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把全部家資都拿了出來,共計1000斤黃金,他分成兩份,給了嬴異人500斤黃金,告訴他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花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目的是讓所有人都知道秦國公子嬴異人是一個仗義輕財、胸懷寬廣、賓客滿天下的賢明公子。

呂不韋用剩下的500斤黃金購置了一車奇珍異寶,拜別異人,直奔咸陽而去。

嬴異人手握這潑天的富貴,卻沒有沉溺於享樂之中,他深知,這筆錢並非用來貪圖享樂的,而是要用來樹立自已的名聲,為將來的大業鋪路。

嬴異人分析,如果拿這些錢去籠絡趙國的達官貴人,可是自已突然到來的財富,造成的最終的結果非但不能揚名天下,還很有可能被趙國人覬覦財富,反而容易引來殺身之禍。

那就去市井資助窮困潦倒的平民百姓吧,倒是可行,但百姓的影響力畢竟有限,秦公子樂善好施的美名頂多能傳遍邯鄲城方圓數十公里。

怎麼做才能達到目的呢?嬴異人苦苦地思索著。

“如果我不是一個質子就好了... ...”

“如果我不是一個質子就好了... ...”

他喃喃自語著,突然靈光一現,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計劃。

趙國之中,有許多來自各國的質子,他們雖貴為公子,但大多數都非嫡系,在本國不受重視,在趙國也難免備受冷落,生活困苦。然而,他們卻擁有著不可忽視的政治資源,他們國家的官員、貴族、商賈來到趙國後必定會登門看望這些公子,只要這些公子傳播嬴異人的美名,那自然就會名揚各諸侯國了。

嬴異人決定從這些質子入手,他吩咐下人,為自已置辦了幾身華貴的服飾,又將那輛陳舊的馬車裝飾得煥然一新。

然後,他穿著新衣,坐著華車,開始在邯鄲的大街小巷中穿梭。

每當他看見有窮人乞討,便慷慨解囊;每當他遇到賣兒賣女、無錢葬父母的悲慘景象,更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他的善舉很快便在邯鄲城中傳為佳話,人們紛紛稱讚秦國公子嬴異人是一位樂善好施、心宅仁厚的君子。

這是嬴異人計劃的一部分,他的目的是引起其他國家質子的注意。

嬴異人已質於趙國已8年有餘,對各國質子的情況也有一些瞭解,他認為在這些質子中有三個比較有影響力,他們是燕國質子公子平、韓國質子公子昭和魏國質子公子無忌。

嬴異人透過多方打聽,得知了這些質子們的喜好。燕國質子公子平喜歡玉器,韓國質子公子昭鍾愛美女,而魏國質子公子無忌則痴迷於兵法。

嬴異人毫不吝嗇地花費重金,從楚國尋得絕世美玉,從魏國買來美女舞姬,從齊國購回兵法著作。他親自登門拜訪,將禮物送到公子平、公子昭、公子無忌的手中。

除了贈送禮物外,嬴異人還主動幫助這些質子們解決各種麻煩。

燕國質子公子平因趙國起兵侵犯燕國邊境,與趙國的一位貴族公子起了衝突,趙公子揚言要讓公子平死於非命。公子平畏懼趙公子派人暗殺於他,一直閉門不出。

嬴異人得知情況後,挺身而出,為公子平化解了這場危機。

他首先找到趙國的那位公子,耐心地解釋了其中的利害關係。他告訴趙公子,公子平作為燕國的質子,在趙國遭遇不測,必然會引起兩國之間的紛爭,對趙國也並無益處。更何況,公子平只是出於國家安危的考慮,與趙公子發生的衝突,並非個人恩怨。

趙公子初時聽不進去,但嬴異人並未氣餒,他繼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提醒趙公子,作為趙國的公子,應該有大局觀,不能為了一時的意氣之爭,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同時,他也向趙公子保證,會盡自已最大的努力,讓公子平收斂言行,避免再次發生衝突。

在嬴異人的耐心勸說下,趙公子終於被說動了。他意識到自已的衝動行為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後果,也認識到了嬴異人作為秦國質子的擔當和胸懷。於是,他主動向公子平道歉,並承諾不再追究此事。

公子平得知趙公子的道歉後,也深感意外和感激。他沒想到嬴異人會為了他如此費心費力,更沒想到趙公子會如此大度地原諒他。在嬴異人的調和下,公子平和趙公子終於握手言和,兩人之間的恩怨一筆勾銷。

翌日,嬴異人花重金在邯鄲城最豪華的酒樓大擺宴席,慶賀趙、燕兩位公子冰釋前嫌,韓、魏兩位公子也被邀一同作陪。

宴席上,五國公子把酒言歡,熱鬧非凡,最後,五位公子手挽手走到邯鄲城最繁華處,當眾高頌五國友誼。

一時間,由秦公子嬴異人促成的五國公子杯酒釋嫌、共盟友誼的事蹟傳遍各諸侯國的大街小巷,嬴異人也搖身一變,成為了慷慨仁義、賓客滿天下的賢明公子,各國公子貴胄爭相與異人結交自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