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田豐這麼一勸說,袁紹仍舊陰沉著臉,大喝一聲。

“曹操那狗賊,設計陷害我兒。”

“而陶商更是趁火打劫,趁機俘虜了我袁紹的兒子。”

“照你這麼說,袁譚落入陶商的手中,我袁紹這輩子就要受制於人,連報仇雪恨都無法做到。”

眼見袁紹稍微冷靜下來,也讓田豐鬆了口氣。

“啟稟主公,無論曹操還是陶商。都是主公的仇敵,主公自然要報仇雪恨。”

“只是眼下,曹操佔據中原與關中之地,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指天下之牛耳。”

“陶商得到了徐州,又佔領了淮南三郡,而今又奪取了整個青州,實力大增,加上大公子在陶商的手中,令主公投鼠忌器。”

“主公若是想對付他們雙方當中的任意一方,必須要調集數十萬軍隊,且短時間之內,無法取勝。”

“若是我軍現在就發兵徐州,曹操肯定會趁機坐收漁翁之利,趁著我軍與陶商兩敗俱傷之時,趁機奪取徐州,甚至進犯冀州之地。”

聽聞此言,顏良趕緊站出來道:“既然如此,咱們何不趁機先消滅曹操,在揮師東進,奪取徐州,解救大公子與我兄弟文丑。”

聽到這裡,旁邊的沮授,卻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顏良將軍,曹操也不弱,想要消滅曹操也,絕非簡單的事情。”

“正如田豐兄分析的那般,主公對曹操開戰,便宜的將會是陶商。”

“這……這該如何是好。”

顏良原本就是個大老粗,腦海當中只知行軍打仗以及衝鋒陷陣,哪裡有這般多彎彎繞繞。

被田豐與沮授二人。一唱一和,弄得都有些懵逼了。

袁紹的臉色,也陰沉到了極點,大吼一聲。

“按照你們二人的意思,如此深仇大恨就不報了,我兒子袁譚的性命也不要了。”

“非也非也。”沮授趕緊拱手道:“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陶商強勢崛起,奪取了淮南以及青州之地,現在最需要的便是安穩,而非是永無休止的戰爭。”

“所以陶商肯定會以大公子為條件,要求與主公罷兵休戰。”

“我軍剛消滅公孫瓚,奪取幽州,尚未完全休整,加之青州之戰,損失慘重,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休養生息。”

“主公不如趁勢,答應陶商的要求,先行喚回大公子,休養生息。”

“主公佔據著冀州、幽州與幷州之地,麾下實力無論是經濟、土地還是人口,絕非曹操與陶商能夠比的。”

“拖延時間,只會對主公有利,而對曹操與陶商不利。”

“待到我軍休養生息,準備充分之時,主公便可率領大軍南下,以雷霆之勢,橫掃陶商與曹操二人。”

沮授侃侃而談,將自已的想法一一道來。

正如他自已所說的。

袁紹佔領著河北最為富庶之地。

不說幷州與幽州,僅僅一個冀州的底蘊,就堪比陶商、曹操任一一人的全部底蘊。

聽到沮授的高談闊論,文丑下意識的詢問道:“沮授先生所說的時間,不知還要等上多久。”

沮授淡然一笑道:“長則十年,短則五年,主公便擁有一統天下之實力。”

“甚至用不了那般長的時間,中原之地有陶商、曹操,再加上南方有劉表等人。”

“只要生起禍端,主公便能趁機南下。”

顏良壓根就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聽到沮授吐出的時候,整個人都有些傻眼了。

別說要等十年時間。

哪怕是等五年,顏良都有些難以等待。

倘若不能救回自家兄弟文丑。

五年的時間,恐怕文丑兄弟的墳頭草,都有一兩米高了。

袁紹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應沮授,反而將目光放在許攸的身上:“子遠,你怎麼看。”

許攸下意識的想跟沮授打擂臺。

甚至有跟曹操、陶商其中一人結盟,先消滅一方勢力的打算。

不過仔細一想。

這二人也不是傻子,怎麼可能被自已三言兩語,給忽悠住了。

萬一計謀不成,豈不是在自家主公袁紹面前丟了面子。

想到此處,許攸拱了拱手道:“公與此言言之有理,時間對主公有利,對曹操與陶商不利。”

“只要在等上幾年時間,待到主公兵強馬壯,收拾陶商與曹操,易如反掌。”

一旁的審判,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審配專而不智。

他實在想不到,有對付曹操與陶商的辦法,乾脆老老實實的閉嘴。

這就是沒有郭圖這位攪屎棍的好處。

郭圖成為了陶商的俘虜,沒在這裡給沮授等人拖後腿。

許攸、審配與沮授等人,居然罕見的統一意見。

陶商都不知道,他無意當中給袁紹幫了大忙。

當然陶商早就想到了此點,並且已經做出了應對的辦法。

“既然諸位都這麼說了。”

袁紹滿意的點了點頭,沉聲說道:“只要陶商能夠將袁譚、文丑以及郭圖送還,我袁紹便大大方方的饒過他一次,讓他多活幾年。”

袁紹雖然對陶商與曹操恨之入骨,恨不得將二人碎屍萬段。

可正如一眾謀士所說的。

以一敵二,袁紹沒有絕對的把握。

稍有不慎,好不容易獲得的局面,將會被打破,

甚至還會遭到,曹操與陶商的聯手打擊。

此時也只能聽從眾人的建議,韜光養晦,休養生息

恰在此時,士兵急匆匆的前來稟告。

“啟稟主公,徐州牧陶商派遣使者,前來求見主公。”

陶商的使者?

袁紹皺著眉頭,望著士卒道:“來人是誰?”

“此人自稱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

對於此人,袁紹也不陌生。

上次便是此人,代表陶商來找袁紹結盟。

請袁紹出兵,從側翼夾擊曹操。

袁紹當時坐山觀虎鬥,並沒有答應陶商的要求。

至於長孫無忌此來的目的。

經過幾位謀士的敘述,袁紹也只知曉一二,

肯定是陶商想要求和,才會派遣長孫無忌前來。

正好,他袁紹也想休養生息。

藉助陶商求和,便能將自已的兒子,以及文丑、郭圖給換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