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旁觀者忍不住屏息
大秦:血手人屠秦公子 安安好好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些混亂深深影響了秦國的統治權威。
” 李斯平靜地說道,目光不露聲色地瞥了將閭一眼。
然而只一眼,李斯迅速收回了他的眼神。
那種銳利的殺意彷彿刀光劍影,讓李斯的雙眸都無法承受。
“諸位有何良策嗎?”秦王贏政揉著眉頭,明白新領土必定會有暫時的混亂,尤其是在某些有心人暗中 的情形下,紛爭只會更多。
“啟稟大王,愈來愈多對舊國 感到不甘心的百姓加入了。
”李斯點明現實的挑戰。
李斯才德皆高,名聲赫赫,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後來和趙高勾結篡改聖旨。
李斯的智謀與貢獻早已廣為稱頌。
他所提出的攻防策略和對各國的分析,即便就連將軍將閭也無法找出明顯的瑕疵。
假如按部就班,一統六合之事幾乎可以說是十拿九穩。
“懇請陛下嚴懲三位公子,以此回應天下人的期待。
”長久等待機會的昌平君立即出言請求。
贏政的眉頭已然深鎖。
真的懲罰將閭,這件事非同小可。
一旦懲處,便預設了他是錯的,殺害農夫是大錯特錯的。
雖然秦國全國上下對於農夫集團動盪喧譁不斷,但他們覆滅的程序仍然穩健進行。
猶如春風拂過後的野草,燒盡一茬還有一茬。
因此,贏政決定此次徹底清除全國範圍乃至佔地區域的農體——因為他們實在過於威脅人心。
若農再發展下去,其潛在勢力之龐大無人可知。
全世界最多的群體是誰?自然就是樸實的農民們。
當他們凝聚起來,那力量足以令贏政畏懼。
農家成立時間短促,卻在贏政拿到核心名單後讓他不寒而慄。
核心中有這麼多骨幹,外層組織又該有多少呢?必須連根拔起,不留餘燼。
此刻處罰將閭,無異於承認秦國失誤與農夫無辜。
後果將使秦王和將軍威望蒙羞。
全域性動盪,人人不安。
昌平君此舉背後意圖何在?將軍王翦皺眉質疑。
此時廷臣間瀰漫的是憤怒與不滿,將軍府中眾將皆已群情激動。
“如今大局初穩,若無法嚴懲公子,面對民心浮動局面如何掌控?”然而,昌平君表現得冷靜。
的確,嚴懲將閭可以迅速撫平民憤。
然而秦王贏政心中卻不允許這麼輕易了結。
眉頭緊皺間,昌平君則保持著淡漠姿態,靜靜站立。
“武安君有何見地?”贏政將注意力轉向始終默然不語的將閭,期待著他的表態。
一言未出則罷,這一開口,立刻引來了眾人的注目,彷彿一道電流瞬間傳遍全場。
心跳隨之加快,彷彿預感到了風暴前的寂靜。
秦王凝望著將閭,屏息以待。
“末將在下的指令,足矣扭轉乾坤。
”
此話甫出,震撼天下。
人人都難以置信。
眼下楚魏之外,即便秦國已據有之的燕齊韓趙之地,在某些精心策劃下,民眾的情緒已經開始反彈,反對之聲洶湧澎湃。
由於這段時間,各方勢力在全國各地都抓捕農家人。
抓到即行殺害,景象慘不忍睹,鮮血流成了河。
近十萬人命喪其中,還有更多人非直接致死難以計算,僅列出的死亡人員名單中就接近此數目,囊括了整個烈火堂所涉及的所有勢力範圍,甚至涵蓋了部分分舵的地點。
這些 行動讓許多農家人士不解為何秦國會下此狠手對待他們。
此事的影響之深遠甚至可與歷史上焚燒書籍、 儒生的 相比肩。
姬將閭的惡名由此大盛。
不僅在整個燕齊一帶流傳,就連秦昭襄王第三個兒子、以殘暴出名的“屠夫”的聲譽也因此得以確認。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總有應對方法。
”秦王嬴政得意地笑著道。
嬴政的話語透出滿滿信心。
雖然事件看似棘手無比,實際卻是很難妥善處理:既要平息民憤,又不能讓秦國公開認錯;既得安撫人心,又不能懲罰罪魁禍首姬將閭,這是一個棘手的任務。
李斯提出問題後,顯然也是深知難處而陷入了沉默。
姬將閭抽出一張竹簡,從容道:“巧妙的計劃皆在竹簡上。
”
眾人齊齊望向那張竹簡,特別是昌平君,更是睜開緊閉的眼,疑惑地看著姬將閭,難以相信會有解決方案存在。
秦王嬴政滿懷期待地展開竹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字。
這些字並不小,立即吸引了秦王的目光,他開始仔細研讀。
瞬間閱畢,他的臉色陡然一變,冷汗頓時滾下額頭,因為這三個字是——“淨田令!”
這兩個字彷彿具有魔力般,勾起了他的憂慮,讓他想起了那個令齊國十天之內三地大肆屠戮的政策,“清淨齊邦”。
看到這兩個字開頭,秦王心中已明白事態嚴重,他假裝冷靜將竹簡收起:“這事以後再說。
”他的眼神已經洩露出了焦慮。
然而,姬將閭依舊眉頭深鎖,對他的寬縱和猶豫表示困惑。
或許在姬將閭看來,這是一次絕佳的除患時機,只是最後秦王還是未能下定決心徹底解決這件事。
王賁,跟隨在姬將閭身後,不自覺地露出嫌棄的表情。
他在心中暗罵:誰他媽乾的!齊國的事情也就罷了,要是把這股瘋狂帶往其他三國舊地,將會掀起一場席捲全國的腥風血雨,說不定連秦國本身都會受到影響,無法收手。
想象那種屍橫遍野、鮮血橫流的慘象,王賁都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正當這時,姬將閭腳步猛地停住了。
前方,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撞了上來。
\"站住。
\"將閭抱臂胸前,神情淡然。
他是趙高。
那次在六枚骰子全數失敗後,趙高曾主動獻上耳朵作為道歉。
剛剛退朝的大臣們此刻也都停下了步伐。
不少大臣,尤其是像昌平君這樣傾向於議和之人,認為將閭與趙高間的對立猶如犬爭殘羹,互相撕咬。
以往趙高遭到將閭和王賁毒打之事已是公開的秘密,雖然秦王贏政心中明白,但並未過問。
現在他們再次碰頭。
“割了他的耳朵。
”將閭命令王賁道。
王賁震驚地看著眼前這位長公子,趙高是秦王最寵愛的大臣。
竟然要割耳朵?
王賁覺得這位三公子的舉止過於過分。
儘管如此,將閭未再解釋,王賁迅速揮手,附近的守衛衝來,王賁拔起青銅劍在手。
\"你們想做什麼?\"趙高冷汗淋漓。
嗖!王賁身手不凡,而趙高畢竟也只是個尋常之人。
啪嗒!一聲脆響,寒光閃動,趙高的耳朵應聲落地。
轉身間,將閭毫無表情:“警告你別惹怒本公子。
割掉一隻耳朵是為了讓你警醒,下次可能就要割你的腦袋了。
”
嘶——太過張狂,這是何等囂張?
朝臣們紛紛目瞪口呆。
瘋了,完全失控。
這是在秦王宮,趙高還是王寵臣啊!尤其在蒙嘉被賜死後,他曾帶領荊軻接近王上的貼身侍衛也遭到了無情的處決。
當然,儘管同姓,蒙嘉並非蒙氏宗族的一部分。
隨著歲月流轉,趙高的權勢一路上升,深受王上的喜愛和信任,成為秦王近身第一寵臣。
但將閭卻在這座殿堂之中毫不避諱地割下了他的耳垂。
先前只動過拳腳,如今則是明火執仗。
旁觀者忍不住屏息。
特別是那些由扶蘇推舉進宮的大臣,他們是議和派的主要支持者,包括昌平君等人。
這些大臣都是扶蘇的依靠力量,他們的仕途多賴於扶蘇的支援。
\"將閭……\"趙高如同獸類般咆哮。
然而,音量雖大,他的眼神充滿恐懼,因為他的衝動在這兒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緊張。
膽敢在這裡直接動手,簡直無法無天。
趙高匆忙拾起那隻鮮血淋漓的耳朵,看到四周大臣異樣的目光,此刻他恨不得除掉所有人。
全部,統統殺光。
\"我要你死, ,我要你死!\"趙高低吼如野獸般的威脅。
但這時,將閭並沒有立即離去,他安排王賁等待,然後徑直去了秦王后宮。
在這個時代裡,總有不得不遵循的規範。
那位出生以來直到今日十七載間只見了幾次面的生母,正期待著見他。
因此,將閭選擇來訪。
他一踏入後宮就碰見了雲陰蔓公主。
她正在杖責一名婢女,女孩哭泣無言,忍受著公主的目光與鞭撻。
\"當年大哥揮舞的鐵騎橫掃天下,敵人望風潰敗,滿山遍野都是鮮血,他就是這般英勇。
\"雲陰蔓一邊訓斥,一邊抽打著那名泣不成聲的女孩。
女孩趴在地上,委屈萬分。
在雲陰蔓面前,一群孩子圍在一起。
啪啪啪!!
十幾個孩子竟紛紛拍起手來,其中有一個特別眼熟,是胡二世。
一群孩子專注聆聽嬴垠蔓解說,卻不料暗處突然冒出個黑影。
嬴垠蔓瞧著所有人神情痴呆,臉上滿是得意。
可是...
還沒來得及揮動手中的鞭子,卻發現竟拉不開了。
打算訓斥,抬眼一瞧,卻發現鞭子已落入將樞手中,只見他邁著大步直奔胡二世而來。
“啪!”將樞的力道豈是嬴垠蔓能比,只需輕輕一下,胡二世的面板便破出鮮血淋漓的痕跡。
“嗚哇!!”毫無防備的胡二世疼得號啕大哭起來。
痛感強烈,他幾乎控制不住自已身體的抽搐。
“別打我!別打我!”胡二世慌張地揮動手臂試圖擋住鞭子,卻只換來一次又一次擊打聲。
“啪、啪、啪!!”
一道接一道皮鞭無情落在胡二世身上,躺在地面的他不斷顫抖,臉龐蒼白,傷痕累累。
將樞扔下手上的鞭子,“上次的記憶還沒教你記牢嗎?”
“不是我,不是我…”胡二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自已的辯解,而贏垠蔓更是嚇得戰慄不已。
此舉便是典型的殺雞駭猴。
作為眾多嬴政子女之一,其餘的孩子也感受到了陣陣恐慌。
將樞漫不經心地將鞭子隨手丟下,轉身離去。
躺在地上的胡二世望著遠去的身影,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恐懼。
這個影像將在他心中刻骨銘心,痛苦的回憶如影隨形。
得知這一切,嬴政僅輕描淡寫地點點頭。
這些小事,他是不關心的。
身為兄長,教導弟弟又何錯之有?
不可小覷那個時代的風尚,長兄如父的傳統觀念依然佔據主導。
“大王,三公子對那個孩子的處罰也太狠了吧!”一個姿色豔麗的妃子淚流不止地訴說著。
“習武之人,手段過激是可以理解的,再說小十八確實有些放縱,這番教誨也不是壞事。
”嬴政對此並不在意。
儘管他頗愛小十八,可在內心深處,顯然將樞的地位更為崇高。
打一頓事小,只要沒有過分,教育引導弟弟才是正經道理。
妃子嘟著嘴離去,時光悄然流逝。
一次次皮鞭如雨落下,胡二世在地上痛苦掙扎,臉龐蒼白,已是體無完膚。
將樞甩開手中的鞭子:“該學會長久的教訓。
”
“不是我,我沒有!”胡二世無力地申述。
贏垠蔓恐懼顫抖,無法移動分毫。
那些年幼的嬴政子嗣也被這一幕深深震撼。
將樞毫不客氣地下場離去,留下的只有胡二世驚恐無助的目光和深深的恐懼陰影。
胡二世滿心傷痛,痛徹心扉。
而面對這樁事,嬴政也只是淡淡揮手,小事一樁罷了。
在這個講究“大哥如父”的時代,教導年幼弟弟責備過度又有何不對?
三十四章 打一頓而已,教訓教弟弟不行嗎?嬪妃不滿地離開。
時間流逝……
池魚時間流逝……事實證實秦王嬴政的剋制政策有效果,總之,在這些紛擾之後,各部發現秦國並未作出任何回應,都不敢過度挑釁。
與此同時,長子扶蘇在防範匈奴的戰役中取得了一次勝利。
將軍呂不韋看完戰報,撫下巴思索著說道:\"擊殺一萬敵人,傷損六千人,俘虜三千多傷兵。
\"
\"簡直是浪費糧草。
\"
呂不韋毫不客氣地丟開戰報。
訊息傳遍整個秦國,議論紛紛。
都說扶蘇公子是戰爭之神的轉世。
天殺的,只是殺了萬餘匈奴就敢被稱為神,這樣的損失也能叫作神威?
且這訊息的傳播者——
\"農家。
\"
少司命緊捏手中的小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