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天海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李媛推了一把,示意他不要亂說話。

童天海抬眸瞥了一眼此刻在角落坐著的童天明,欲言又止,僵持了片刻,最終還是出聲道:“小靜,你是個女孩子,去搗鼓那些,怎麼能行呢.”

“女孩子就不能做紫陶嗎?”

童曉靜反問:“在我們碗窯村那麼多年,我可沒聽說過不允許姑娘家做陶的.”

“你……”

“爸,我想清楚了,從我決定留下來的那一刻,我就清楚我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什麼.”

童曉靜望著眾人,認真出聲:“我從八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做陶,那時候沒少挨你們訓的,我十一歲那年,我就能獨立做出像樣的汽鍋,那時候我還拿我做的汽鍋燉過雞呢.”

李媛聽著童曉靜的話,選擇了沉默。

“爸,二叔一直在堅守著天明工坊,這些年,二叔獲得過的榮譽你也應該知道,我們建水紫陶可是中國四大名陶質疑,享譽千年的美譽,這千年歷史,是無數的傳承堅守過來,才讓紫陶有了今日的發展.”

童曉靜放輕了聲音:“我也只是想要追尋我所喜歡的……”

“……”

這一晚,平靜的小院聚了不少人,孫哲帶著她奶奶來了,他擔心童曉靜被天海叔打,便硬拉著奶奶過來。

童天明點了一根菸,坐在庭院裡卻一直沒有說話。

屋簷下,童天海坐在椅子上,愁容滿面。

李媛做了飯菜,奈何放涼了都沒有人動一下。

童天海在童曉靜執意堅持要留下來學習製作紫陶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再說話,只是安靜的坐在那,不發一語。

童天明也坐在那,手裡的煙都快熄了,都沒有抽過一口。

氣氛變得有些緊張,蔣小胖覺得呼吸都有些難受,他忍不住出聲:“小靜,你再好好考慮下,你在上海發展前途很好,回來這地方,做紫陶緬懷一下初心玩幾天就算了,這東西長久堅持需要很強的耐力與堅守,二叔堅守過來的心酸你又不是不知道……”

沒等蔣小胖說完,童曉靜便打斷了他的話。

“胖哥,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好,我也明白我選擇這個所面臨的處境,但是我想要試試……”

蔣小胖聞言,也沉默了。

童曉靜望著在場的眾人,望了一眼一旁的孫哲,繼續道:“二叔和我說過,當下靠著傳承撈錢財的人很多,想要學習做陶的人也從來不缺,真正缺的是能夠堅守紫陶傳承的人,我覺得,我們的紫陶文並不能透過某種言語來呈現,它是需要我們用雙手一點一點慢慢做出來的……”

童曉靜的話還沒說完,童天海赫然站起身,一腳將自己所坐的凳子踢開,大步進屋直接將房門關上。

伴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關門聲將童曉靜到了嘴邊的話語硬生生給憋了回去。

李媛見狀,無奈的望向童曉靜:“小靜,你這次太胡鬧了,你爸爸是真的生氣了.”

童曉靜望著緊閉的房門,低下頭,有些倔強的回了一句:“媽,我沒有胡鬧,我是認真的.”

“你快別說了,你媽已經生氣了,這麼多年,你爸從來沒有這麼生氣過.”

李媛叫住了童曉靜,示意她不要再多說了,這個時候,童天海還在生氣,再折騰下去,也不知道會咋樣。

“爸,我希望你給我一年的時間,讓我努力一次,一年的時間如果我做不出成績,我都聽你的,你讓我回上海去工作,或者讓我做什麼,我都接受.”

屋內沒有任何回應,安靜得可怕。

童天明一直安靜的坐在角落,許久之後,他站起身,有些踉蹌的走到童曉靜身後;“丫頭,你再好好考慮一下,想回上海的話,叔親自送你去昆明.”

童天明說完,轉身走了。

步伐有些踉蹌,那背影看上去越發的瘦弱,蔣小胖上前輕輕拍了拍童曉靜的肩膀,沒說話,快步追上童天明的身影。

“二叔,我送你回去.”

孫哲看到這樣,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拽著他奶奶,希望他奶奶上前說幾句。

孫哲奶奶沒說話,只是上前,將帶過來的一小袋子麵粉遞給李媛:“是我自己做的,紅薯做的,小靜這孩子喜歡吃紅薯粉烙的餅,你有空給她做一下.”

“嗯.”

李媛輕輕應了一聲,伸手接過了孫哲奶奶遞的粉。

“小靜姐,我先送奶奶回去了.”

孫哲低聲說了一句,帶著他奶奶離開了。

童曉靜站在門外,房門緊閉,童天海壓根就沒有打算理她,童曉靜也一直站在屋外,並不打算就此作罷。

父女兩就這麼僵持著,李媛看到這也是無可奈何。

天黑了,固執的父女兩依舊一個把自己關在屋內,一個就這麼站在院子裡,大有槓上的意思。

李媛又將飯菜拿去鍋裡熱了熱,單獨飯菜裝了兩碗,依次遞給嘔氣的父女兩。

“她爸,吃飯了.”

“小靜,這個時候了,先把飯吃了,要幹神馬,吃了飯才有力氣.”

童天海沒有回應,童曉靜也沒有做聲。

李媛端著碗站在院子裡,說誰也不是,僵持了半天,她把碗放在了桌子上,直接坐了下來。

“你們父女一個德行,不吃飯就槓著吧,我也陪著你們槓,一家子餓死算了.”

李媛抱怨了一聲,坐在桌子前吸了吸鼻子,眼眶裡夾雜著淚水。

看到母親梗咽出聲,童曉靜心裡不是滋味。

她走上前,來到母親面前低聲道:“媽,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好,但是我已經想清楚了,我想留下來,二叔堅守了半輩子,入了這一行,一直堅守初心,這輩子做一個普通人也沒什麼不好的,人生嘛總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些東西是需要人去傳承的,我從小就喜歡紫陶,這個重任我想挑起來.”

李媛望著童曉靜,眼眶都紅了。

“二叔對紫陶堅守那麼多年,是二叔讓我明白,在紫陶製作108道工序之中,每一道工序都彙集了手藝人的心血與希望.”

童曉靜越說越認真:“媽,我想擔起這份屬於我們童家的責任,擔起這份傳承之任,如果一年後我什麼都沒做出來,那麼,不用你們說,我都會放下這一切……去找一份體面耀眼的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