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幕低垂的時分,恭親王被英國人引領著,踏入了一個陌生而莊嚴的營地。營地的周圍,高大的炮塔矗立,宛如鋼鐵巨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投下深深的陰影。炮塔上,炮口對準著遠方的天際,彷彿隨時準備噴射出毀滅的火焰。空氣中瀰漫著火藥和金屬的氣息,這種氣息刺激著恭親王的鼻腔,讓他不由自主地皺起了眉頭。營地內,英國士兵們列隊站立,他們的制服筆挺,步伐堅定,手中的步槍閃爍著冷光,彷彿在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營地中央,一座巍峨的帳篷映入眼簾。帳篷的布料在夜風中獵獵作響,發出低沉的聲響,彷彿是大地的嘆息。恭親王深吸一口氣,鼓足勇氣,踏入了這座象徵著敵我之間緊張對峙的帳篷。
帳篷內,燈火通明,各種儀器和地圖擺放在桌上,顯得井然有序。英國人的代表坐在桌旁,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彷彿已經看透了恭親王內心的掙扎與無奈。
恭親王環顧四周,感受著這個陌生而宏大的環境。他知道,自已身處於敵營之中,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然而,他也深知,為了國家的利益,他必須勇敢面對這一切。在這個宏大而震撼的舞臺上,他將開始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談判,清楚的知道即將到來的必定是一番唇槍舌戰。
八點整,談判大廳內的氣氛緊張而莊重。中國人和英國人分坐在長方形的談判桌兩側,彼此的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期待。燭光在華麗的吊燈下搖曳,為這場歷史性的談判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英國人首先提出了他們退兵的條件,首先一條便是要求中英之間允許鴉片貿易,恭親王心想,這次戰爭本來就是因為鴉片打起來的。這次戰爭失敗了,失敗者註定要承受失敗的苦果。且聽洋人其他的條件吧。
英國人提出了第二個條件,要求清朝開放通商,清朝與英國之間貨物能夠交易。英國人提出了第三個條件,要求清朝賠款三千萬兩白銀。這三個條件符合英國人唯利是圖的性格。這些條件像是一顆顆重磅炸彈,讓在場的清朝官員們感到震驚。英國代表的聲音在大廳內迴盪,每一個字都清晰而有力,彷彿要將他們的要求深深烙印在清朝官員的心中。
載豐聽完了所有的條件,心裡想到,鴉片作為一種有害品,已經在中國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鴉片不僅毒害中國人的身體,也毒害中國人的思想,同時使中國的白銀大量流失,英國人卻想將其合法化,透過貿易大量湧入中國,這無疑是對清朝社會穩定的巨大威脅,這一點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載豐說到鴉片不僅毒害中國人的身體,也毒害中國人的思想,中英之間允許鴉片貿易這一條萬萬不能答應。
不答應也得答應,否則繼續開始戰爭,不打到北京城絕不退兵。英國人說到。
清朝官員們感到憤怒和無奈,他們知道這些要求背後的含義——英國人的野心和貪婪。但他們也明白,此刻的他們並沒有選擇的餘地。談判桌上,一場關於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較量正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