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廣明元年十一月十七,深夜。

距黃巢兵臨長安已經過了十二天。

而按照公曆年份算起來,已經到了公元881年的一月二十八號。

當然,即便是李傑這個研究歷史的也算不出來,畢竟不是誰的腦子都能當萬年曆使。

同州防禦使衙後院的那座客廳依然傳來議論之聲,幾隻手臂粗的蠟燭燃起寸許高的焰火將大廳照得分毫畢現。

如今李傑決定接受孟昭圖的意見北上,那麼就有必要提前策劃瞭解一番,尤其是那些比較難對付的軍鎮節帥們。

朝中之人一般稱呼節度使為“軍使”或者“節度”,但在地方上,無論是牙兵牙將,還是其他管理庶務的刺史縣令,大都稱呼他們為“節帥”。

有那麼一點兒吹捧和阿諛的味道在裡面,逼格也高了不少。

例如不良帥,其實真正的官謂是某某州府節制不良人指揮使。

但指揮使哪有帥來得高大上?在軍中,就連兩火組成一旅,相當於後世連長這麼個基層軍官都被人稱之為“旅帥”。

李傑也感覺節帥比軍使這個稱呼好聽,馬上就在言語中用上了。

宋文通聽在耳中有些好笑,畢竟他這個節度使可是除了軍權之外啥都沒有的。

鄭從讜就更加尷尬了,畢竟身上還掛著同平章事這個有著進入朝中議事堂資格的身份,懂事兒的基本都稱呼他“鄭相公”。

但面對壽王李傑,他也只能自動將這個稱呼在耳中過濾掉。

此時,他正認真地向李傑彙報河東二十一座大小軍鎮的具體情況,從節度使到其手下兵力,勢力範圍,人品如何,黑歷史是哪些...李傑不斷點頭,也不知道聽進去沒有。

孟昭圖則在一旁奮筆疾書,事無鉅細地將之全部記錄了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直到子時鄭從讜才簡單的陳述完,最後說道:“河東大抵就是這些,但有些軍鎮殿下最好不要去碰,他們都是邊軍出身,一直駐守幾座關隘防著党項和韃靼,不易抽調兵力.”

李傑點了點頭,這些兵力是不能調開,不然作為李唐的大後方再起火,後果不堪設想。

王重榮一死,宋文通接任才不過一天,那裡的事情就之後等到見蒲州刺史再說。

他站起來抻了抻腰,這才有時間詢問孟昭圖勸降尚讓的事兒。

孟昭圖搖了搖頭,“此人確是大才,但如今拘泥於兄長被殺之事,直言只要殿下幫他殺了前討賊招討使宋威,他便心甘情願歸於大唐.”

宋威。

一提到此人,在場之人全都搖頭。

不好辦,或者說不可能。

因為他是揚州大都督,鹽鐵轉運使高駢的親家,同時本身還是平盧軍節度使,玄宗時期天下十大軍鎮之一!到了唐僖宗的時候,雖然已無當初十大軍鎮的勢力,但還算是河北道最有力量的軍鎮大佬之一,和幽州盧龍節度使李可舉不相上下。

這完全是給李傑出難題。

李傑也是無奈。

“那就先關著吧,殺了實在是可惜!”

臨睡前,他不放心地趕到城頭又看了看鄧天王的行軍大營,燈火通明的,看來想要來個奇襲白虎團是不可能了,與高思綸又聊一會關於守城防禦方面的心得,直接睡在了城樓中。

讓他回那座府中去休息還真不適應。

隨後的兩天,雖然心中急切地想要馬上北上,但還是不得不在同州幫助高思綸穩定住軍中士氣,選拔可用之人充當軍中一些職務。

同時也被鄭從讜那龐大的幕僚團隊嚇到了。

節度副使王調,鹹通三年進士。

節度判官劉崇龜,鹹通六年進士,曾任刑部書記官。

推官劉崇魯,廣明元年,也就是去年的進士及第,張榜不久直接被鄭從讜要走。

掌書記李握,這位也是進士出身,而且老子李蔚還是唐懿宗時的右僕射、校檢司空,禮部尚書!....反正只要是一個節度使治下的重要官吏,一水兒的進士出身,難怪曾被朝中大臣調侃鄭從讜赴任河東節度,簡直就是帶走了一個“小朝廷”!李傑嫉妒得要死。

本王出生入死半個多月,麾下能打的大將仨瓜倆棗也就算了,這文職也是給人提鞋都不配的秀才舉人之流。

於是,他就想著從鄭從讜那裡挖倆人來。

然後就碰了一鼻子灰。

鄭從讜當初可是以高官前程為條件,錢帛為磚頭求得這些高階人才的,就算李傑是壽王,他也敢據理力爭,堅決不放手。

河中鹽池這把米沒偷成,要是連幕僚老本都折了,他還真敢和李傑翹起那兩撇八字鬍兒翻臉。

李傑就是在這種極其失望的情況下出了同州北門,心頭不知為何想到了正在家中守孝的盧晏。

“可惜這黑臉書生也不是進士.”

路過已經空空蕩蕩朱溫曾經駐紮過的軍鎮,他騎在馬上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蒲津關!這蒲津關坐落在黃河東岸,蒲州的河東縣,此關的重要性並非關隘本身,而是在它後面,那座架設在黃河上的八牛浮橋,也就是蒲津橋。

當年李淵之所以能夠迅速佔領關中,在長安稱帝,也是因為當時蒲州主將不戰而降的原因,不然還真不知道他能不能趕在其他諸侯的前面打進長安。

橋寬一丈八,長百丈,下方有二十艘巨舟承載厚木橋面,兩側由數道手臂粗的鐵鏈固定牽引。

而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兩岸八隻巨大的鐵牛。

據說用來固定此橋的八隻鐵牛每一隻都重達二十萬斤,而當時唐朝全年的鐵產量也不過六十多萬斤,用一國近三年的鋼鐵總產量來修建此橋,類比一下,就知道此關的重要性。

這座橋作為重要關隘被用了很久,直到黃河改道才失去了作用,八隻鐵牛也塵封在泥沙之下,直到一千多年後才重見天日。

距此關沿著黃河往上走不足十里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地方,那就是風陵渡。

當初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地方。

當然,這是小說,如今也就李傑能聯想到這些奇怪的地方。

此時黃河基本已經結冰,只有中央處還能見到一些河水,二十艘浮船基本都已冰封。

現在走在橋上一點都不感到晃盪,他一邊胡思亂想,一邊欣賞著河兩岸晶瑩剔透的冰上景色就過了黃河,來到河中道界內。

他的第一站就是近在咫尺的蒲州城,也是河中的首府所在。

去的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