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回到城樓上時,眾士紳還沒回過神。

城外營寨裡,還有足足數千流寇啊!

“流寇真的願意投降?”

“不會是流寇的權宜之計吧?”

“城外營寨裡,還有多少流寇?”

“這些流寇如何處置?會不會降而復叛?”

眾人圍著張銘,七嘴八舌的問道。

陳宗楷見狀連忙解圍:

“諸位稍安勿躁,讓張百戶先喝口水!”

張銘這會兒還真的很渴,咕嘟咕嘟灌了好幾口茶水,抬手抹了抹嘴角道:

“暫時是穩住了,至於如何處置,我方才已經給他們說了,他們也都同意,但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有人立即應聲道:

“百戶快說!”

張銘便道:

“諸位田畝眾多,不若將這些流寇招為佃戶……”

“不可!斷斷不可!”

話還沒說完,便被一個士紳打斷道:

“這些流寇都是些不安本分之人,招為佃戶豈不是引狼入室!”

眾人也紛紛附和道:

“是啊,我家的佃戶已是不少,沒有多餘田地給他們啊!”

“總之本人是不願意的。”

“即便老夫願意,恐怕佃戶也不會答應。”

“張百戶也太心急了些,怎地不與我等先商量,便答應了此事?”

“這也怪不得張百戶,畢竟事急從權,先穩住流寇是對的。”

張銘聽了強忍笑意,卻一臉焦慮道:

“無處安置,這些流寇必將反覆,轉眼又是一場大禍!”

眾士紳聽了也覺得頗為棘手,可不管怎麼說,讓他們接收這些流寇,那是萬萬不能的。

“不能將他們驅趕出縣境嗎?不管是去臨武還是桂陽(今汝城),甚至是樂昌也行啊!”

這人倒是打的好主意。

“以鄰為壑,恐遭反噬啊!且不說流寇們願不願意,難道先生就不怕鄰縣萬人唾罵嗎?”

張銘搖頭說道。

那人不由漲紅了臉,訕訕低頭。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眾士紳面面相覷,卻也只能大眼瞪小眼。

陳宗楷之前一直沒說話,見狀便對張銘說道:

“就沒有別的法子了嗎?”

張銘就等著他問呢,裝作十分為難的模樣說道:

“實在不行,便由我帶著他們去開荒吧,由我們兄弟看管著,或許能防止他們再變成流寇。”

眾士紳聽了都覺得是個好辦法。

“不錯!仿永樂、正統故事,如粟源堡和籬笆堡那般,建堡戍之,墾荒屯之!”

有個熟知地方地理的老者,撫須說道。

“編戶齊民,改流寇為墾荒之民,善莫大焉!”

還有人立即給張銘戴上頂高帽子。

“不錯!本縣雖多山,但能開墾之地尚有不少。”

“河流溪水眾多,倒是不愁水源。”

“有恆產者有恆心,只要流寇能開出良田,還怕他們從賊嗎?”

“此乃根本舉措也,非張百戶不可!”

其他士紳也紛紛附和道。

總之只要不是讓他們接收流寇,那就最好。

而且他們眼裡,也只有張銘能夠壓服流寇。

“可是,這和我方才對流民所言不同,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同意。”

張銘卻又皺著眉頭說道,看起來很是擔心。

陳宗楷笑道:

“那就有勞銘哥兒,再去與他們商量。想來有你去說,他們多半也會同意。”

眾士紳也跟著勸說張銘,彷彿離開了張銘,誰去都不好使似的。

於是張銘只好“勉為其難”的再次出城。

在城樓上的人看來,張銘這次似乎遇到了麻煩,和那些流寇說了半天,期間還有人情緒激動的說了些什麼,引得流寇們有些騷動。

“不會再有反覆吧?”

“但願此事能成。”

“只要流寇肯去山裡開荒,老夫寧可捐些糧食,助他們熬過冬天。”

“也對,否則流寇出沒,你我皆不得安寧!”

眾人議論紛紛,倒是陳宗楷沉默不語,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麼。

等到張銘終於回來,眾人紛紛問道:

“如何?流寇不曾反悔吧?”

張銘笑容燦爛的拱手道:

“幸不辱命!”

眾人這才放下心來。

不過張銘緊接著話鋒一轉:

“然則開荒不易……”

“無妨!老夫願助百戶一臂之力,捐粳米五十石!”

有個老舉人立即說道。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附和,你一百我八十,很快就湊了五百石糧食,至於開荒所需農具、鐵器,自然也滿口應承下來。

張銘一臉感佩道:

“諸位先生高義!實乃地方之福!流民之福!百姓之福!”

“此番若非諸位先生,非但縣城不保,便是城外的流民,多半也會慘死於城下。”

“此舉活人無數,義在千秋,福澤子孫,必將青史留名!”

眾鄉紳被他誇的不禁有些飄飄然。

有人甚至捫心自問,我有張百戶說的這麼好嗎?

“事不宜遲,不若現在便將糧食集中起來,也好讓流民們見了,心中有底。”

張銘趁熱打鐵,滿臉誠懇的道。

眾士紳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有什麼不情願的?

何況這些糧食,之前就已經捐出來招募鄉勇,若是流寇願意去開荒,也就用不著糧食去養鄉勇了。

不過張銘可沒把這些糧食搬到流寇營中,而是讓他們自行推舉數人,來縣城裡驗看。

其中就有那個秀才軍師。

其實並不是所有流寇,都願意投降。

有些罪大惡極之輩,又或者本來就是不事生產的地痞無賴,見勢不妙都紛紛溜了。

對於這些人,張銘也沒有刻意為難,甚至有意放縱其離開。

因為他要的不是這些傢伙。

鄉勇們暫時還未解散,這也是張銘的意思。

至於留下來的流寇,則被張銘安排先給城下的屍體收屍掩埋,然後返回營中等待糧食救濟。

“今夜宿於城外?這會不會太危險了?”

聽到張銘說要去流寇大營,陳宗楷有些擔心的問道。

“無妨,有兄弟們護衛著,當不至於有太大危險。”

張銘說完之後,低聲對陳宗楷道:

“今日之事,實不得已為之。”

陳宗楷有些感慨道:

“用些手段倒也無妨,吾官場沉浮數十年,方才悟出這個道理,你已做的很不錯了。”

“不過你這般做,隱患甚大,你可考慮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