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

稍稍緩和自已心情的劉宣,無語的說道:

“先不說鹽鐵司歸屬於戶部管轄,你覺得太子不知道這條財源當中有多大的利益?”

“他既然知道,還把這事又推回來了,說明就已經準備好什麼手段在等著我了,你不會覺得一向缺錢用的老大,會大公無私的無視這股財源?”

“說不好,他就是在等著我們從裡面撈油水了!”

“我們一旦隨意的在裡面伸手,

你看吧,到時就不僅僅只是御史臺了,滿朝的大臣都得上奏彈劾我。”

劉燧也是被劉宣給點醒了。

這之前光想著錢了,到是把這事兒給忽略了....

不等劉燧開口,劉宣繼續說道:“而且鹽的事情上,雖然絕大部分都是朝廷官營,但是在這上面,有著太多與之相關之人的利益。 ”

“一旦廉價的海鹽大面積的鋪設,就會衝擊現在這個體系之上的所有人。”

“到時那些利益受損的人,會不會將矛頭指向我?”

“你要知道,我現在只是個手中沒有兵權的親王,更不是大周主宰的父皇,我的身份和實力,根本不足以壓服那些利益受損的人。”

“還有,父皇讓我去查私鹽,那就是是個藉口而已,

他要是真想掃平那些私鹽,不過是易如反掌,更不會等到現在。”

“我要是真當真了,執掌刑部和你暗夜司聯合去掃蕩私鹽的話,那才會麻煩了。”

“不是,老二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啊?”

劉燧有些傻眼了。

太子想著讓你去撈錢,好給你挖坑彈劾你。

而那些原本依靠著井鹽和岩鹽吃飯的人,會被大幅度的削減利益而仇視你,

這些我也還都能理解。

可這父皇讓你去掃蕩私鹽的聖旨都下了,奉旨辦事還能有錯不成?

看著劉燧這好似真的沒看明白的樣子,劉宣只能繼續解釋:“現在和南楚開戰在即,父皇要的是朝政穩定,讓我清繳私鹽不過是為了起到震懾幾大世家的目的。”

“要的就是讓他們不要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搗亂,這時候說清繳私鹽不過是個理由而已。”

“再說了,我大周的鹽本來就有些不夠用!”

“海鹽的鋪設,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

所有的人員調動,材料準備和後續的運輸等等一系列的安排,就算是一切順利,分批遞進,最少最少也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出產第一批少量的海鹽送出,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彌補那些私鹽份額的缺口。

現在打擊私鹽不僅會造成世家的不滿在私下搞小動作,而且還會讓市面大亂。”

“到時候,朝廷到底是先平亂,

還是先應對南楚乃至其他各國都有可能出動的大軍?”

劉燧聽完劉宣的解釋之後,也是想通了其中的關鍵。

忍不住的嘴角微微抽搐。

這.....

父皇也太坑了!

什麼都不說,而且還發聖旨讓你去做,這不是明擺著在坑你嘛?

劉燧嘆了口氣,帶著一絲憐憫的看著劉宣說道:“幸虧二哥你現在長進了,也看明白這裡面的深意了。只是父皇這算什麼?”

“是考驗你還是?”

劉宣笑了笑,說道:“父皇是不是考驗我,這我可不知道,但如果我動手的話,雖然我會暫時倒黴,但對父皇卻並不是什麼壞事。”

“你動手了,朝政都不穩了,還對父皇不是壞事兒?”

劉燧不解的反問。

劉宣笑了笑。

說了這麼久了,也是有點口乾舌燥了。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之後,潤了潤喉嚨。這才繼續說道:

“如果我和那兩大世家鬧起來,父皇偏向於我,只針對那兩大世家就會落人口舌,我估計,不管我手裡有沒有實質性的證據,

父皇都會先以我查無實證為由,毫不猶豫的出手撤銷了我對刑部的管轄之權,以此來安撫世家大族。”

“等戰事一結束,證據就會立即冒出來,

到時,合理合法,世家要是還沒有眼色的想要抵擋抗拒的話,那父皇就可以擴大對世家的打擊面,可要是世家認栽,那也同樣符合父皇的預期!!”

“至於後面刑部還給不給我,那就看父皇怎麼想了。”

劉燧砸了砸嘴,

父皇這還真是老.....

“可父皇聖旨已下,你要是不辦的話,那可就是抗旨啊?”

劉燧連忙提醒。

“誰說我要抗旨了?”

劉宣一臉詫異和無辜的說道:“這案子總要先查吧?”

“先派人明晃晃的去查,至於什麼時候出結果,那就要看情況而定了。”

劉燧愕然的笑了笑。

還別說,這倒真是個辦法。

證據這樣的東西,只要當權者想,那隨時都能拿出一大堆來....

可轉瞬之間,劉燧又問道:“老二,不就區區一個刑部嘛,你為什麼不順著父皇的意思去做?你這不想針對世家,不會是還打著幫一把他們,想要拉攏他們的主意吧?”

“笑話,我會幫他們?”

劉宣嗤笑了一聲,隨後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之所以不願意依照我所猜想的做,是因為我覺得父皇應對南楚和南越兩國太過樂觀了。”

“南楚和我們大周交戰了那麼多年,你覺得他們他們就一點都不知道我們南境軍力的情況?”

不等劉燧回話,劉宣接著說道:“五年前那一戰,南楚可謂是損失慘重,而且他們的後勤也比不上我們,可是這次卻是在其他各國沒有異動的情況下,他們反而先動了。”

“我可不覺得他們南楚會是個看不清敵我實力的傻子!”

“也正是因為我心中疑慮,所以才也想暫時穩住那些世家,好好的集中精力和南楚打上一場。”

“雲南王沐青和坐鎮第二道防線的英國公,再加上執掌南陽水軍的一品軍侯吳善權三人的兵力加起來,也不過才十二萬而已。

“現在南楚動了,我就不信到時南越會不動!”

“正面開戰的話,根本不足以應對一項喜歡共同抗衡我大周的南楚和南越兩國。”

“他們兩國初步至少能拉出二十萬大軍,我大周依靠他們三人手中的兵力。要想保證後方萬無一失,就只能依靠地勢和堅城抵禦,拖到他們退兵而已。”

“要想快速的分出勝負,我們大周也必須從金陵再抽出一股支援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