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羅天大醮。

所謂大醮,當指儀式規模宏大。

行儀之目的是為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盛極隆厚的羅天大醮,需搭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

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

中三壇稱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

下三層為羅天,由百姓供祀。

醮期則長達七七四十九天,

各地有名的道教人物都不會錯過這一次難得的盛會。

遠在蘇州的林湘君也應邀來參加這次盛會。

她是林如海的堂妹,也就是黛玉的堂姑母。

女冠出家的原因各不相同。

真正由於信仰的原因固然有之;

出於政治的考慮、或因喪失親人而遁入空門者亦相當多,原因一般有幾個。

其一,出於貧窮,家中無法撫養,就會送到道觀或寺廟中,以求活命。

其二,因自已或親屬患病許願而出家。

那時,很多疾病被認為是“積業”所致。

當醫生無計可施時,便想以出家為尼、為女道士來尋求解救的出路。

這是民間相當流行的觀念。

櫳翠庵的妙玉就是這個原因出家,帶髮修行的。

黛玉的堂姑母林湘君出身官宦家庭。

她家沒有男孩子繼承祖業。

父母去世後,家裡的財產就要由其他族人接管。

她出家為女冠是為了保全父系的財產,使父系的家產不被外人瓜分。

她把自已家的房屋改為道觀,名為玄真宮,此事轟動一時。

皇帝皇后先後降旨護持玄真宮。

她來到京城參加羅天大醮,順便看望多年不見的黛玉。

她在蘇州的時候就知道妙玉這裡有黃金繕寫番字藏經,特地來拜訪妙玉,並且求看藏經。

寶釵、探春、惜春她們知道有這樣一個謫仙一樣的人物要來櫳翠庵都趕來湊趣。

黛玉跟她們講過,這個堂姑母自幼讀書、習字。

詩寫得好極了,只是惜字如金。

她性格開朗、豁達,喜歡讀通史,喜歡品評歷史人物的過失。

別人聽了只是覺得有趣,惜春聽了好奇得不得了。

大家在櫳翠庵相聚,只見林湘君身著紫色道袍,頭戴玉蓮花冠,神采奕奕。

寶釵一見她身著紫袍,就知道這是御賜法衣。

探春笑著說:“難怪林姐姐卓然不凡!

林姐姐的姑母果然丰神秀朗,清韻飄逸!”

林湘君拉著黛玉的手說:“哎呀,你也長高了!

早就聽說賈府有幾位閨秀與眾不同,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眾人見禮以後,各自安坐。

妙玉給大家沏茶。

惜春說:“妙玉師傅這裡的茶具都是古董珍玩!

不知道林姑母來了,你用什麼給她斟茶?”

妙玉說:“在林姑母面前金玉珠寶一概都是俗器而已!”

林湘君笑著說:“妙玉師傅太客氣了!

小道這裡有幾樣茶具,大家不嫌棄的話,我就拿出來給大家把玩一下!”

眾人都好奇地說要看看。

林湘君就招呼跟隨的道姑拿上一個藍布盒子。

盒子裡有八隻形狀各異的茶具:蓬萊盞、海川螺、舞仙杯、匏子卮、幔卷荷、金蕉葉、玉蟾兒、東溟漾。

蓬萊盞上有三個凸起的山峰,把茶斟到沒過山頂,茶水就微微湧動,從上面觀看好似江河奔流。

舞仙杯裡有機關,茶滿則有一個仙人從杯底升起,翩翩起舞。

大家邊看邊誇,林湘君又把自已在各地遊歷的見聞將給這些女孩子們聽,大家不覺都有些入迷。

林湘君問黛玉她們平時讀什麼書,做什麼消遣。

黛玉說大家偶爾結社作詩。

林湘君就讓黛玉把平時寫的詩抄錄下來看一看。

黛玉把那些公認的好詩寫下來給她看。

林湘君邊看邊讚歎,就問黛玉:“你們平時寫了詩,就這樣放著嗎?

沒有刊印出來?”

黛玉她們都吃驚地問:“閨閣女兒寫的詩能刊印嗎?”

林湘君說:“哎呀,這樣多可惜啊!

只有你們自已能讀到這些好詩!

黛玉,你父親讓我帶給你幾本蘇杭、淮揚等地女孩子們刊印的詩集。

你父親說,如果你還在蘇杭那邊,必定能成為其中的詩魁呢!”

黛玉她們聽了覺得大開眼界,圍著林湘君讓她多說一說。

林湘君告訴她們:“你們沒聽說一句話嗎?

天下多才女,半數在江南。

她們都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善於用詩詞來書寫自已的情感和命運。

好多書局爭著刊印出版她們的詩文呢!”

林湘君告訴她們,越中才女、職業女著作家王端淑,她編撰了《名媛詩緯》和《名媛文緯》兩書,開了中國文學史上女性作家選編女性作品的先河。

有一位商業奇才吳藻在詞壇橫空出世,自成一家,與男性名家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探春問:“這些詩都來自詩社嗎?”

林湘君說:“有來自詩社的,也有來自閨塾學友的!”

黛玉說:“閨塾是什麼?”

林湘君說:“就是學堂。

蘇杭淮揚有能力的家庭會開辦閨塾,家境清寒的女孩子們就可以去上別人家開辦的閨塾。

好多詩集的詩詞就是來自閨塾裡學生的習作!”

探春讚歎地說:“我以前總是疑問為什麼女孩子不能像男的一樣有作為!

原來已經有人走在前面了!”

大家從屋內談到屋外。

站在櫳翠庵的高處俯瞰山下,風清湖白,幾隻白鶴悠然飛過。

不知哪裡來的鐘聲,恰如聲出天上,使人頓覺清凈無礙。

林湘君此時心情激盪,口占一詩:“

軒軒青田鶴,鬱郁在樊籠。

既為物所繫,遂與吾輩同。

今來始謝去,萬事一笑空。”

黛玉笑著說:“姑母,將來如果我們也能刊印詩集,你這一首一定放在首位!”

林湘君說:“哪裡!

只怕要給你們墊底了!”

說得大家都笑了!

惜春被這位集美人心、名士風與英雄氣於一身的林湘君給徹底征服了!

惜春追著問:“林姑母,你能收我當徒弟嗎?”

林湘君說:“我出家是因為父母都不在了,我本人又沒有什麼牽掛!

你還有家人親朋,不要隨意做這樣的決定!”

大家都勸惜春不要說孩子話,以為她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只有她自已知道自已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