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讓其實沒病。

之所以沒有前往陣前觀戰,是因為這樣的場面他見得太多了。

尤其是今天,黃巢採取了極為正規的攻城策略,打算以硬碰硬的方式一舉擊潰唐軍最後的堅守。

而且,他本就秉承“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軍事思想,這種死磕的打法在他看來完全就是循規蹈矩,基本沒太多謀略層面的問題,有一個孟楷已經足夠了。

他正側臥在床榻上看書。

看的不是什麼兵書戰策,而是一部名為《大唐通鑑紀事》。

這本書在目前流傳不高,乃是代宗時期久居長安一名屢試不第的人撰寫,內容極為豐富,裡面有諸多記載唐各代帝王的描寫。

當然,這部分大都是讚譽之詞,畢竟“天可汗”這個尊號在唐代宗之時還是被周邊各國承認的。

第一位,高祖太祖皇帝。

雖然後世因李世民的光芒太過耀眼,顯得此人平常了一些。

但細細想來,歷代王朝的開國君主哪一位不是驚才絕豔之輩?而且此人的武力值怕也是之後所有皇帝中最高的,尤其是一張雕弓曾威震西北邊關。

看到這裡,尚讓用手撫摸著立在床頭的一張漆黑色大弓,卻正是從前神策軍步馬都統蔡含全繳獲而來,李儇欽賜的那具寶弓。

當黃巢將此弓贈與他時,他一眼就認出正是李淵的那張“黑曜定軍弓”!而對於李世民...如尚讓這般極其重視親情之人來說,再高的文治武功也抵不過那次“玄武門”之變。

“若是某,寧願放棄到手的權力隱居塞外,也不會對親人舉起屠刀!”

他很清楚皇族為了那把椅子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站在李世民的角度上講,就是你死我活的生死之爭。

但就是極其反感這種做法。

挨著頁將書翻下去,李治,武則天,中宗,睿宗...他把目光停在玄宗李隆基的這一段上。

這是全書除李世民之外著筆最多的一位帝王,前半生無比輝煌絢麗,後半生卻潦草得作者都諱莫如深,顯然不想因此惹上麻煩。

“宦官之弊,軍鎮之亂,至此始爾!”

他感嘆了一句,馬上就想到了黃巢。

他與黃巢對大唐的態度本就有所不同。

黃巢一路攻城掠地,野心也在不斷放大,從原本討得一個九品校尉到與朝堂分庭抗禮的洛陽王,幾乎每日都變化著。

如今,已經有了改朝換代的心思,親手將大唐皇帝趕下龍椅,自己稱孤道寡。

可尚讓不同。

他認為皇權之所以旁落,乃是受了安史之亂以及之後幾代帝王受制於宦官擅權所致,大唐在百姓中還是人心所向的。

幾百年的正統皇權龍氣,不可能因為自己這些人偶然一口氣就可以吹散的。

“清君側”這句口號是他讓黃巢喊出去的,也代表著自己的意願。

這樣,出師有名,不至於自己在千百年之後還要遭後人唾罵。

可惜,這句話對黃巢來說不過真的就是一句口號而已,他不但要清君側,還打算連皇帝一起清除掉。

後面的內容尚讓再也看不下去,除了有著“小太宗”之稱的代宗甚為惋惜外,至於代宗之後,就只能呵呵了。

手裡拎著那張“黑耀定軍弓”,披上大氅走到帳外,看了看周圍稀稀落落的將卒就皺了下眉。

好大喜功的黃巢連自己的五萬精銳都帶走了,可以說中軍大營的防禦已經降到了冰點,還好唐軍採取了全力防守的策略,直到今日都沒勇氣襲營。

不然...他抬頭向西看了看即將落下的太陽,正在盤算前方戰局如何時,昏黃的太陽中似乎多了許多黑點,經驗極其豐富的他馬上就認出來,這是箭雨!其中一支箭正對著他飛速而來,耳中傳來破空之聲。

他用大弓對著這支箭一搭一繞,這支勁道甚強的箭矢居然老老實實地被他攥在掌中。

而另外數百支箭矢已然覆蓋到整個中軍營帳,幾十人紛紛中箭傷亡。

隨之,一隊服飾花花綠綠極不統一,只在左臂上綁著一條白色錦緞的兵將騎著戰馬就出現在中軍大帳的防禦圈外。

尚讓將手中大弓舉起,搭上那支箭矢就射出一箭,一名金髮碧眼的波斯人應聲落馬。

“唐軍襲營!”

他的近衛大聲示警,尚讓卻神色一凜,“這是李傑的三千潑水軍!”

如今,這支活躍在長安城頭的三千雜牌軍用戰力證明了他們的實力,他們出現在哪裡,賊兵就知道李傑到了,即便是已經攻上了城牆,也會乖乖地再跑下去,暫避其鋒芒。

因為李傑曾開玩笑地形容自己就像拿著木盆各處潑水救火的王爺,“潑水軍”的名號也就在兩軍中流傳了起來。

“難道是為李傑報仇而來?”

他正在分析戰況,一名牙將已經帶著一千人馬緊緊堵在大營轅門內,開始抵禦來襲的唐軍。

這名牙將估計也是有著名號之輩,手中一杆大刀左劈右砍,唐軍被堵在窄小的轅門外一時衝不過來。

尚讓也沒看清此人面目,一名近衛已經將他的戰馬牽了過來,“將軍莫要擔心,敵軍約有三千人,而黃王留在大營的守軍卻有一萬之眾,對方沒有選擇在入夜來襲,怕也是沒了壽王的指揮,成了烏合之眾.”

尚讓雖然一邊上馬,一邊卻並不認同這人的看法。

可以說,這“潑水軍”選擇了一個極佳的機會進行奇襲。

尤其是中軍大帳緊鄰著糧草大營,此番唐軍奔襲而來,目的已經不言自明。

此時黃巢大軍攻城已到精疲力竭之時,戰力大損。

即便是及時回援並形成包圍,也很可能被這支養精蓄銳多時的部隊輕易鑿開,從容離去。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他隱隱感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令其心神有些不寧。

而僅僅就是在他沒留意轅門的時候,“潑水軍”突然向兩側一分,一名身穿黑盔黑甲,帶著面甲的唐軍將領飛馳而來,手中一杆黑色鐵槍一下就將那牙將的大刀挑飛,隨後一輪槍桿,這牙將胸骨粉碎,落馬身亡。

尚讓將這一幕看在眼中,眼睛一亮,“好大的力氣,李傑已死,唐軍何時又出了這般人物?”

他轉頭吩咐了一聲,“吹號示警黃王,某來會會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