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是誰多事種芭蕉
紅樓平行世界:為歡幾何 晴水貓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道長引著黛玉一階一階地掃塔。
下去的時候,道長走在前面,黛玉跟隨其後,一手提著裙子,一手輕輕搭在道長伸過來的玉如意上,穩穩地下了塔。
小院中,丫鬟、僕從、轎伕、婆子站了一地。
見他們兩個人出來,忙趕上來攙的攙,扶的扶。
黛玉說:“這裡風景與別處不同。
沿路坐轎子上來,我見有許多奇石怪石林立。
路上還有芭蕉、翠竹、古松,很是好看!
能跟這裡景緻相提並論的,大概也只有大觀園裡的櫳翠庵了。
我想沿路走走,看看風景,好嗎?”
道長說:“那就太胡鬧了。
姑娘才掃了塔,要是再走路受了勞累,中了暑氣,小道得多大的罪過!”
黛玉說:“我天天圈在園子裡,不得外出。
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出來一趟,就讓我走走看看吧!
回去也好說給家裡的姐姐妹妹們聽一聽,就當是她們也出來走了一遭!”
黛玉性愛閒靜,遇幽林遠澗,片石孤雲,則喜好駐足觀賞,戀戀不捨離去。
道長聽黛玉說的如此懇切,就答應讓她走走。
黛玉沿著山路石階,邊走邊品邊回頭與道長說話。
山上的古松蒼勁,霜皮斑駁,偃伏於地,如雲龍出海。
而旁邊的山石連綿數峰,峭拔而險峻,若有大山之勢。
下去數步,幾叢修竹蒼翠欲滴。
風入竹叢,颯颯有聲,如龍脈吟吟。
黛玉看到修竹十分親切,見那竹叢裡有青石,底下透空,石上有數孔,如一朵祥雲從地上升騰而起。
黛玉讚歎道:“松樹下面的石頭應該是粗拙的。
翠竹旁的石頭應該是很清瘦的。
不同的植物配不同的奇石,真是用心良苦。”
道長說:“姑娘站著別動!”
黛玉問:“什麼事?”
道長說:“姑娘站在這古松和翠竹之間,恰好是歲寒三友!
好一幅天然圖畫!”
松、竹、梅經冬不衰,傲骨迎風,挺霜而立。
常青不老的松、君子之道的竹、冰清玉潔的梅因其經風歷雪仍能常青,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道長見黛玉站在古松與翠竹之間,調侃她是“梅花”—不同於桃李,清氣滿乾坤。
黛玉不理他,扭頭繼續往下走,
“這人打趣我,你等著吧,看我如何回應!”
機智、靈巧如黛玉必定要調侃回來方休。
黛玉邊走邊往山下瞧。
忽見一條白練般的河水從山腳下流過。
河上橫架一座亭橋。
下面是橋,橫貫於河上。
上面是亭,於橋上加蓋飛簷寶頂,使得亭橋形體優美。
天氣晴朗時,在這裡面可以遮日納涼,享受河面帶著水汽的習習涼風。
如果遇上雨天,亭內又能遮風擋雨,在亭內賞雨聽風,又別是一番情趣。
黛玉跟道長說:“這就是我們要踏的橋嗎?
道長說:“正是。
這座橋名字叫燕飛橋。
你看,橋上飛簷峭立,像不像飛起的燕尾?”
黛玉一聽,心就更急了,
“我們這就去看看!”
道長笑著說:“姑娘真是得隴望蜀!
剛掃完塔,就想著踏橋。
都快成了趕腳的腳伕了!”
黛玉這才覺得腳痠腿軟,於是不敢造次了。
她扶著路邊的綠石坐下,見旁邊有幾株碧綠的芭蕉樹。
黛玉問道長:“我們那邊的園子裡,芭蕉樹都是栽在院內。
蔭滿中庭,葉卷葉舒,多有情致!
芭蕉和竹子最有助詩情。
一點芭蕉一點愁!
偏偏府上把他們都種在外面!”
道長說:“確實,快愁死我了!
原先堂西也有幾株芭蕉。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雨不大,但聲不停,擾人清夢。
所以讓我給挪出院子,栽到路邊了!”
黛玉聽了這話,憋住笑,做了一個老夫子捋鬍子的動作,假模假式、搖頭晃腦地說:“
是誰多事種芭蕉?
早也瀟瀟!
晚也瀟瀟!
是君心緒太無聊!
種了芭蕉。
又怨芭蕉!”
道長反應過來黛玉是在調侃自已,
“好詞!好詞!
好才情!
好機智!
我趕明兒啊,把這首詞刻在木雕上,天天吟誦可好?”
黛玉只當他是在說笑,並沒有在意。
這時,藤椅到了跟前。
道長說:“姑娘藤椅上坐吧!
別真累壞了!”
黛玉也覺得體乏神倦,紫鵑忙上前將她扶到藤椅上。
道長也上了藤椅,回頭看黛玉。
只見黛玉手肘撐在扶手上閉目養神。
微風吹拂藤椅上的紗帳,彷彿輕煙籠罩著一朵嬌豔的芍藥。
道長默笑:“累成這樣還想去踏橋呢!”
黛玉一行人回到抱月精舍,有嬤嬤來回說午飯準備好了,是否即刻吃飯。
紫鵑見黛玉十分疲乏,就辭謝了午飯,說:“姑娘要休息,等到歇完晌再說。”
黛玉午休起來之後,紫鵑端過茶來,黛玉漱過口,聽到外面的嬤嬤說話。
兩位宮妝嬤嬤捧著一個花瓶進來。
這兩位嬤嬤身穿秋香色長身直褙,外搭雲肩。
雲肩是用素色錦緞裁剪而成,上面
滿繡各色時令花卉。
雲頭之下墜以寶石、珍珠、金鈴等飾物,以求雲肩平整、端肅。
黛玉看裝束知道是王府內來人,忙起身迎接。
嬤嬤們道了福說:“姑娘在我們這裡受委屈了!
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姑娘只管吩咐下人們!”
黛玉忙道謝。
等嬤嬤們走了,黛玉細看那瓶插花。
白瓷瓶裡插著三枝粉色荷花,幾片荷葉。
一枝半開,兩枝含苞待放。
花葉高低錯落,疏密有致。
黛玉看了喜歡得不得了,於是去碧槐堂道謝。
才剛出假山的月洞門,見道長負手含笑站在外面。
道長見了黛玉說:“聽說姑娘沒吃午飯,是不是過於勞累了?”
黛玉說:“看到那瓶荷花插瓶,勞煩頓消!”
道長說:“那小道就放心了!”
黛玉說:“我家裡有個小妹妹,在學習沒骨畫法。
那需要極力描摹鮮豔的花卉、靈動的鳥蟲、田地裡的果蔬。
她要是見了這瓶花,不知能畫出多好的作品。
老祖母最喜歡吉利話,荷花插瓶不就是平和。
她老人家平時就說平和自然就吉祥。”
道長說:“那也容易。
我叫人給府上再送去兩瓶花。
也正好打發人回去給老人家道個平安!”
黛玉忙道謝,道長說:“姑娘伶牙俐齒,少揶揄小道,就是小道的福氣!”
北靜王府打發人給賈府送去兩瓶鮮切的荷花。
一瓶紅荷送給了賈母。
賈母歡喜地逢人就說:“我那個玉兒,到哪裡都想著我!
不過是荷花,哪裡沒見過!
難得她時時刻刻把我放在心坎上!”
送給惜春的是回形紋粉青方形尊插的粉荷花。
惜春高興地直拍手,荷花最適合於沒骨畫法。
她立即鋪紙,洗筆,開始畫畫。
先用淺紅色組成花形,再用嫩黃畫瓣內的蓮蓬。
翠綠層層渲染,在筋絡的空間,留一道水綠。
畫完,在旁觀看的探春和寶釵都感慨—一時難辨哪瓶是真花,哪幅是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