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和陳逸飛坐在咖啡店靠窗的位置,店內播放著柔和的爵士樂,空氣中瀰漫著新鮮咖啡豆的香氣。然而,陳逸飛的心境與這寧靜的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他手中拿著一杯剛點的拿鐵,但眼神卻顯得異常興奮和焦躁。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輕敲著節奏,速度越來越快,似乎在和著內心的某種旋律。他的談話變得滔滔不絕,對旁林微說著各種計劃和想法,即使林微並沒有在聽。他的話語跳躍,從一個話題迅速轉到另一個,沒有邏輯的連貫性。陳逸飛的精力異常旺盛,他站起身來,開始在咖啡店裡來回踱步,偶爾停下來與陌生人交談,分享他那些宏偉的、不切實際的計劃。他的笑聲響亮而突兀,打破了咖啡店的寧靜。隨著時間的推移,陳逸飛的情緒變得更加不穩定。他的臉上時而露出興奮的笑容,時而又顯得焦慮和煩躁。他開始在咖啡店裡四處走動,不斷地調整座位上的擺設,或是無目的地翻閱著書架上的雜誌。林微意識到這是陳逸飛雙相情感障礙發作了,林微輕輕地走到陳逸飛的桌邊,用平和而堅定的聲音說:“陳逸飛,我是林微。我注意到你似乎有些不安,我想我可能能幫助你。”陳逸飛轉過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和不安。林微坐在他對面,保持著溫和的眼神接觸,她知道眼神交流可以傳遞安全感和信任。“深呼吸,跟我一起做。”林微指導著陳逸飛,“慢慢地吸氣,數到四,然後慢慢地呼氣,數到四。”她的聲音平靜而有節奏,引導著陳逸飛進行深呼吸練習。隨著幾次深呼吸,陳逸飛的呼吸開始變得平穩,他的身體也逐漸放鬆。林微繼續用她的專業知識安撫他:“現在,試著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空氣進出你的身體,讓其他的想法暫時放一放。”林微知道,對於躁狂發作的患者來說,分散注意力和提供結構化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她輕聲地引導陳逸飛進行一些簡單的心理調節技巧,比如正念冥想和放鬆練習。“想象你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比如海灘或者森林,那裡只有你和大自然。”林微用她的話語為陳逸飛描繪了一個寧靜的場景,“感受那裡的平靜,讓那裡的寧靜進入你的心裡。”

陳逸飛閉上眼睛,隨著林微的引導,他的心境開始逐漸平復。林微深知自已的專業知識和實戰技能在應對陳逸飛這樣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時,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她回想起自已曾在國外進修心理學時,系統地學習了認知行為療法、正念冥想以及催眠技巧。這些技能在她面對陳逸飛時的確派上了用場,甚至是當她和自已第二人格進行對話,以維持自已內心狀態的平衡時。然而,林微也清楚地認識到,儘管她擁有催眠師的資質,但面對雙相情感障礙這樣的精神疾病,僅僅依靠心理諮詢和催眠是遠遠不夠的。在國內,治療這類疾病通常需要精神科醫師的介入,以及必要的藥物處方。林微雖然有著深厚的心理學背景和實戰經驗,但她畢竟不是精神科的醫師,無法開具藥物處方。對於陳逸飛,林微有著複雜的情感。她知道他對她抱有執念,而這種執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的情緒穩定。她既希望能夠幫助他,又擔心自已的存在會加劇他的情感波動。因此,在提供幫助時,她必須格外小心,避免讓自已的情感成為治療的干擾因素。在送陳逸飛回家的路上,林微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援他。她決定,除了定期的心理諮詢外,她還可以嘗試引導陳逸飛參加一些支援團體,與其他同樣經歷雙相情感障礙的人交流心得。也許,在這樣的環境中,陳逸飛能找到更多的共鳴和理解,從而更好地管理自已的情緒。

車子緩緩行駛在回家的路上,夜色中的城市燈火輝煌,陳逸飛的思緒卻飄回到了一個特別的夜晚。他轉頭看向林微,眼中帶著一絲複雜的情緒,開始輕聲描述起來:“那天晚上,我們在酒店...月光透過窗簾,灑在你的臉上,你的笑容那麼溫柔。”林微聽到陳逸飛的話,臉上的表情突然變得慌亂。她的眼神閃爍著不確定,手指不自覺地在膝蓋上輕輕敲打,顯露出內心的緊張。她的聲音有些顫抖,試圖打斷陳逸飛:“逸飛,那個...我們,我們不應該再提那件事。”陳逸飛注意到了林微的不安,他的聲音變得更加柔和,試圖安撫她:“我只是在回憶,林微。我知道那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時刻。我不想讓你感到不舒服。”

林微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平復自已的情緒,但她的慌亂並沒有完全消失。她低聲回答:“我知道,逸飛。只是,那段記憶對我來說...有些複雜。”陳逸飛深吸了一口氣,打破了沉默:“林微,我們之間的過去...它不應該成為我們之間的障礙。”他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強硬。陳逸飛微微一笑,但笑容中沒有絲毫溫暖:“你是個聰明人,林微。我們曾經有過美好的時光,我不想讓那些回憶成為你的負擔。”他的話語中隱藏著不言而喻的威脅。

林微的心跳加速,她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你這是在威脅我嗎?”陳逸飛輕輕搖了搖頭,但眼神堅定:“不,我只是在請求你,給我們一個機會,重新開始。和我一起度過一個晚上,就像我們以前一樣。”

林微感到憤怒和無力,她知道陳逸飛的話背後隱藏著什麼。她的聲音顫抖著:“你不能這樣對我,逸飛。你明知道我已經有了家庭。”陳逸飛靠在椅背上,他的表情變得冷酷:“林微,我不想做任何傷害你的事。但是,有時候,我們必須做出一些艱難的選擇。”陳逸飛坐在副駕駛座上,他的話語在車內迴盪,林微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她的眼睛裡充滿了震驚和恐懼,她試圖集中精神,但陳逸飛的話像重錘一樣擊打著她的心。突然,林微的視線中出現了一個緊急情況——一輛失控的電動車正橫穿馬路。她的本能反應是急踩剎車,但緊張和恐慌讓她的動作變得笨拙。車輛在尖銳的剎車聲中猛烈地晃動,然後不可避免地撞向了路邊的綠化帶。

撞擊的瞬間,安全氣囊迅速彈出,發出沉悶的響聲。林微的頭部被安全氣囊猛地一撞,她的意識開始模糊,視線中的一切變得模糊不清。她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隨後是一片黑暗,她失去了意識。陳逸飛也被安全氣囊的衝擊力撞得頭暈目眩,他的頭部受到了輕微的撞擊,眼前出現了短暫的黑暗。他試圖保持清醒,但撞擊的力量太過強大,他的意識也開始模糊,最終也陷入了昏迷。車內一片寂靜,只有兩個昏迷的人和車輛的殘骸。街道上的行人很快注意到了這起事故,他們停下腳步,有的撥打急救電話,有的試圖檢視車內的情況。不久,救護車的警笛聲劃破了午後的寧靜,醫護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開始對陳逸飛和林微進行急救。他們被小心翼翼地從車輛中移出,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林微被緊急送往醫院後,醫院的急救室裡燈光明亮,醫護人員忙碌地穿梭在各個病床之間。林微躺在病床上,身上連線著各種監測生命體徵的儀器,她的臉色蒼白,雙眼緊閉,處於昏迷狀態。訊息很快傳到了林微的丈夫顧國棟那裡。他接到電話時,心中一緊,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他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驅車趕往醫院,一路上心情焦急,思緒紛亂。到達醫院後,顧國棟幾乎是衝進了急救室。他看到林微躺在那裡,心中湧上一股強烈的擔憂和恐慌。他走到床邊,輕輕地握住了林微的手,低聲呼喚她的名字,但林微沒有任何反應。與此同時,陳逸飛也被送入了另一間病房。他的傷勢更為嚴重,頭部受到了重創,陷入了深度昏迷。醫生和護士圍在他的床邊,進行著緊急的搶救措施。陳逸飛的臉上戴著氧氣面罩,身體被各種管線和儀器包圍,顯示著他的生命體徵。醫院的走廊裡,顧國棟焦急地等待著醫生的訊息。他的心情如同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既有對林微的擔憂,也有對未知情況的焦慮。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觀察,醫生告訴顧國棟,林微雖然昏迷,但生命體徵穩定,沒有生命危險。而陳逸飛的情況則更為複雜,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林微在醫院的病床上逐漸恢復了意識,她的身體雖然還有些疼痛,但精神狀態已經好了許多。她的第一句話就是詢問陳逸飛的情況:“逸飛他...他怎麼樣了?”顧國棟坐在床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醫生還在盡力,但他現在...還處於昏迷狀態。”林微的心中湧起了一股複雜的情緒,她知道陳逸飛的昏迷與自已有關,這讓她感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責任感。她堅持要知道更多:“有沒有...有什麼辦法可以幫他醒來?”顧國棟輕撫著林微的手,安慰她:“醫生說,雖然現在還不明朗,但如果有外力刺激源,可能會有助於喚醒他。”

林微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外力刺激源?你的意思是...”

林微坐在醫院的病床旁,她的思緒在陳逸飛的昏迷狀態和醫生提到的外力刺激源之間徘徊。她突然想到了一個可能的方法——催眠技術。林微曾經接觸過一些關於催眠的資料,知道它有時被用於治療和康復過程。

她轉向醫生,帶著一絲急切和希望問道:“醫生,陳逸飛現在處於深度昏迷狀態,我們是否可以採用催眠技術來喚醒他?”醫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神經科專家,他認真地考慮了林微的問題。沉思片刻後,他回答說:“催眠技術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尤其是在患者對傳統治療方法反應不佳時。雖然這不是常規的治療方法,但考慮到陳逸飛的情況,我們可以嘗試。”

林微坐在安靜的圖書館裡,她面前堆滿了關於催眠的書籍和資料。自從醫生提到催眠技術可能有助於喚醒陳逸飛後,她便開始四處尋找相關資料,希望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她仔細閱讀著每一本書,做著筆記,試圖理解催眠的原理和技巧。林微知道,催眠是一種需要高度專注和信任的過程,她必須確保自已完全掌握這些技巧,才能嘗試去幫助陳逸飛。幾天後,林微覺得自已已經準備好了。她帶著一本關於催眠引導的手冊,回到了醫院。在醫生和催眠師的監督下,林微走進了陳逸飛的病房,心中既緊張又充滿希望。病房內,陳逸飛靜靜地躺在那裡,周圍是各種醫療裝置。林微坐在他的床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開始了她的催眠嘗試。她的聲音柔和而穩定,充滿了安撫的力量:“想象你在一個寧靜的海灘上,陽光溫暖,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你感到非常安全,非常放鬆。”

林微繼續引導,她的話語充滿了溫暖和希望:“現在,我將從一數到五,當我數到五時,你會感到更加放鬆。一...二...三...”隨著數字的增加,林微的聲音變得更加溫和:“四...五。逸飛,現在是時候慢慢地睜開眼睛,回到我們身邊了。”病房內一片寂靜,只有醫療儀器的輕微滴答聲。林微緊張地等待著,希望看到陳逸飛的眼皮顫動,希望他能夠醒來。然而,陳逸飛依舊平靜地躺著,沒有任何反應。林微的心中湧起一絲失望,但她並沒有放棄。她轉向醫生和催眠師,聲音中帶著堅定:“我可以再試一次嗎?我相信他能聽到我的聲音。”然而,病房內依舊安靜,陳逸飛沒有明顯的反應。

在醫院的安靜角落,林微與醫生面對面坐著,她的眼中充滿了期待和焦慮。醫生是一位資深的神經科專家,他的聲音平靜而充滿權威:“林微,我們討論過使用催眠作為一種可能的喚醒手段。對於陳逸飛的情況,我們可能需要採取更深層次的方法。”

林微緊握著手中的水杯,彷彿在尋找一些安慰:“深度催眠?這是什麼意思,醫生?”

醫生耐心地解釋:“深度催眠是一種技術,可以引導患者達到比普通催眠更深層次的放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患者可能會更容易接受暗示,甚至可能在潛意識中重構他們的人生經歷。”

林微的眉頭微蹙,她試圖理解這全新概念:“重構人生經歷?你是說,我們可以在逸飛的潛意識裡幫助他解決未完成的事情,或者完成他的遺憾嗎?”醫生點了點頭:“正是這樣。如果在深度催眠中,我們能夠幫助他面對和解決內心的遺憾,這可能會激發他回到現實的意願。但請記住,這需要非常謹慎和專業的操作。”

醫院的諮詢室內,林微與醫生面對面坐著,兩人的神情都顯得嚴肅而專注。醫生手中拿著陳逸飛的病歷,他的聲音低沉而充滿權威:“林微,深度催眠是一種非常細緻的工作,我們需要找到陳逸飛的觸發點。”

林微緊握著手中的筆,認真地記錄著醫生的每一句話:“觸發點?您是指什麼,醫生?”

醫生解釋道:“觸發點是那些在陳逸飛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人或事,它們能夠在情感上觸動他,成為喚醒他的關鍵。我們需要透過催眠,將這些觸發點融入到他潛意識的構建中。”

林微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慮:“但是,醫生,我怎樣才能找到這些觸發點呢?”醫生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需要你深入瞭解陳逸飛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愛好,甚至是他的夢想和遺憾。你越瞭解他,我們找到觸發點的機會就越大。”

醫院的走廊裡,燈光明亮卻帶著一絲冷漠。顧國棟和林微站在陳逸飛的病房外,兩人的臉上都帶著明顯的疲憊和焦慮。顧國棟的眼神中閃爍著疑惑和不安,他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質疑:“林微,你真的覺得這樣做對逸飛有幫助嗎?你對他的關心,是不是...超出了一個朋友的範圍?”

林微的臉色一變,她感到了突如其來的指責和不信任,她的聲音微微顫抖,但堅定地回應:“國棟,你知道我和逸飛只是朋友。我之所以這麼努力,是因為我相信這樣做能幫助他。”

顧國棟的情緒顯得有些激動:“每次你提到他,你的眼神都充滿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但我能感覺到,你對他的感情不一般。”林微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平息自已的情緒:“我承認,逸飛對我來說很重要,但我們之間沒有什麼。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能醒來。”顧國棟搖了搖頭,他的聲音中帶著痛苦:“我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你,林微。你每天花在他身上的時間,比和我在一起的時間還要多。”林微的眼中閃過一絲淚光,她的聲音變得更加堅定:“國棟,我理解你的擔憂,但我不能放棄逸飛。我必須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兩人的爭吵聲在走廊裡迴盪,吸引了一些路過的醫護人員和病人的目光。但林微並沒有因此退縮,她的決心沒有因為顧國棟的質疑而動搖。

她的聲音帶著一絲愧疚:“那天的事故,是因為我開車時的失誤造成的。逸飛他...他現在這樣,我有很大的責任。”

顧國棟的眼中閃過一絲震驚,但他很快控制了自已的情緒:“這並不是你的錯,林微。我們都有責任。”林微繼續說道:“不僅如此,逸飛在追查集團犯罪證據的過程中,他冒著生命危險提供了很多幫助,他算是我們的戰友,我們不能就這樣放棄他。”

顧國棟沉默了片刻,想起自已被集團挾持的日子,如果不是三人聯手絆倒集團,自已雙胞胎的兒子依舊在集團管家手裡,他的聲音變得堅定:“林微,我會全力支援你。我。”

林微感到一陣釋然,她知道顧國棟終於理解了她的決心和動機:“謝謝你,國棟。我知道這不容易,但我們需要團結一心,幫助逸飛醒來。”兩人的目光在走廊裡交匯,儘管之前的爭吵和誤解仍然在空氣中瀰漫,但他們的共同目標和對陳逸飛的關心讓他們站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