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鋒拿到手串放入掌中,細細品摸,同時意識外放,當意識接觸到手鐲時,一種阻澀感隨之而來,隨後將意識慢慢的浸入玉石內部,反覆體驗這種阻澀感,然後放下,將

各類玻璃種高冰種,冰種,糯冰種

反覆摸索。

“幫我把串珠都拿出來,我要自己選”

“好的先生”服務員把串珠的各種水頭的珠子拿出來,都是卡14大的珠子。

李劍鋒閉上眼睛,將意識外放,伸手開始選珠子。他根據之前摸索過的不同水頭珠子的阻澀感記憶開始挑選。

每種珠子的阻澀感都不同,玻璃種的阻澀感低於高冰種,而高冰種又低於冰種,以此類推。

這些微小的差異需要反覆摸索和訓練,憑藉的是一種感覺。意識沉浸在玉石的阻澀感中,很難分辨出來。

李劍鋒按照阻澀感從低到高依次選了十六顆。

“幫我串起來”

“好的先生,一共六萬八先生”

“刷卡”

“好的先生”

周芷婷聽到刷卡後,直接從包裡掏出那張金卡給了服務員。

李劍鋒拿著串好的手串,細細摸索著。然後他走到展覽櫃檯前的一塊切開的翡翠原石旁邊。

原石切面上有一條非常顯眼的帶綠玉石的區域。他用左手摸索著翡翠手串,右手伸出去摸上那塊帶綠玉石的區域。隨著他的意識沉浸其中,感受到了熟悉的阻澀感。

當他的意識深入到那塊帶綠玉石的區域之外時,阻澀感開始增加。透過在切面上慢慢體驗和摸索,他能夠對比左手的翡翠手串,逐漸分辨出帶綠玉石的大致走向、形狀和體積,並推斷出這塊帶綠玉石的深度。

李劍鋒開始在各個攤位逛,看到高品質的就上去摸索一番。一整天都泡在玉石交易中心,為的是反覆摸索鍛鍊,並記憶高品質玉石的阻澀感和石頭中的阻澀感的區別。

騰衝是一個美食之都,晚上八點,去了當地有一家著名的特色餐廳。

這裡有許多特色美食,其中最有名的是土鍋子、銀杏參和餌絲。土鍋子是用當地的陶土烤制而成,以雞或鮮排骨熬成的骨湯作為底料,搭配豐富的青菜、各種植物原料和動物原料,營養全面。

銀杏餐則主要以銀杏為原料,包括銀杏燉土雞、銀杏豬肚、銀杏花煎蛋等,具有良好的養生和美容功效。餌絲是當地特產漿米加工製作而成,口感Q彈,有多種口味可供選擇。

此外,騰衝還有其他美食,如稻花魚、蟲子菜、燒餌塊和傣味撒撇等。

點了特色菜後,李劍鋒依舊沉浸在摸索翡翠玉石的阻澀感。周芷婷跟了一天,看著李劍鋒摸了一天的玉石,以為李劍鋒準備做玉石買賣,來騰衝是為了進貨,菜已經上來,李劍鋒才睜開眼睛。

“老師,跟著逛了一天,累嗎?”李劍鋒接過周芷婷遞過來的筷子。

“還好了,阿鋒,咱們是準備翡翠買賣嗎?”周芷婷溫聲說道。

“嗯”李劍鋒回答道

“哦,我也不懂,但聽說翡翠行業水很深,作假的很多,騙子也很多,我有點擔心”周芷婷把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她擔心自己的學生被騙。

李劍鋒抬頭看了周芷婷一眼,自信的說道,“沒人可以騙我”

“???”周芷婷看著李劍鋒強自信滿滿的樣子,又怕自己的學生被騙,滿臉糾結。

第二天五點左右,李劍鋒睜開雙眼,吐出一口濁氣,將帶在手上的手串摘下放在手掌中把玩,繼續體驗意識進去以後的阻澀感,一直把玩到七點。

周芷婷醒了,開始洗漱,等收拾好後快八點了,李劍鋒出房門,喊了周芷婷吃早餐。

李劍鋒和周芷婷乘車來到荷花灣一個私人舉辦的交易市場。一進入場地,眼前是滿地都是翡翠原石,初步估計數量超過一萬份,大約重達一千多噸。這些原石中,一些已經被切開,主要是潮汕商人帶來的半賭毛料,而另一些只是開了個小視窗,每塊原石都有編號,買家可以出價競拍,最高出價者獲得該原石。

李劍鋒帶著周芷婷先是到原石毛料區,攤位前已經有十多個人在挑挑揀揀。這個區的原石大的有上百公斤,小的只有拳頭大小,在靠近老闆的架子上擺放的數量不多,大概是挑選出來的的好料,每隔不遠就有一臺切割打磨機。

李劍鋒蹲下並拿起一塊碗大小的原石。他感到意識慢慢浸入其中時遇到了阻澀感。周芷婷看到他微微搖了搖頭。然後,李劍鋒再次拿起另一塊原石,但過了一會兒他又搖搖頭。

連續幾塊原石都沒有達到他在手串中體會到的阻澀感。然而,在第十三塊原石中,這塊手掌大小的原石中出現了熟悉的冰種阻澀感,而且是冰種的那種。

經過反覆浸入後,他發現內部的冰種體積很大,並且沒有裂縫。這塊原石的外皮根本沒有任何莽帶松花,而且在打燈下觀察,原石的水頭表現也不好,明顯屬於垃圾皮殼。

“老闆,多少錢?”李劍鋒隨手遞給這個區的老闆。

“五千五百塊”原石老闆本來在和另一個買原石的顧客談交易,聽到李劍鋒問價,就扭頭看了下編號,說完又遞給李劍鋒。

“嗯,給錢”

原石老闆聽到後高興的建議道

“要不要切?”

“切”

一聽有人要切原石,陸續的有七八個人圍了過來。

李劍鋒直接在原石中間畫了一道,然後讓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夥計開動切割打磨機,將原石放在了切石機下面。

“嗞嗞…”國產切石機快速的切進原石內部,刺耳的摩擦聲被無視。一分鐘不到,“咔嚓”原石被切透。

切石機刀片被抬起,關掉開關,原石被李劍鋒拿起,直接分開。

“哇”“哎呦”“這水頭”“達到冰種了啊”“大漲啊”“大漲”“透啊”

周圍的驚歎聲不斷響起。

“小兄弟,出嗎,30萬”圍觀的一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開價。

“我出40萬”

“45萬”

“50萬”

“60萬”

等了一會兒,然後就沒人在出更高的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