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鄰居的爹爹娭毑對這個可憐的孩子充滿了同情,家裡有好吃的也會喊他一起吃一口,有能穿的半舊的衣服也給他有件。偶爾會有人跟他說,他不是爺孃的親生兒子,原來的家在星峰村。

榮牙子找師父問過自已的情況,師父告訴他“榮牙仔,你家就在何家村對面的星峰村,家裡沒人。你爹爹把你送給白木匠以後沒兩年也走了。你父親在你3歲那年被抓了壯丁,一直音訊全無,也不知是死是活。你祠堂的家一貧如洗,房子已經拆了。你想回去也回不去了。李氏一脈裡親一些的叔爹爹有一個在,師父帶你去走動走動。”

榮牙仔找白木匠也問過。白木匠看著自已的情形,對他說“榮牙仔,你確實不是我的親兒子,但是我把你當親兒子。只是家裡這麼多張嘴,爺要到處幹活,沒能好好照顧你,送你念了書,拜託何師父帶你學門手藝,你就可以謀生,等年紀在大一些,爺就給你娶房媳婦,自已過自已的小日子。”

榮牙仔有時會去李氏族裡的叔叔爹爹家,叔爹爹對他很好,每次留他吃了飯再走。他也想找到他的外婆,老外婆家看看,問問為什麼他們都不要自已。反而把他送了人。

他的情況傳到了他的大姨媽家,大姨的兒子在縣裡基建隊,知道這個表弟家的情形,就把他也帶過去,好歹可以混口吃的。

榮牙仔離開了家去了縣裡的進基建隊,還是做木工。住也住在隊裡,一干就幹了10多年。

透過大姨,外婆家的舅舅,小姨媽,老外婆家的舅爹爹都來找過他,有時也邀請他去家裡住幾天。雲山村的家偶爾也會去看看老父親。

榮牙仔24歲那年,白木匠的堂妹帶著孫女回孃家走動,心想把孫女許給堂哥家的老三,正好也見到榮牙仔。

那姑娘才20出頭,一眼就看中了他。眼前的榮牙仔個子高高瘦瘦,臉色白白淨淨,有一門手藝,還在縣基建隊做事。榮牙仔看到這個表妹,扎著兩條麻花辮,身材苗條,面色紅潤,也是很喜歡。年輕人看對眼,能親上家親,老一輩都很歡喜。白木匠看到這個結果,也覺得好,總之都是自已兒子。胡媽媽有些不高興,重新給三兒找了大山腳戴家麥姑娘。都到了成家年紀,白木匠趕緊在老屋左邊加蓋了兩間屋,一個兒子一間,正月初八一起辦了喜事。結婚後就分了家,把右邊豬圈改成兩個廚房,一個兒子一個。兒子們的債就基本完成了。白木匠老兩口帶著三閨女生活,都在家幹活混口飯吃,除了榮牙仔,後面幾個都沒有條件送去學堂。

安頓好頓好媳婦,榮牙仔還是去了縣裡幹活,得空就回來看看媳婦。

年底弟弟生了個大胖小子,榮牙仔媳婦剛剛顯懷,預產期開年5月底6月初。

眼看就要當爸爸了,榮牙仔不得不想辦法賺錢。工作了這麼多年也只是養活了自已,沒有積蓄。

6月初一個夏日早晨,東邊的紅日剛剛冒頭,媳婦嫦姐生了個兒子。村裡三娭毑接的生。這些年三娭毑沒少關照榮牙仔,拿他當兒子看。三娭毑三爹結婚多年也是一直沒生一男半女,從動過收養榮牙仔的念頭,白木匠沒答應。後來從孃家侄子抱養了一個,比榮牙仔小10歲,小仔淘氣。三娭毑常對他說,“學學你榮哥,你這個年紀都自已養活自已了,你要是不喜歡上學,就跟榮哥學門手藝。”只是這小仔什麼也不肯學,老兩口頭疼,也捨不得他吃苦,想著孩子再大一點和榮牙仔一起去縣裡基建隊謀個事做做。

媳婦坐月子時,丈母孃過來幫忙照顧了一個月。出了月子,多虧了三娭毑在邊上幫襯。胡娭毑忙著帶大孫子,顧不上榮牙仔媳婦和兒子。

孩子滿月時,榮牙仔請了親戚朋友吃了飯,李家的親戚也來了。小姨媽是個老師,給孩子取了名字,叫白雲。按李家的叫法,叫李漂。這一年李初福48歲,白榮26歲。

雖然吃的是粗米、紅薯、野菜,小白雲在缺衣少食的日子裡,總算慢慢長大。白雲是個懂事的孩子,6歲就能幫爸爸媽媽做飯,8歲開始上學,學習認真刻苦。爸爸白榮常年在外時間多,農村孩子活兒多,打野草,撿柴火,放牛,撿稻穀。人嘴甜,能幹,機靈。

白雲9歲時,白榮單獨選址蓋了一棟泥瓦的平房。白木匠走後,妹妹們都結婚成家,弟弟把老宅拆了,也蓋了一棟平房,胡娭毑和他一起生活。

李初福回來的時候孫子李漂正在上小學,兒子白榮離開了基建隊,操起木匠手藝,主要在家鄉給人做木工活。人聰明,也肯鑽研,周圍鄉鄰尊稱一聲榮師父。徒弟已經帶了兩波,目前收了3個徒弟,其中一個就是星峰村甘氏哲叔的小兒子。

春節時候,何木匠的兒子何應秋在河南跑採購,接到一個木工工程。正和兄弟光哥商量,由他牽頭10幾個人一起外出。出發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

對於以前的老父親李初福,白榮已經徹底放棄了,苦日子都已經過了,自已現在很好。可以搞工程,或者和星峰村一樣自已搞個加工廠。業務這一塊自已不行,組織人幹活,把好質量關是可以的。和師父的兒子一起或許能闖出一點名堂來。

何木匠和李振宇到雲山村的時候,榮師父正在和徒弟們做椅子。年底接的活,差不多搞完了,過幾天打算去河南了。

聽到門外敲門聲,開啟來見是師父他老人家來了。

“光牙仔,你那個臺灣的爺老子回來了,這會正在星峰村你叔爹爹家。趕緊去看看。”何木匠站著對他說道。

光牙仔有點懵圈了,他對著何木匠反問道,“什麼,我的親爺老子回來了?”

“是呀,福叔回來了,就在我家。”旁邊李振宇趕緊說道。

這下榮師父趕緊穿上外套,房間裡孩子上學去了,媳婦嫦姐去外面串門去了。他對徒弟說,“小甘你去尋一下師孃,給他說一下這個事,讓她在家準備晚餐,等會我去接爺老子回來,你們把活收收尾,給師孃幫幫忙,一會在師父家吃了晚飯。”

三人急忙出了門,兩里路程20來分鐘就到了。李振宇開啟自已家的門,把兩位個人讓了進去。

見到有人進來,房間裡說話的人望過來。李初福一眼見到兩個人,老的60來歲,比較蒼老,年紀輕一點的40多歲,背有點哈。”兩人他都不認識。自從他回來了訊息在村裡傳開後,村民們都熱心的跑來看看,攀談攀談。

“這個年輕的榮師父就是您的仔,福哥。”滿哥看到來人,指著年輕些的榮師父對李初福道。

李初福站起身,兩步走到兒子跟前,一把抱住他,老淚橫流,“我的崽嘞,爺老子盼著這一天,盼了40年囉!”

李國光身子有點僵,他抱住老父親,眼裡淚水直流,嘴裡哽咽,沒有出聲。這個父親他曾經盼望過,失望過。以為這輩子父子緣分在3歲那年就斷了,沒想到現在還能見面,他的心裡湧起一股暖流,這是他爺老子,這裡是他的根。雖然人在雲山村,心中還有一個地方,那裡是星峰村李家。

旁邊鄉鄰看的也是掉眼淚。何木匠抹了一下眼睛,在邊上道“福哥,這是喜事,莫哭莫哭。還認得我不囉,對面何家村的老何,你以前的兄弟,常常一起抓魚的。”

滿哥也忙道“莫站起,都坐,坐。”

李初福擦乾眼淚,一邊打量著兒子,一邊拉著兒子的手,坐下來。

轉過頭望著何木匠,搖了搖頭道“還真不記得囉,你也老了,身體健旺吧。”

大家熱鬧的攀談起來,李大嫂又給大夥重新上了茶。從你一言,我一語的熱烈交談中,大家只覺得陌生感沒了,以前熟悉的感覺來了。

這就是故鄉的味道吧,李初福心想,邊問道“如果要回來居,不知道行不行喔?”

李滿哥對政策要熟悉些,他說道“可以是可以的,就是手續比較麻煩,要國光去打聽打聽!”

李九叔也叨叨“福牙仔,回來就好,葉落歸根,你,還有國光,孫子,最好都要回來認祖歸宗。要求隊裡給你們撥塊地,自已蓋個房子,以後就有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