。

經過一番短暫而激烈的內心掙扎,捕吏的眼神逐漸堅定起來。他咬了咬牙,做出了此生最重要的決定,他收下黃金,低聲說道:“今夜,我便為二位開條生路,但你們必須立刻離開,且永遠不得洩露此事。”

呂不韋和異人感激不盡,連忙點頭應允。捕吏迅速行動,利用自已的職權,在城門即將關閉之際,悄無聲息地為他們開啟了逃生的通道。呂不韋和異人不敢有絲毫耽擱,換上平民衣物,喬裝打扮,趁著夜色迅速出城。

逃出城門後,他們不敢停歇,策馬揚鞭,向著秦軍大營的方向狂奔而去。路上,呂不韋不斷回望,生怕有追兵追來,但夜色掩護了他們,也掩蓋了他們的蹤跡。終於,在晨曦初現之時,他們看到了秦軍大營那熟悉的旗幟,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

進入秦軍大營後,呂不韋立即向將領說明情況,請求庇護。秦軍將領見是秦國質子歸來,且情況緊急,立刻調集精銳鐵騎,一路護送他們回到咸陽。

直到咸陽城那巍峨的城門映入眼簾,呂不韋和異人才真正鬆了一口氣。城門緩緩開啟,他們策馬而入,那一刻,彷彿穿越了生死之門,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