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和萬娜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皇太后,一路走到了丞相府的東側。當看到那個用木架子鑲嵌著玻璃搭建而成的暖房時,皇太后不禁瞪大了眼睛,露出驚愕之色:\"這麼多琉璃做成的棚子得花多少錢啊!即使是我們皇室建造這樣的建築也需要考慮投入呢!難道李和並不像我們所瞭解的那般清正廉潔嗎?若果真如此,他還能隱藏得如此之深,再加上還有個擁有超能力的兒子,這一切實在是太可怕了。\" 皇太后原本輕鬆愉悅的心情瞬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凝重。

李盛假裝沒有察覺到皇太后情緒的變化,依然熱情地帶她們逐一參觀。遊覽結束後,李盛微笑著對皇太后說:\"皇奶奶,您有沒有興趣去看看我製作琉璃的作坊?\"

什麼,做琉璃的作坊,琉璃不是天然形成的嗎,怎麼還有作坊,可以人工製作嗎?皇太后一臉問號,既要保持皇家的威嚴,又想看看這麼多琉璃到底是怎麼來的 ,說道:“那感情好,扶哀家看看去,”

走過丞相府西邊圍牆一個小門,又是一個院子,院子西北有一個大大的爐子,爐子裡爐火旺盛,只是為了安全,院子裡暫時沒有一個外人,院子西邊分開堆了幾堆不一樣的石頭,東邊則是一些製作好的琉璃板,爐子邊地上還有一些琉璃塊或珠子。

看到這些,皇太后原本緊皺著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並開口問道:“孫兒啊,難道說這裡就是製作琉璃的地方嗎?能不能讓哀家看看怎麼做的呢?”“這個……啟稟皇祖母,若您想看自然是可以的。只不過考慮到您的安危至關重要,還請您移步至那扇小門旁觀看吧。”李盛畢恭畢敬地回應道。

“嗯,真是為難我的乖孫兒了。那麼皇后陪同哀家一同前往小門處吧。”皇太后面帶微笑地說道。侍衛們整齊地站立在前面半擋住小門,皇太后與皇后則坐在小門東侍衛後面。

李盛吩咐工人們向爐中新增原材料,鼓風把火燒的更旺。眾人靜靜地等待了一段時間,終於等到工人將融化後的液體傾倒進模具之中。待其冷卻定型之後,李盛又差遣侍衛前去取來一塊已經制作完成的琉璃呈遞給皇太后過目。

親眼目睹著那平日裡四處亂丟的石頭,竟然在眼前逐漸幻化成手中璀璨奪目的琉璃,皇太后那滿是褶皺的面龐之上,綻放出如同秋日菊花般燦爛的笑容:“乖孫兒啊,總是能夠給予哀家無盡的驚喜呢!待到明日,便替哀家打造一座琉璃製成的花棚吧。人吶,一旦年老,便不再想去理會其他瑣事,擺弄擺弄那些花兒、草兒,便是哀家最大的樂趣啦。你們兩個快快誕下一個小人,屆時哀家也可盡情地逗弄玩耍一番。”

李盛高懸著的心這才稍稍落地,同時他也在心中默默警告自已,日後切不可輕率地創造出現今社會不存在的東西。畢竟伴君如伴虎,稍有差池,便極有可能跌入萬劫不復的無底深淵之中。

萬娜的臉則羞成了紅蘋果,心裡期待著......。

蜀錦地衣絲步障。屈曲迴廊,靜夜閒尋訪。玉砌雕闌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燻爐溫斗帳。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

早上,李盛起來的比較晚,看著在鏡子前梳妝的嬌羞的萬娜,李盛想起了這首詞。

好日子過的總是那麼快。沉浸在新婚喜悅中的李盛被老丈人萬峰高緊急召見。

在距離都城三百多里的通山縣境內,一群土匪藉助通山縣那連綿起伏、廣袤無垠的山脈作為天然屏障,公然搶劫來往客商的財物。官府曾多次圍剿這群土匪,但由於山勢陡峭、森林茂密等複雜地形因素,以及土匪成員都是當地百姓組成,對地形瞭如指掌且訊息靈通等原因,圍剿行動收效甚微。

有圍剿官員採用連坐的方法試圖阻止百姓向土匪報信,結果適得其反,激發了民變情緒,致使官府遭到攻擊。好在這群土匪只劫財不傷命,也輕易不主動攻擊官府,因此圍剿之事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形成了一種官匪相安無事的微妙局面。

然而,今年的大旱使得許多百姓糧食短缺,為求生存,他們無奈之下投身土匪行列。如此一來,土匪的實力愈發強大。就在前幾日,一支前往都城運送食鹽的商隊遭遇到了土匪的洗劫。由於鹽商背景深厚、勢力龐大,此事竟然驚動了皇帝。盛怒之下,皇帝頒下聖旨,嚴令務必將這股土匪徹底剷除乾淨。

可惜經過數次圍剿後,官兵傷亡慘重,而土匪卻有增無減,剿匪行動陷入僵局。

皇帝龍顏大怒,處置了幾個剿匪不力的官員,並下旨讓京兆尹衙門主持剿匪事宜。

萬峰高、李盛等人對土匪的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後發現,這些土匪大多是生活所迫的平民百姓,並非那種罪大惡極之人。因此,他們認為對這些土匪不能簡單地採取剿滅的方式,而應採用恩威並施的方法,這樣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基於這種考慮,李盛精心撰寫了一篇剿匪策略,交由萬峰高面呈皇帝御覽批示。

這份剿匪策略不僅對土匪的形成與發展歷程、官兵征剿的優勢和劣勢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剖析,還詳細闡述了他們計劃實施的清剿方案。此外,李盛在文中巧妙融入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為重,官為輕”等理念,令皇帝感到耳目一新。皇帝在領悟其中深意之後,毫不猶豫地批准了他們的剿匪策略。

即將隨軍出征,李盛告了三天假,返回家中陪伴家人。

出征之日。李盛坐著一輛馬車。這輛馬車看上去頗為沉重。

車旁,張順、馬永波、孫勇和楊福強,四位忠誠勇敢的護衛緊緊相隨。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李盛想到這首詞,感覺到自已肩負千斤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