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男人三十 :步入成熟登上成功階梯 王一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我們總是在想著自己能在這個世界上得到什麼,卻很少思考過應該怎樣去付出和給予。
這也許是很多人的一種不好的思維習慣。
作為一個30歲的男人,除了期盼回報以外,不要忘了自己對於這個社會的責任。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人的給予,你的家人、朋友都在等待著你真心的給予,它是一種真誠,也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只有進入到這種光榮境界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十足的好男人。
有本書裡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女工和一個男工在高空作業,突然,支撐他們的升降機鉸鏈斷了。
兩個人幾乎同時抓住了身邊的那根竹竿,可是,一根竹竿怎麼可以承受住兩個人的重量呢?女工說:我家裡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我死了,他們怎麼辦啊!男工聽完,想都沒有想,對女工輕輕地說:照顧好你的孩子吧!說完便鬆開了自己的雙手……看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會被故事裡的那個男人深深打動。
在最關鍵的時刻,他用他的愛心給予了那個女工生命,卻犧牲了自己。
這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值得每一個人尊敬。
作為一個30的男人,你應該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什麼呢?當然你沒有必要學著男工的樣子時刻準備付出自己的生命,但至少你應該學會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給予,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管他是你的親人、朋友、同事,還是一個不相識的陌生人。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句話人們經常說。
給予是從心靈上奉獻出的虔誠的花朵,更是一種無限的快樂。
一個懂得給予就是快樂的人是幸福的,他的靈魂是純潔而高貴的,他的心靈是滋潤而善良的,他會在這種真心而無私的給予中,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敬仰,實現著自己的價值,感受著“給予別人,快樂自己”的樂趣。
韓國北部的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
金秋時節,這裡隨處可見農民採摘柿子的忙碌身影,但是,採摘結束後,有些熟透的柿子也不會被摘下來。
這些留在樹上的柿子,成為一道特有的風景,一些遊人經過這裡時,都會說,這些柿子又大又紅,不摘豈不可惜。
但是當地的果農則說,不管柿子長得多麼誘人,也不會摘下來,因為這是留給鳥兒的食物。
是什麼使得這裡的人留有這樣一種習慣呢?原來,這裡是一個鳥兒的棲息地,每到冬天,很多鳥兒都會在果樹上築巢過冬。
有一年冬天,天特別冷,下了很大的雪,幾百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兒一夜之間都被凍死了。
第二年春天,柿子樹重新吐綠髮芽,開花結果了。
但就在這時,一種不知名的毛蟲突然氾濫成災。
那年柿子幾乎絕產。
從那以後,每年秋天收穫柿子時,人們都會留下一些柿子,作為鳥兒過冬的食物。
留在樹上的柿子吸引了許多小鳥到這裡度過冬天,而這些小鳥彷彿也會感恩,春天也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這一年柿子的豐收。
在收穫的季節裡,別忘了在自己的樹上留一些柿子,因為,給別人留有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
自然界裡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給予,是一種快樂。
因為給予並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收穫。
給予,是一種幸福,因為給予能使你的心靈美好。
讓別人喜歡你的辦法之一就是給予,把自己的愛心無私地奉獻給別人,別人也會在你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你幫助。
在給予與被給予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給予的魅力,它會使你永遠生活在快樂的海洋中。
所以要停止自私,重塑性格,無私奉獻,快樂才會敲開你的門。
任何給予都必須是主動的心理狀態。
在公共汽車上,你給老幼病殘孕讓座,是你主動送出愛心,關心他人,然後才產生了給予的行為。
越能主動幫助別人,就越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主動地給予,能表示一個人的熱心,它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寂寞與隔閡,和諧的氛圍就會溫暖眾人的心,社會就會處處充滿善意。
二戰時美國作家葉慈夫人在珍珠港一家醫院養病,嚴重的心臟病,讓她一天24小時要在床上躺22個小時,偶爾下床走一走,也要有人小心地攙扶。
病痛,幾乎使她完全失去了快樂。
日軍襲擊珍珠港,這裡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一些人被炸死炸傷。
葉慈夫人從床上走下來,去照顧那些死難者的家屬,盡她所能,把安慰給予他們,把微笑給予他們,把快樂給予他們。
一天24小時,除了睡眠8小時,其餘時間她差不多全用在為別人做善事上。
這樣,她沒有時間去想自己的病痛,而工作的興奮與給予他人所獲得的快樂卻悄悄地溢滿了她的心靈,就這樣,折磨她多年的疾病也竟然奇蹟般地好轉了。
有人說:“給予,是快樂.”
給予實際上是最大的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方法。
快樂,從學會給予開始。
給予的過程也就是得到的過程,往往給予越多,獲得也就越多。
一味地索取只會使慾望無限膨脹和升級,只有給予是生活快樂的源泉,所以要學會善待自己生命中遇到的人、事、物,不吝真心地給予,這樣,生活就會變得豐富多彩,幸福自會向你飛來。
而立箴言給予,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人帶來光明;給予,是冬日裡的一把火,給人帶來溫暖;給予,是沙漠中的一股甘泉,給人久旱後的滋潤。
給予往往給人以希望,給予也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
如果說讀書的價值在於求知,那麼,生命的價值就在於給予。
當你用真誠給予別人的時候,你一定會收穫更多,你的愛心,你的真誠將得到一種最大限度的釋放。
用你的心去給予吧!這不僅僅是別人的一種需要,也是自己的一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