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尋找方法來增強自身實力,並找到全新的底牌,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鍾離羽並非愚笨之人,他深知“人怕出名豬怕壯”這個道理,尤其是在江湖這樣一個充滿是非紛爭之地。儘管他並未主動招惹他人,但總有些人會企圖透過踩在別人頭上而成名。此次鍾離羽成功斬殺了試劍山莊的年輕一代天才妖孽,名聲大振,然而,如果有人能夠打敗甚至殺死鍾離羽,是否同樣能夠聲名鵲起呢?很難保證沒有人會抱有這樣的想法。若自已手中沒有幾張能保命的王牌,恐怕早已被他人玩弄於鼓掌之間了吧?不過,現在想要提升修為境界已經變得極為困難,至少對於鍾離羽而言是如此艱難。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他的丹田遠比普通人更為龐大,即使吸收了龍脈之後,也僅僅將境界提升至玄者境大圓滿而已,距離突破到靈者境仍有一段距離。
普通的靈石就算吸收得再多也是無用功罷了,而且境界同樣需要鞏固才行,無論是精神、肉身、經脈還是丹田等方面,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適應全新的境界。如果提升速度太快導致境界不穩定且含有大量水分的話,那麼對於日後晉升更高層次的境界將會產生極大的危害。因此,目前透過提升境界這條道路顯然是行不通的。然而鍾離羽的肉身已經強大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並且暫時也找不到有效提升肉身強度的好辦法。至於劍術技巧方面,趙長老所傳授的兩種劍技——影突刺以及烈風斬僅僅只是玄階功法而已,如今已然顯得有些不夠用了。就在這時,鍾離羽忽然將目光投向了正在一旁與藍貓一起狼吞虎嚥、風捲殘雲般享用著美食美酒的妖鈴鈴身上,腦海之中頓時靈光一閃。
鍾離羽踏上比武臺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壯志。他自覺對劍術和肉體掌控得相當熟練,各方面表現都頗為出色。然而,當真正面對對手時,他才意識到自已在實戰經驗上存在明顯的欠缺。
尤其是與南宮無憂在比武臺上對決時,鍾離羽本可以以更少的消耗來化解對方的攻勢,同時避免暴露過多的底線。實際上,有多種應對方法可供選擇:他既可以選擇直接格擋,也能順著對方的攻擊方向巧妙地引導,以四兩撥千斤之勢化去其威力;或者採取強硬手段正面硬撼。顯然,化解敵人的招式最為理想,但由於缺乏足夠的實戰經驗,鍾離羽無法準確捕捉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因此只得採用最耗費玄氣的策略,這並非最佳選擇。
就在此時,鍾離羽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在妖獸山脈的情景。當時,他親眼目睹妖鈴鈴幾乎毫不費力地制服了數頭至少擁有靈者境實力的妖獸。這個畫面如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讓他心生欽佩和羨慕之情。
由此便可以看出這妖鈴鈴的戰鬥意識和實戰經驗到底有多麼強大了。鍾離羽盯著妖鈴鈴看了一會兒後,便陷入到了沉思當中,過了一會兒才用一種商量的口吻向妖鈴鈴問道:“鈴鈴啊,你想吃些什麼東西嗎?”妖鈴鈴轉頭看了一眼鍾離羽,但並未開口回應他,而是繼續埋頭啃食著手中的雞腿。
鍾離羽見狀,臉上依舊帶著笑容,並再次對妖鈴鈴說道:“鈴鈴啊,咱們商量一下哈,如果你覺得可行的話,那我們倆就切磋一下武藝怎麼樣呀?”然而,妖鈴鈴卻只是瞥了他一眼,然後又繼續專注於手中的雞腿。
見此情景,鍾離羽感到有些無奈,但還是繼續耐心地與她溝通:“我不是已經將所有的靈石都給你了嘛,而且每天還會供你吃喝,難道這樣還不夠嗎?你怎麼還要跟我討要其他的好處呢?”聽到這話,妖鈴鈴顯得有些不高興了,直接回懟道:“沒有好處的事情,我才不會去做呢!”鍾離羽只能嘆了口氣,然後問道:“那好吧,你說說看,你想要什麼樣的好處呢?”妖鈴鈴想了想,然後伸出五根手指說道:“給我五千枚靈石就行。”
“五千枚靈石?你看我像不像靈石?”鍾離羽沒好氣地說道,“那就算了,你自已練吧!”
妖鈴鈴撅起小嘴,不屑地哼了一聲。
鍾離羽轉身離開小院,提著黑色長劍朝著不遠處的竹林走去。
妖鈴鈴不陪自已對練,那就只好自已練了。
他實在想不通,妖鈴鈴怎麼就學會這麼貪財呢?
鍾離羽搖搖頭,努力將這些雜念丟擲腦海。
他開始回憶起當時在比武臺上與對手對戰時的畫面,彷彿一部錄影機般,一幀一幀地回溯著。
儘管這幾場比賽最終都是鍾離羽獲勝,但他深知自已在玄氣的掌握上以及實戰經驗方面仍有不足之處。
尤其是控制力——是的,就是對玄氣的掌控力!
在精細化操作方面,鍾離羽明顯還有許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有時候與敵手交鋒之時,完全不必耗費如此之多的玄氣,亦無需施展這般規模宏大的劍技。例如之前同南宮無憂對陣之際,大可施展出能夠調動或是壓制住南宮無憂的劍道即可,沒必要將數百種劍道凝聚成飛劍去跟他硬拼到底。畢竟,南宮無憂此人個性極為傲慢無禮,如果能針對其性格特點,施展出一些能夠挑動他情緒的劍道來影響他的精神狀態,那便再好不過了。雖說以南宮無憂這樣崇高的身份地位來看,這種影響可能只會持續短暫的片刻,但在高手對決時,須臾之間便可決出勝負,如此一來,自身取勝的機率無疑會大大增加,同時消耗也會減少許多。
日後若是身陷混戰之中,又或是遭遇敵人圍困的困境,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擊敗敵人便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思及此處,鍾離羽不禁開始思考該如何才能將玄氣和劍道運用得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呢?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意識到若想掌握玄氣、劍道以及肉身力量,究竟需要些什麼呢?
需要強大的精神力,只有擁有足夠強的精神力,才能真正的掌握自身的所有資源。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去錘鍊出強大的精神力呢?鍾離羽一邊思索著這個問題,一邊將目光投向了眼前的這片竹林。突然間,他腦海裡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原來,在儒道之中有一種獨特的修行法門,名為“格物致知”。簡單來說,這種方法就是透過長時間、細緻入微地觀察某個事物,直至將其從內到外、從上到下、由表及裡、深入本質等各個方面都觀察得徹徹底底明明白白,從而獲取智慧和感悟的過程。其中,儒家的聖賢王陽明更是將這套理論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並藉此開悟成為了儒家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聖人。不僅如此,他還創立了“心學”,在九州大陸上揚名立萬,開創了屬於自已的宗派傳承。
鍾離羽此時也恍然大悟,儘管他所修煉的是劍道,與儒道截然不同,但兩者之間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終於想通了為何許多修煉武道的高手在達到一定層次後便會陷入瓶頸,難以再有絲毫進步。其中,氣運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則在於這些人往往過於注重境界、肉身以及劍技等方面的提升,卻忽略了掌控這一切並使之能為已所用的最關鍵所在——精神力。
鍾離羽定睛凝視著眼前那片鬱鬱蔥蔥的竹林,彷彿要將它們深深印刻在自已的眼眸之中。他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一棵高聳入雲、約有五丈之高的竹子面前,緩緩地盤腿坐下。他微閉雙眼,全神貫注地盯著眼前的竹子,試圖將它的模樣深深刻畫在腦海裡。
鍾離羽努力回憶起竹子的形狀和高度等各種細節,然後在心中仔細勾勒出這棵竹子的輪廓。起初,他覺得僅僅回想出竹子的大致形態已屬不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技藝逐漸嫻熟。當他閉上眼睛時,竹子的影像如幻影般清晰地浮現在眼前,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
接下來的兩天裡,鍾離羽更進一步,不僅能夠清晰地回憶起竹子的全貌,連每一片竹葉的細微之處也能毫釐不差地描繪出來。這一進步讓他倍感興奮,於是他決定挑戰更高難度。
鍾離羽站起身來,走向另一棵竹子。經過短短一個時辰的專注觀察與冥想,他竟然成功地在心中重構出這棵竹子的所有細節,甚至包括每一片竹葉的獨特形狀。這種對事物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令他自已都感到驚歎不已。
接著半個月內,鍾離羽從一棵,十棵,二十棵,一百棵,一千棵,一直到竹林裡的竹子的每一片竹葉都能記住並回想到纖毫畢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