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在結束了談判之後立馬面見了皇帝,彙報了談判情況。皇帝認為鴉片還是要禁的,不到萬不得已禁鴉片不能變。在煙霧繚繞的宮廷深處,恭親王奕訢的身影匆匆穿過長廊,金色的龍袍在燭光下閃耀著莊嚴的光輝。他剛從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談判桌旁起身,心中的石頭尚未落地,便急匆匆地踏入了皇帝的御書房。

書房內,燭光搖曳,皇帝的龍椅高坐正中,宛如一座威嚴的山峰。恭親王跪倒在地,雙手呈上一份密函,那是他方才與外國使節達成的初步協議。皇帝接過密函,眉宇間透露出深沉的思索。

“陛下,談判已畢,但情況頗為棘手。”恭親王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彷彿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千斤之重。

皇帝緩緩開啟密函,目光在字裡行間遊走。他深知鴉片對國家的危害,那種腐蝕人心、摧毀意志的毒物,絕不能容忍在中華大地上肆虐。然而,眼前的這份協議,卻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禁鴉片,這是國策,不能有絲毫動搖。”皇帝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彷彿是在對自已,也是在對整個國家做出承諾。

恭親王點頭稱是,他知道皇帝的決心,也明白禁鴉片的必要性。但他也清楚,這將會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鬥爭。外國勢力的壓迫、國內利益的糾葛,每一個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然而,就在這一刻,皇帝的眼神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深知,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億萬子民的福祉,他必須堅守這條道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退縮。

恭親王看著皇帝,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豪情。他知道,無論前路如何艱險,只要君臣一心,便沒有過不去的坎。他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夜色漸深,宮廷的燈火卻更加明亮。恭親王離開了御書房,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漸行漸遠,但那份堅定的信念,卻在他心中燃燒得更加旺盛。他知道,這場禁鴉片的鬥爭,才剛剛開始。恭親王從皇帝那裡回來後,立馬召集了下屬前來商量。下屬的意見和皇帝的意見大同小異,都認為通商和賠款可以同意,但是鴉片一定要禁。如不禁鴉片,國將無可禦敵之兵,國庫將空空如也。

通商貿易下屬門認為要有所限制,限制方面的具體細節交給下面的屬下去完成。主要的內容這次應該商議好。

戶部尚書王才提議由不同的省份來完成通商貿易。兵部尚書認為戶部尚書對外開放幾個省份有點太多,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建議少一點好。戶部尚書王才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應由不同的省份共同參與通商貿易,開啟國門,迎接四方的商賈。他揮舞著手中的奏章,激情澎湃地描述著貿易繁榮帶來的美好景象,彷彿已經看到了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的未來。

然而,兵部尚書卻對此持有不同看法。他皺眉沉思,認為戶部尚書對外開放幾個省份的提議過於激進,可能會給國家的穩定帶來潛在的風險。他擔心外國勢力的滲透,對國家的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建議減少開放的省份數量,以穩妥為先。

兩位尚書各執已見,會議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戶部尚書王才毫不退讓,他據理力爭,強調通商貿易的重要性,認為只有敢於開放,才能走向繁榮。而兵部尚書則堅守自已的立場,他認為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才是首要之務,不能盲目追求利益。

恭親王屬於穩妥派,採取了兵部尚書的建議,決心下次見到洋人再好好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