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沙過著快樂的生活,衣食無憂。
慢慢的家裡的存款數字不斷增加,後面的零逐漸增多,位數也來了三級跳。
當然了,這個道理和“會下金蛋的公雞“、“點石成金”是異曲同工之效,世界上最賺取的買賣就是用無換有。
沒有本錢,只是淨賺而已。
(如果空氣能夠賣錢,我想商人們早就把空氣吸到袋子裡去賣了。
現在空氣這麼不好,總是有霧霾、煙塵和汙染物的,森林的覆蓋率說是已經上升了,但是空氣的好轉還沒有明顯的跡象。
沒準有一天,新鮮無汙染的空氣也可以出售呢,看來這純純的是我的幻想)水晶,顧名思議,讓人聯想到晶瑩剔透的水、石之精華,水晶本是稀有礦物,寶石的一種(岩石中最美麗而貴重的一類,即為寶石)。
水晶一般是石英結晶體,主要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矽,純淨時形成無色透明的晶體,如白水晶,當含微量元素等時可呈粉色、紫色、黃色、茶色等各種色彩,色彩的深淺不一、光澤不同,給人以千差萬別之感。
含伴生包裹體礦物的被稱之為包裹體水晶,如發晶、綠幽靈、紅兔毛等,內包物為金紅石、電氣石、陽起石、雲母、綠泥石等。
(至今我還是沒有弄懂這個晶化術,貌似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技術’,古代不是有煉丹術麼,這個更玄,經過我仔細的思索,這種‘技術’應該是利用土、礦物質資源進行人工冶煉合成的一種技術吧?但是看過晶化術生成的寶石,我就放棄了這種想法,難道這個謝沙造物主般的魔力?巧奪天工啊)謝沙就是不斷地生產這類物件的“加工廠”,一個人頂一個廠子,這是“新世紀的魔法”。
她最開始晶化術的時候,是看到父親要開始進入半寶石行業了,因為看到謝奇一直在學習什麼關於寶石鑑定的知識,還在到處打聽有沒有水晶的進貨渠道,加工廠和設計師之類的。
謝沙不知道爸爸到底有多少資產,經過之前自己晶化的那一箱寶石,謝家到底得了多少利益,從目前謝奇的狀態看,應該不是一個小數目。
謝沙知道那是自己第一次使用這個能力。
還不到1週歲的自己,就已經以靈神真分身的身份知道自己的“底細”了,那纖細的手指不是簡單的血肉和骨頭的組合,可是真真具有靈力的。
這不是魔法,但勝似魔法。
而且那次,謝沙是在最純真無邪的年齡裡運用,注入了很多真誠與祈禱,是至真至情的凝練,所以品質應該是上乘。
她那時候還不會在細節上發揮自己的天才,所以第一次的晶化物基本上集中在白水晶、鑽石、祖母綠和碧璽上面。
之後她逐漸嘗試了更豐富多彩的晶化,她為此還特別學習了爸爸買回來的寶石鑑定的相關知識,將寶石圖鑑130多種熟記於心。
小沙有時間,就願意去爸爸的小加工廠玩耍。
工廠裡的工人都知道她,後來小沙堂而皇之的像廠長一樣,指揮起來,活像個小大人,逗得周圍的工人們哈哈大笑。
“喂,叔叔,你在偷懶!”
小沙指著一個幹活動作有點慢的男人說。
“哥哥,你不要在機器旁邊抽菸麼”那人剛抽查一根菸,還沒有來得及點燃。
“叔叔,你雕刻的時候不會刻到手吧”工人都覺得她心細而且好奇心強。
小沙的活潑和機靈,讓大人們都自嘆不如。
謝沙的媽媽從小就對飾品很感興趣,而且很有眼光。
廠子開始運營以來,她身體恢復了,閒暇時間就畫畫,很多飾品的風格和實際設計理念,就是在無憂無慮的時光中被天外飛來的靈感擊中而誕生的,設計圖和實際思路也是那個時候逐漸自學而形成的。
小沙覺得媽媽很有藝術天分,這樣的人從小沒有學習美術真是被貧困困住了。
如果有機會,也許會成為一個很有才能的畫家。
“也不一定.”
小沙想起媽媽的話,覺得她還是沒有自信。
小沙想到了自己,“如果媽媽是一個知名畫家,也許就沒有了自己”。
謝奇經營飾品的模式是源頭控制,也就是從原石開始,打磨出純淨的寶石體,然後設計、切割、磨光、鑲嵌,最後再售出。
這樣的利潤很高。
那個時候租場地作為廠子並不太難,而且費用也不高,不像現在。
起步早絕對是優勢。
寶石的加工流程其實很複雜,小沙也是漸漸才發現,熟悉之後就不覺得有什麼麻煩的了。
對大料而言,需要首先開料。
對於小料,可以直接進入衝坯工序。
小沙看到叔叔開料,就像開啟一個大西瓜一樣,她總是纏著叔叔,也要在旁邊看看。
將原料放在切割機上,用鋸片沿解理或裂隙方向輕輕鋸開一個小缺口,這樣原料大部分就會自動裂開。
若沒有裂開,叔叔會把原料再放在工作臺邊緣輕輕一磕,一般也會裂開。
看過開料,就會知道什麼是內在美了。
會鑑定的人,能夠看出石頭所蘊含的晶體,不會看的人只是看到石頭。
看的過程都一樣,但是得到的結果就千差萬別,這就是人生。
有的人也和謝奇一樣創業,但是卻沒有成功,這不得不說明謝沙還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所以也難怪謝沙多年以後說到,“少年時代我都獻給了家庭,現在我的青春我要做主了.”
一切都在平靜下暗波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