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迷惑,人類因迷惑而造諸惡業,受種種的痛苦。這痛苦的來源,乃由六根本煩惱而起即貪、嗔、痴、慢、疑、不正見。

對順境的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這在佛教的六道輪迴中主要體現在地獄道和餓鬼道。

地獄道的眾生因為過去的惡業,遭受極大的痛苦和折磨;而餓鬼道的眾生,則因為貪婪和吝嗇,無法滿足自已的慾望,生活在飢餓和痛苦之中。

聖輝師父講《地藏經》時說:“‘貪’是人人都有的,長期修行就能避免。想要去掉五種煩惱,首先要認識自已的那顆心,讓它如如不動。”

也就是說當歡喜和悲傷來臨時,要清楚的覺知,不隨它過喜而忘形;不隨它過悲而頹廢,保持中道。

《金剛經論》中有“心喻舍,性喻王,五毒似牆”的比喻,如果這顆心控制好有定力的話,心外就出現了皇宮,皇宮外邊就有四個大臣(見聞覺知),這四個大臣守護、管理著眼耳鼻舌身意,然後外面的盜賊就服帖了。

眼見彌陀耳唸佛,心中化顯自性佛。

少有煩惱少挨魔,到處所見皆極樂。

對違逆不順之境,不能忍受,生起貧怒,或橫起暴惡,損害他人,或飢渴寒熱到來,無涵養心,而生嗔恨。

華嚴經雲:“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嗔惡之惱害,死墮地獄,受身相醜陋報。地獄道的眾生因為憤怒和仇恨,不斷遭受更嚴重的痛苦和折磨。

愚痴迷昧,智慧閉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謗無因果,起諸邪見,名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貪求,求之不得,也成嗔惡。故愚痴為三毒總根,能造傷天害理之事,死墮畜生中,受人宰割。

畜生道的眾生因為愚昧無知,生活在低階的狀態中,受到各種痛苦和折磨。

我慢貢高,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對於他人不如自已的,或超過自已的,乃至於與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現輕慢態度,造成不能與人和睦相處的苦惱。這種心理狀態體現在阿修羅道。阿修羅道的眾生因為驕傲和自大,常常陷入無休止的爭鬥和衝突中。

懷疑不信,對佛教真理,善惡業力,以及世間一切實事實理,都不能誠信無疑,杜塞善門,滋生邪見,造出是非惡業。

疑在六道輪迴中主要體現在人間道,人間的眾生因為懷疑和不信任,常常陷入矛盾和困惑之中,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不正見,由思惟不正,產生錯誤的知見,有五不正見:

薩迦耶見-華譯身見,或我見;

邊見-又名邊執見;所得的知見醜陋,有所偏蔽,執常執斷,各落一邊。

見取見-見即我見、邊見、邪見;取是取著不捨,乃對前說三不正見,執以為實。又名“非果計果”,自已還沒有親證聖果,而妄執已得到聖果的錯覺;

邪見-不正的知見,不信正法,撥無因果,毀謗聖賢,壞諸善事。

戒禁取見-妄自執著其所持不正的戒禁為最殊勝。

十使而起見思二惑,故為煩惱的根本,有情生死流轉的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