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隆基眼裡的驚喜,葛福順心裡閃過一絲後悔。

早知道臨淄王喜歡這個調調,他就不清洗血跡了。

不過想想也是,造反殺人,身上沾點血會顯得更加忠心賣力。

遲義光上前兩步,對李隆基行禮。

“下官遲義光,拜見殿下。”

聽他聲音洪亮,慷慨激昂,李隆基更是歡喜,他雙手扶起遲義光笑道。

“一看便是忠誠良將,你叫遲義光是吧,孤記住你了。

聽你殺了韋播,左營帶來了多少將士?”

造反的關鍵時刻,人數的多少是相當重要的。

聽李隆基詢問,遲義光當即震聲道。

“左營共有千餘人將士,全都願聽臨淄王號令!”

一千多人?!

李隆基頓時懵了。

其實從起兵造反到現在,李隆基手下其實也就五百來人。

“竟有千餘人?”李隆基不可置信的問道。

陳玄禮上前小聲說道。

“遲隊正拿了韋播首級,四處招喊士兵,私底下許了些好處。

人人接傳臨淄王已經包圍皇宮,共襄大事,剷除韋逆能夠保富貴榮華。”

“......”

李隆基心中有些微妙,不過他一貫是個能放權的人。

他無視了私下許諾的小事,拍著遲義光的肩膀認真道。

“遲義光,遲隊正,很好,你可有字?”

“有,下官字全忠!”

“好,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大唐有全忠這樣的勇士,定能繁榮昌盛。”

李隆基連連誇讚遲義光,同時大聲朝著帳外喊道。

“眾將士隨我殺入宮內,剷除韋逆,都是大大的忠臣,而忠臣必有重賞!”

李隆基喊話完畢,遲義光立即跟上附和。

“追隨臨淄王,殺韋逆,興大唐!”

一時間,帳外呼聲連綿,響徹雲霄。

聽著遠比之前大好幾倍的山呼海嘯,李隆基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這遲義光,真是上道,以後必須好生提拔。

“聽我號令,入宮!”李隆基走出大帳,振臂高呼。

相比其他朝代的朝堂正治過家家,大唐有著更加高效的鬥爭方式。

而其中宮變,則是最最高效的。

對於自已的身份定位,遲義光是有清晰認知的。

他有些用勇力,但也僅此而已,抱住李隆基大腿上位,是他最好的選擇。

李隆基有野心,有能力,有膽魄,但缺人。

遲義光當眾喊出‘追隨臨淄王’的口號,各方的精氣神一下就提上來了。

士兵知道老大是誰,幹勁十足。

李隆基籠絡了兵權,心中暗喜。

“殿下,我觀此人膽大妄為,目無恭敬,恐非良人。”鍾紹京在李隆基身側小聲說道。

他是最先追隨李隆基將官,但也就帶了兩三百人,遠不如遲義光的左營千人。

“孤倒是覺得他目光如炬,赤烈威武,剛勇堅毅,如此勇將必可為一良助。”

李隆基斜了眼鍾紹京,淡淡道。

這造反還沒成功呢,就開始排除異已了。

別管遲義光究竟忠不忠心,但人家現在可是造反主力,不好好用著難道給殺了?

“眾將士聽令!”李隆基喊道。

“左萬騎攻打玄德門,右萬騎攻打白獸門!

不得有誤!”

“喏!”

李隆基簡明安排好任務,隨後又喊道。

“遲義光聽令!”

“下官在!”

遲義光走出陣列,來到李隆基身前畢恭畢敬的行禮。

“全忠有勇有謀,拉來左營千餘人可堪大功,做一隊正未免屈才。

英雄不可置低位,且今夜事關重大,便擢你升三級,暫做個果毅校尉!”

連升三級!

大頭兵當一輩子,估計都當不到校尉,李隆基嘴巴一張一閉,就賞賜出去了。

而且聽李隆基的意思,這還只是暫時的,要是還有功勞,遲義光恐怕還會再升。

想到這裡,周遭的禁軍無不呼吸急促,心潮澎湃。

校尉遲義光做得,他們就做不得?

聽到賞賜,遲義光當即震聲道。

“拜謝大王提拔,末將願為大王付赴湯蹈火,百死不辭!”

謝謝李隆基,以後我當了皇帝,留你全屍。

見對自已千恩萬謝,輸誠效忠的魁梧壯漢,李隆基微微一笑。

兵就是權,權就是兵,今夜大事可成。

“祝賀兄長又得一良將,如今先帝駕崩,韋逆、安樂公主弄權自當剷除。

可若是過度生殺,趕盡殺絕,恐怕不是好事。”薛崇簡拱手道。

聽到這話,李隆基眉頭微皺。

這難道是他姑姑太平公主的意思?一時間他心中很是不滿。

“郢國公我以為不妥。”遲義光開口道。

薛崇簡頓時面露不悅,他反問:“有何不妥?”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今夜臨淄王所行之事,為再興大唐。

事急從權,當從速從重鎮壓一干叛逆,郢國公為叛逆說和,所為何求?”

“大膽!”薛崇簡頓時怒斥。

周遭的禁軍士兵紛紛矚目,有些好奇的看向這邊。

相比於震怒的薛崇簡,李隆基則眼神微眯,神情舒展。

武週一朝,李唐子嗣可謂是受盡鳥氣,今夜大權在握,李隆基心中可謂是浮想聯翩。

看著薛崇簡拂袖而去,李隆基頓時朝著遲義光呵呵一笑。

之前本以為這遲義光,只是有些勇力的壯士,現在看來不僅有勇,還很智謀嗎。

機靈,他李隆基最喜歡機靈的人。

“全忠,今夜務必努力,可不要讓孤失望。”李隆基幽幽道。

“定不負大王栽培!”遲義光震聲道。

先當兒子後當爺,火影義光不也猛舔了一波宇智波長老嗎。

他大唐武夫,舔一舔未來的唐玄宗李隆基,自然是不在話下。

片刻後,馬聲漸近,有騎兵高聲呼喝。

“宮門已破!”

遲義光當即對李隆基拱手道。

“末將為大王著甲。”

李隆基見狀更是滿意,看來遲義光不僅有勇有謀,還很有忠心啊。

不過,大唐就需要這樣忠心不二的將士。

宮門洞開,玄武門大破,那之後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只要羽林軍三路並進殺入宮內,剷除韋逆一干人等,此次政變就算成功了。

鍾紹京帶著二百餘人率先開路,遲義光則跟在李隆基身側。

鍾紹京:落淚,這一直是我站的位置,明明是我先來的.jpg

“左營的人,隨我來!

再興大唐,就在今天!”遲義光朗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