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十面埋伏》
退圈後,我用酒和音樂,驚豔全球 三千禪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隨著北塵來到舞臺的正中央,將琵琶抱在懷裡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期待的那一刻,到來了。
此時,直播間的人數已經來到了180萬,重新整理了蜂巢酒吧的歷史之最。
端木清禾和四位總監也都進入了直播間,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隨後,現場的燈光滅了大部分,唯獨留下舞臺還有背後的大螢幕,讓眾人的目光都可以集中在這裡。
曲還沒開始,背後的大螢幕卻先出現了畫面。
一個棋盤慢慢展開,棋盤上,楚軍、漢軍正在激烈得廝殺著。
下一刻,從棋盤轉場到了項羽、劉邦,兩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
背景故事,給出了!
曲名也跟著出現:《十面埋伏》!
“鐺鐺鐺~”
“鐺鐺鐺~”
“鐺鐺鐺~~~”
炸裂的琵琶聲已經跟著畫面而出現。
從一開始,一股若有若無的殺氣,從北塵身上開始瀰漫出去,彷彿讓琵琶聲變得更飽滿了幾分。
開頭部分,三絃輪指+拂指的結合,而且需要極具力量感的彈法。
不是循序漸進!
而是讓音色如同鼓聲一樣,猛地爆裂開來。
就像在空曠的原野當中,隆隆戰鼓聲響徹天地,然後層層遞進,擲地有聲。
並以三通鼓、三通號角、三通炮的形式,來完成《十面埋伏》十段中的列營。
而後越來越緊湊,接到了掃弦。
北塵的指法越來越快,快到普通網友根本不知道他是如何演奏的,就只見一陣殘影掠過。
舉重若輕之間,那股殺氣已經撲面而來。
一種緊張,激烈的氣氛快速瀰漫在現場和直播間裡。
那是出征前的整軍列隊,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雄壯場面。
也就是第二段的吹打。
之後,便迎來了點將、排陣與走隊。
這裡利用接連不斷的長輪指手法與扣、抹、彈、拂等組合指法,以此來展現將軍的威武霸氣,英武不凡。
士兵排列整齊,精神飽滿,神采奕奕,血氣旺盛,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當中。
走隊之時,音樂與前有一定的對比,用“遮、分”和“遮、劃”的手法,繪聲繪色展現出軍隊勇武矯健的英姿。
彷彿看到了劉邦在垓下整軍列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和項羽的大戰,一觸即發。
對於不同戰場的生動描述,正是《十面埋伏》最有特色的地方。
也正是如此,這個開頭的短短几十秒裡,讓無數人為之而震撼。
甚至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屏住了呼吸,一刻都不敢鬆懈。
僅僅只是開頭而已,竟然有如此強烈的節奏感,如此強烈的殺機。
【我感覺身處於一個令人窒息的黑樹林當中,月光不明,伸手不見五指,只聽得見急促的呼吸與心跳。
隨著曲子的越加焦急,似乎每根弦都扣在了心跳之上,彷彿黑暗中不知名的危險,正在一步步靠近,端是可怕!】
【那一刻我真感覺自已處於戰場之上,感覺背後隨時有劍會向我刺來。】
【這讓我想起了《琵琶入陣曲》,它雖好,但這《十面埋伏》更加了不得。】
【……】
哪怕是現場最懂琵琶的梁谷音,也被北塵的技巧和渲染給驚豔到了。
這樣的意境渲染,絕不是普通的琵琶演奏者,而是擁有國寶級的實力才能做到。
再想到小塵才32歲的時候,梁谷音就久久不能平靜。
第一部分引子已經結束。
迎來了第二部分:激戰。
最先迎來的就是埋伏,也是十段落中的第六段。
這裡有相似的十個小片段,好似漢軍在夜黑風高,敵明我暗的夜晚,帶著惴惴不安的心理,爭分奪秒極速前進,但不敢發出一點聲響,生怕引起敵軍注意。
寂靜的夜,籠罩在這緊張的氣氛之下。
埋伏好之後,進行命令與複述命令,共十次。
象徵十面埋伏!
這一刻,北塵的殺氣與琴聲的肅殺之氣都達到了頂峰,標示著戰爭一觸即發。
緊接著迎來了小高潮,也是第七段:雞鳴山小戰!
一瞬之間,琴聲加速加急,宛如利刃出鞘,殺聲四起。
就好像站在高處的劉邦,舉劍向前一揮,十面埋伏的漢軍向楚軍圍攻過去。
節奏短小,卻精悍急促,北塵的手指再次揮出了殘影。
就好像漢軍戰鼓齊擂,烽煙四起。
這裡就利用到琵琶這種樂器的特殊性,模仿兵器碰撞的音色。
把聽者一下子就帶進了戰場的刀光劍影之中。
小戰過後,便是第八段:九里山大戰。
從區域性作戰演變成了全面大戰。
先用“劃、排、彈、排”交替彈法。
而後運用了大量的夾掃、拉弦,大量的雙弦,三絃並推,將音樂推向了高潮。
來展示兩軍對戰的氣勢磅礴。
士兵的吶喊聲,兵器的碰撞聲,戰馬的鳴叫聲……
都在這一刻,大量迸發出來,震撼天地。
絞弦猶如雄師百萬,鐵騎縱橫,所到之處,人仰馬翻,激戰連連,卻也慘烈無比。
烽煙之中,甚至夾雜著幾聲巨響,金玉碰撞之聲,始終不絕於耳。
接著是第九段,項王敗陣。
楚軍不敵漢軍,眾將掩護項羽逃亡。
琴聲依然急促,宛如楚軍騎車戰馬奔逃,漢軍在後窮追不捨。
馬鳴嘶嘶,蹄聲陣陣,塵土飛揚,追捕不止。
隨著項羽被圍,琴聲也變得悲壯起來。
此時,在這樣悲壯的旋律下,陸九寧的吟唱聲加入進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她唱的,正是民間古曲《垓下歌》。
陸九寧的吟唱聲很小,半點都不搶琵琶的風頭,而是成為背景音。
這樣的氛圍營造之下,讓這一段琵琶曲顯得更悲壯與哀婉。
迎來了最後一段,霸王烏江自刎。
最後四弦一“劃”後急“伏”,直接煞住,音樂嘎然而止。
一曲,落下!
聽者卻遲遲未醒,彷彿仍處於千鈞一髮的戰場之上,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