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人您這是要去哪兒呀?”

“您不是一直都在最前面站著嗎?怎麼今天才覺得不合適呢?”

長興侯耿炳文擋在方孝孺面前,方孝孺瞪了他一眼,低聲呵斥。

“你趕緊給我讓開,否則我誅你九族!”

若放在以往,耿炳文還真不敢招惹他。

可現在,老朱可是回來了!

“方孝孺,你也太看得起你自已了吧?”

“給我滾回去!”

耿炳文抬腿就是一腳,直接把方孝孺踹回到原來的位置。

然後耿炳文向朱元璋行禮,重新退回隊伍之中。

朱元璋冷冷地看著趴在地上的方孝孺,殺意已然充斥雙目。

“開殺神檔了。”

孫嶽一邊吃,一邊饒有趣味地看著即將上演的表演。

正好吃到一串最新引進的葡萄,找不到吐皮兒的地方,索性直接吐在地上。

一開始還沒什麼,直到朱棣發現了這一點。

一巴掌拍在朱允炆腦袋上。

朱允炆老老實實地趴在地上,孫嶽吐一片,他用手撿起來一片。

“朕不過隱退一年,這朝堂就亂成這樣?”

朱元璋只是開口說話就嚇得滿朝文武全身哆嗦,根本沒有一個人敢去接朱元璋的話。

“都他娘說話,啞巴了?”

朱元璋大喝一聲,他剛剛成為修仙者,這一嗓門下去,直接震得在場眾人耳蝸耳鳴,都怪要聾了一樣。

太祖就是太祖。

別人都是老態龍鍾,他是老當益壯。

這嗓門,反而比年輕時候更厲害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刀在頸下不得不說。

文官集團的小心眼就是多,眼睛禿嚕轉一圈,立刻開始對朱棣展開猛烈攻擊。

“太祖皇帝,燕王朱棣公然謀反,糾結亂兵南下威脅南京,武將集團全部順從朱棣,皆有謀逆之心,臣請太祖皇帝降罪誅殺!”

朱元璋不在的時候,文官這幫爺說什麼,武將只能當孫子守著。

現在不一樣了,武將的腰板要直起來了。

“放你孃的狗屁!”

耿炳文指著那文官就罵了起來,腳步一動,嚇得那文官連退數步。

方孝孺現在還趴在地上沒起來呢。

“若不是你們這群豬生狗養的東西禍亂朝綱,抬高文臣地位,極力打擊武將,使武將在朝堂沒有半分生存空間,燕王要怎會造反?”

“更何況燕王也不是造反,而是要清君側!”

耿炳文前面的話說得朱棣老頭子心裡,可聽到最後一句頓時臉色一變。

眼珠子斜到下面,果然看到朱元璋正瞪著自已。

那眼神分明是在說,就你清君側?

朱棣訕訕一笑。

“侄兒才不堪大用,我害怕他重蹈覆轍,所以無奈上位。”

若不是在朝堂之上,朱棣絕對免不了一番毒打。

這些小丑朱元璋懶得理會,他今日要懲治的,是文官的三個頭頭。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何在!”

聽到朱元璋呼喊自已的名字,三人全部感到驚慌失措,嚇得直接跪倒在地上。

“臣……罪臣在!”

三個人擠在前面,齊泰和黃子澄跪著,方孝孺則是趴著。

朱元璋眯著眼睛看這三個人。

三人都感到無數根針刺在自已腦殼上。

可他們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無形壓力充斥在整個大殿。

片刻後,朱元璋率先開口。

“你們三個似乎對朕的國策非常不滿意啊?怎麼朕才剛剛走,你們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你們是覺得朕無能呢,還是覺得你們厲害呢?”

三人全身顫抖著,屁話不敢放一句。

“朕親辦的四大案你們都覺得是冤案咯?把人召回來就算了,還把抄家的東西還給他們?你們是還給他們了?還是裝進自已口袋了?”

朱元璋的每一句話都平靜無比,但被老朱殺過的大臣都知道,老朱這是要殺他們了。

齊泰率先頂不住壓力,腦袋磕在地上。

“臣知罪,臣死罪!”

“死罪?”

朱元璋冷冷一笑。

“你們改朕之制,為了個人利益致使文官武官相爭,最後逼迫朕的皇子之間手足相殘,甚至燕王不得不謀逆以求自保。”

“這些種種罪行,豈是你們一句死罪就能抵消的!”

“臣等不敢!”

“請太祖皇帝責罰!”

這次下跪的不只是齊泰三人,他們身後的文官全部都跟著下跪。

策動那麼多事僅靠他們三人是完不成的,在他們背後,整個文官集團都參與其中。

清算?

清算好呀!

你們平時不是威風凜凜嗎?

媽的,老子武將不當了,就去當劊子手。

一個一個砍掉你們的腦袋!

武將們一個個躍躍欲試,心中壓抑多年的憋屈在此刻爆發。

“臣彈劾罪臣方孝孺!”

“方孝孺罪不可赦,當誅滅九族!”

武將們還在組織笨拙的措辭,忽然,文官集團裡面竟然有一個人蹦了出來。

一時間,武將們的目光紛紛向那人看去。

那人竟然是劉御史。

就是剛剛被方孝孺當眾踹下樓梯的那個。

方孝孺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心都碎了。

咱家剛剛正難過著呢,你非要過來揭咱家的短。

咱家不想搭理你吧,你死皮賴臉。

這事兒擱誰身上心態不崩啊?

被逼無奈,咱家只能把你一腳踹開,希望你能在翻滾之中幡然醒悟。

劉御史的確醒悟了,這麼多年跟著方老賊真是跟錯了!

美女白給,錢財白給,最後命也白給!

白給之前,拉你九族墊背!

“方孝孺區區朝堂五品官員,卻掌控任免官員的大權,甚至任何得罪他的官員,他都可以隨意定奪生死,如此大權在握,有僭越之嫌!”

“另外,他挑撥皇帝和親王之間的關係,最終導致靖難之役的爆發,他在這件事中乃是罪魁禍首,應為首賊!”

“除此之外,方孝孺任人唯親,所謂擇賢不過是一句漂亮話,他不只是為自已的家人謀官,還為自已的親戚、親戚的親戚,乃至朋友同鄉。”

“凡是與他相識之人,他都全部安排在朝堂之上。”

“即便是臣這等巴結之人,都被方孝孺許以高官厚祿,其腐害之深,可見一二”

“說整個朝堂之上都是方孝孺的家犬,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