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恭親王天微微亮就出了門,是戰還是和,決定了戰之後如何戰這些問題需要得到儘快解決,看著天微亮恭親王就出了門,走到朝堂議事等待的地點,宮門對面的地方為朝廷預備給官員等待的地方,恭親王發現李和等一批官員早就到了,來都來了,大家開始討論起來。

王爺好。

大家來的挺早啊。

是和洋人作戰還是和洋人議和,這麼重大的事今天需要得出結果,晚上都開始睡不著了,所以下官們來的很早。

王爺今天可要支援戰爭哦。

官員陸陸續續的來了。不認識的官員在這個時候開始互相認識起來。

在等了一會後,在百官望眼欲穿的目光中,宮門緩緩開啟,官員們開始魚貫而入,準備上朝。

上朝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昨天的商議結果,恭親王都告訴朕了,大部分官員是支援戰爭的,朕也決定和洋人繼續戰鬥,我泱泱天朝何須懼怕洋人。

吾皇英明。

戶部尚書,朝廷還有多少錢糧。

還有兩千萬兩。

取出一千萬兩用於本次戰爭。

下面討論誰可擔任此次禦敵總指揮,誰可擔任本次總指揮?

百官開始討論起來。

兵部尚書羅羽站出來發言:恭親王態度謙和、待人和善、德高望重,我認為恭親王可以擔任此次禦敵總指揮。

兵部尚書羅羽開始發言後,大家紛紛開始推舉恭親王。

恭親王說到:感謝各位同仁的抬愛,我不知兵事、不會打戰,總指揮另尋他人吧。我看兵部尚書可以當此重任。

大家開始商議,有部分人覺得恭親王說的有道理。

恭親王和兵部尚書誰更適合,分成了兩撥人。

王叔何故說自已不知兵事,總指揮的位置很適合王叔啊。皇上說到。

皇上,臣的確不知兵事,總指揮一職得換一個知兵事的人來擔當,兵部尚書熟悉兵事,且經歷過許多場戰爭,是指揮的不二人選。

好吧,再看看別人誰適合總指揮吧。

吏部尚書認同了恭親王的看法,兵部尚書羅羽曉暢兵事,是總指揮的不二人選,臣支援恭親王擔任總指揮。

在吏部尚書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支援兵部尚書擔任總指揮。

行吧,總指揮由羅羽擔任。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之後,皇上最終決定。

戰爭總指揮負責調兵遣將,負責戰爭相關事宜,帶領軍隊戰勝洋人。

洋人駐紮在天津外圍,正等著朝廷的音信,除去保衛京師的十萬人外,有二十萬人可以集結到天津。

羅羽和戶部尚書商議了一下,一千萬兩白銀取出五百萬兩作為糧草,糧草三日內運抵天津。

總指揮羅羽出列,向皇帝說到:臣打算為大軍選一位先鋒官。

先鋒官有什麼用嗎

先鋒官可以激勵士氣,先鋒官在部隊裡面起到帶頭作用,先鋒官的好壞能影響一隻部隊的戰鬥力和士氣,所以一個好的先鋒官很重要。

可以選一個先鋒官,但要選好。

主要的事情商議好了,百官陸陸續續的離開了朝堂,開始了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