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掌控大清王朝四十七年的慈禧太后駕崩。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前一天的下午六點,光緒皇帝也駕崩了。
從光緒之死到慈禧之死,兩人之間只間隔了二十個小時,這巧合未免過於巧了。
慈禧太后駕崩後,只有三歲的愛新覺羅溥儀被推上皇位,其父親載灃為攝政王,裕隆太后垂簾聽政。
慈禧太后駕崩的訊息很快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
老百姓內心非常的高興,因為慈禧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來了太多的屈辱和傷痛。
但,此時還是清政府統治著中華大地,所以大家開心的心情也只能藏在內心,不敢表現出來。
因為,如果被人舉報到官府,那可是誅九族的重罪呀!
慈禧死後的第二天,遠在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的李尚文吃完早餐,和往常一樣坐在位置上看報紙。
突然看到報紙上關於慈禧太后駕崩的訊息,內心非常的激動和興奮。
他覺得腐朽的清政府滅亡的日子不會太遠了,古老的中華大地即將迎來曙光。
李尚文激動不已,拿著報紙找到了正在練習日本劍道的好友王偉業。
“偉業,國內有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王偉業聽到熟悉的聲音,立馬停了下來,摘下防護面具,看向激動不已的李尚文。
“尚文,什麼好訊息呀?能讓你激動成這個樣子!”。
王偉業說完後,李尚文快步的走到面前,然後把手中的報紙遞給他。
“你快看看報紙,家裡的那位女皇沒了!”李尚文激動的說到。
王偉業聽到這訊息非常的興奮。
他迅速接過李尚文手中的報紙,快速的尋找慈禧駕崩的相關報道。
看完報紙上的關於慈禧的訊息後,大笑道:“這可真是天大的好訊息呀!十惡不赦的女魔頭終於下十八層地獄了!”。
倆人正高興的時候,站在遠處陪王偉業練習劍道的日本同學山下二郎慢慢的走近他們。
山下二郎看他們倆人突然如此高興,他有點摸不著頭腦,於是好奇的問道:
“什麼事情讓你們兩位仁兄如此高興呀!”。
倆人沒有回答山下二郎,眼睛直溜溜的看著他,不說話,就一直傻笑著。
山下二郎見倆人神神叨叨的,加重了他的好奇心。
於是,他主動奪過王偉業手中的報紙,滿臉疑惑的在報紙上尋找著什麼。
山下二郎快速的瀏覽了整張報紙,發現僅有一條訊息是和他們倆有些關聯的。
但,他不太理解,為啥清王朝的慈禧太后駕崩,會讓他們倆人如此的高興!
於是,他再次向倆人問道:“你們這麼開心,難道是因為你們慈禧老佛爺死了嗎?”。
王偉業聽山下二郎這話,心裡非常的不舒服,滿臉憤怒的看向山下二郎。
“慈禧不是老佛爺,更不是我們的老佛爺!”
“她只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民族罪人!也是西方列強掠奪中華大地的幫兇!”。
王偉業反應異常的激動,讓山下二郎有點不知所措。
他意識到自已可能是說錯話了,刺激到了王偉業的神經。
看著滿臉懵逼的山下二郎,冷靜過來的王偉業覺得自已剛才說話有些過於激動,冒犯了山下二郎。
“二郎君,對不起!剛才情緒失控,有點激動,希望你不要在意我剛才魯莽的行為!”。
李善文見狀,趕緊出來幫忙圓場......
對倆人說道:“都是同窗好友,這種小事,大家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倆人都覺得自已有些理虧,就順著李善文的話,倆人互相握手致歉。
山下二郎還安慰王偉業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隨著時間的流逝,王偉業的心情也慢慢的平復了。
李善文說“慈禧把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變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四萬萬同胞每天都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度過,我們豈能不恨她!”。
山下二郎聽李尚文說的話後,瞬間明白了,為啥他們倆人得知慈禧死後會如此的開心激動!
因為,他們倆人認為國家目前的一切問題和困難都是慈禧一手所造成的。
山下二郎是一箇中國通,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很多年,早些年他還去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
他對清政府目前遇到的問題非常清楚......
因此,他認為把所有的責任都記在慈禧一個人身上是不合理的。
山下二郎本想開口說話,但王偉業搶先說道:“為了表達歉意,今天晚上我做東,請二郎君去喝酒,不知您意下如何?”。
山下二郎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王偉業的邀請。
此時,國內的氣氛已經非常的緊張,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流血事件。
清政府為了防止革命黨趁機暴亂,要求各地官員開始嚴防死守,不能讓革命團體有機可乘!
清政府為了皇權延續,朝廷嚴令各地方官員對疑似革命黨的人,無需證據一律逮捕入獄,如遇反抗可就地正法。
兩廣總督張鳴岐接到朝廷的命令後,立刻召集兩廣地區的主要官員來總督府開會。
總督張鳴岐給他們每個人都分配了詳細任務。
隱藏在兩廣地區的各種激進團體非常多。
稍有不慎,就會被革命黨人抓住機會,所以必須要對他們保持高壓的打擊態勢。
為了防止海外革命黨回來和兩廣地區的革命黨匯合,對朝廷構成潛在的威脅。
總督張鳴岐命令水師提督張弓封鎖所有的水上交通要道,對海外回來的人員進行嚴格盤查。
接著,又讓陸路提督李安國搜捕潛伏在兩廣的革命黨人。
一旦發現他們的蹤跡,無需向他彙報,可以直接就地正法。
佈置完任務後,總督張鳴岐對下面的官員叮囑道:
“我希望在這關鍵的時候大家要恪盡職守,做好自已的本職工作”
“誰要是在這時候給我掉鏈子,那就別怪我不講情面了!”。
會議結束後,官員們臉上帶著嚴肅的表情離開......
廣東巡撫胡真出門後,突然放慢了腳步,若有所思的他,折返了回來。
總督張鳴見胡真返回來,以為他有啥重要事情要彙報。
胡真走到總督張鳴岐面前,小聲的說“總督大人!我們現在要是對革命黨下死手,以後可就沒有退路了呀!”
“萬一最後革命黨得了勢,那我們將必死無疑!”。
胡真的話讓總督張鳴岐感到非常的不安......
沒想到胡真居然會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他非常的生氣!
此時,他真想把眼前的胡真抓起來,送往朝廷定罪。
但,總督張鳴岐並不能那樣做。
因為胡真作為廣東巡撫,在廣東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一旦把他抓了,廣東必定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動亂。
總督張鳴岐從穩定的大局考慮,只能暫時壓住自已內心的怒火。
況且,現在主要的任務是提防革命黨鬧事,因此他不能節外生枝,但必須得讓胡真有所忌憚。
“胡大人不必多慮,革命黨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成不了什麼氣候”
“你我都深受朝廷恩惠頗多,特別是老佛爺,現在也到了報效他們的時候了!”。
聽到總督張鳴岐這樣說,他明白總督張鳴岐這次是鐵了心要對革命黨進行清剿了。
胡真見總督張鳴岐這麼堅定,他也不再多說什麼,轉身準備離開。
沒走幾步,背後傳來了總督張鳴岐的聲音......
“胡大人既然有所顧慮,那麼我可以派人把你的家眷安全的送到北京去,讓朝廷替你照顧他們!”。
胡真知道總督張鳴岐是在拿家眷威脅自已,讓自已不要背叛朝廷。
他沒有回答張鳴岐的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總督府。
碼頭上的工人得知慈禧駕崩,私下開始議論紛紛。
龍武是碼頭工人的一員,他從小在碼頭靠吃百家飯長大的。
他父親之前也是一名碼頭工人,但在他出生不久後,因勞累成疾去世,沒過多久,他母親也鬱鬱而終。
大家同情苦命的龍武,然後共同商議決定把他撫養成人......
成年後的龍武非常優秀,沒有辜負大家的希望。
他非常喜歡看書學習,接受新的思想,對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也非常感興趣。
因此,龍武非常崇拜孫中山先生,所以他暗地裡一直和廣州的革命黨有接觸。
他認為革命黨這次肯定會趁機對腐朽的清朝政府發動攻擊。
在這個關鍵時候,自已應該主動聯絡革命黨,看他們是否需要自已的幫助,或者直接參與他們的行動。
龍武剛準備去,水師提督張弓就帶著大量士兵,對碼頭所有進出通道設卡。
士兵們對進出碼頭的所有人員進行了嚴格的盤查。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為了防止碼頭工人們被革命黨人利用。
張弓讓士兵們嚴格的限制了工人們的活動範圍,對於不聽命令的工人可以動用武力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