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少林那三渡神僧,宋青書是一點都不放在心上,這三人的成就已經是到頭了。

在少林自已的眼中,三渡是能對標張三丰的存在,儘管要三人聯手才行,但那是張三丰,不管少林怎麼吹噓張三丰出自少林,被視為少林叛徒,張三丰就是張三丰,公認的當世第一人,獨自蕩魔一甲子,威壓江湖的存在。

可能只有宋青書和張三丰自已知道,所謂的少林三渡就是個笑話,宋青書不否認三渡的實力,單獨一人拉出來都是宗師中的頂尖存在,三人聯手可做到宗室之內無人能敵,但也就只是在沒有領悟意境的宗師中稱雄而已,一旦遇到擁有意境的強者,單獨遇到一定會敗,三人聯手才能相抗。

如此還想要對標張三丰?也就是張三丰這些年來修身養性脾氣好了不少,再加上自已師傅覺遠大師的緣故也不想與少林的關係處的太僵,也就聽之任之了。

宋青書如今的實力要說打敗三渡聯手可能有點勉強,但是想要做到不敗,還是不難的,張三丰親自認證。

張三丰是大宗師,這是當初晉級宗師時,宋青書就已經確認的事。

何為大宗師,就是已經摒棄了前人的經驗,走出自已路的人,宗師可開宗立派,大宗師則可教化天下。

“其他兩人呢?”少林三渡的大名,儘管流傳不多,但是自已身為峨眉弟子還是聽說過的,只是知道實力深不可測,自已師父也甘拜下風,現在聽宋青書述說才有了點概念。

“其中一人是失蹤的明教教主陽頂天,據太師傅所說,陽頂天當年也算稱得上驚才絕豔,一身乾坤大挪移少有敵手,就連三渡中的渡厄也曾被陽頂天擊敗而失了一目,此人硬生生地憑自已的實力將明教帶上了如今的高度,可惜不知因何緣故忽然消失。”宋青書繼續說道。

說起陽頂天,宋青書也是可惜,此人的確稱得上是個大才,要知道明教高手如雲,逍遙二使,四大法王,各個實力不凡、桀驁不馴,一身功力不輸宋遠橋和俞蓮舟等掌門級人物,而能將這些人全部降服之人,可以想象陽頂天的魄力。可惜最後竟因撞破妻子出軌成昆而死於走火入魔,情之一字害人不淺啊。

“明教教主陽頂天,我沒有聽說過,但是光明左使楊逍常聽師傅提起,此人與我峨眉有大仇,就連曉芙師姐都被他擄走,至今下落不明,但是又武功高強且久居光明頂,因此師傅也拿他沒有辦法。”貝錦怡說道。

“你紀曉芙師姐的事,我六師叔這麼多年也一直在尋找,可惜沒有什麼結果。”

紀曉芙,想起這個人,宋青書就為自已六師叔感到不值,苦等這麼多年,最後等來的卻是女兒名字叫楊不悔,宋青書能理解你紀曉芙被楊逍吸引,愛上了楊逍,無怨無悔,但是我六師叔又何曾後悔愛上你紀曉芙,因為你下落不明,明知你凶多吉少的情況下還是沒有放棄尋找,你卻因為自已的愧疚避而不見,連個音信都沒有,白白耽誤了六師叔十多年。你若當真愧疚不想見到六師叔,難道就連書信一封都做不到嗎?起碼可以斷了六師叔的念想。紀曉芙如果如此做的話,宋青書還高看你一眼。

宋青書越想越氣,決定了,本來還想去蝴蝶谷救她一命,現在改主意了,紀曉芙死去才是對六師叔最好的結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否則就憑六師叔對紀曉芙的用情之深,宋青書有理由相信,就是讓他當接盤俠,六師叔都上趕著去,這是宋青書絕不願意看到的。

貝錦怡不知道為什麼宋青書臉色一下子就難看了起來,於是便問道:“青書,怎麼了?怎麼臉色突然這麼難看?你受傷了嗎?”

宋青書這才回過神來,暗道不該,看著貝錦怡關心的樣子說道:“沒事,只是想到了我六師叔,心裡有點鬱結。”

貝錦怡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對於殷梨亭,貝錦怡也很是佩服,佩服他的用情至深,佩服他的矢志不渝。

只能說道:“我想曉芙師姐會平安歸來的,到時他們就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宋青書暗自撇了撇嘴,沒讓貝錦怡看見,也不想再繼續紀曉芙的話題了:“我們來說說這最後一人吧。”

見貝錦怡成功被自已轉移了話題,繼續說道:“這最後一人我太師傅也不知道他姓甚名甚,只知道他是元人,是元庭國師,佛門中人。”

“竟然是元庭國師?”貝錦怡很驚訝,沒想到最後這人竟然是元庭的人。

“嗯,這也算是一段秘辛,元庭曾經想要整頓中原武林,而少林武當是當前武林執牛耳者,再加上太師傅當世第一人的名頭,便將第一個目標放在了我武當,當時我還沒出生,據我爹說,當時無數官兵將武當圍得水洩不通,但是三日後就散去了,我爹他們當時還很奇怪,不過官兵自行散去終歸是好事,也不再深究,後來太師傅才告訴我,原來是他將那元庭國師擊退,才逼的元兵不得不退。”這件事宋青書思考良久,還是決定說出來。

一來是覺得反正也不什麼大事,當初元兵包圍武當一事,江湖上基本都知道,只是最後因何原因退去不知道而已,二來,貝錦怡也不是多話之人,宋青書也願意多講一些拓寬一下她的眼界,見得多才能走得遠。

“這件事我也聽師父說起過,原來是因為張真人啊。”貝錦怡這才想起自已師父滅絕師太以前跟她們講述一些江湖往事的時候說起過這件事,當時江湖上人人自危,面對朝廷軍隊,強如武當說包圍就包圍,更何況他們這些不如武當的了。

當所有人都以為武當在劫難逃時,事情的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元兵圍了武當三天,就退去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來武當踏青的。

至於原因,沒有人知道,就連武當七俠都不知道,也慢慢成了江湖上一大謎題。

“聽太師傅說,當時他也發了真火,下手可不輕,那元庭國師沒個十幾二十年恢復不過來。”說到這裡,宋青書不厚道的笑了,邋遢道人張三丰,別看他現在一直是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曾經也是一言不合就拔劍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