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大明朝正值盛世,然而皇帝朱棣的心中卻因為天幕之上的畫面,湧起一股莫名的悲憤。

這份悲憤源於他對古代英雄岳飛的敬仰與惋惜。

岳飛,那位忠誠勇敢、精忠報國的名將,他的遭遇和犧牲,讓朱棣深感痛心。

朱棣站在宮廷的露臺上,抬頭仰望那深邃的天幕。

他手中緊握著一杯酒,思緒萬千。回想起岳飛那英勇無畏的一生,他不禁感慨萬千,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朱棣高舉酒杯,對著天幕大聲說道:“如此不堪的王朝,配不上將軍的高義!將軍,敬你。”

“倘若有來世,將軍務必要來我大明,到時候我定不負將軍!”

說完,他緩緩將酒倒在地上,以示對岳飛的敬意和懷念。

這時,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恰巧路過,聽到了父親的喃喃自語。

他放下懷裡的白毛閣大學士,嘿嘿一笑,走上前來。

他看著朱棣,有些調侃地說道:“嘿嘿,爹,您這話說的在理,這要是嶽武聖再世,您就不用御駕親征了。”

朱棣眉頭一皺,看著朱高熾,有些不悅地說道:“老大,你這是什麼話。到時候他去打南邊,我去打西邊,這有什麼影響的?”

朱高熾的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他有些擔憂地說道:“啊!還打啊。爹,咱們都沒錢了,您要兵分兩路,那不是更難了嗎?”

朱棣瞪了朱高熾一眼,一拍桌子,堅定地說道:“我不管,老子要打仗,你給我想辦法。反正不管怎麼說,瓦剌那夥子人,朕必須要全部征服。畢竟這個世界大了去了。”

說著,朱棣一巴掌拍在剛剛命人畫好的坤輿圖上,目光堅定而深邃。

【19:52:35,蒙古滅西夏】

【19:55:47,蒙古滅金。】

【20:11:24,崖門海戰,宋朝十萬軍民齊跳海身亡,宋朝滅亡。】

【蒙古人統一華夏,國號為大元。】

【元世祖忽必烈率領元軍征伐天下,鐵蹄甚至踏遍了歐洲,以至於歐洲各國恐懼地稱其為“上帝之鞭”。】

【元朝後期由於統治腐敗和民族壓迫,導致農民起義頻發,最終在1368年被明軍攻陷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退居漠北,史稱北元。】

【20:39:05,朱元璋起義。】

在燭光搖曳的宮殿內,朱元璋原本因長時間處理政務而略顯疲憊的雙眼,突然變得炯炯有神。

他靜靜地坐在那裡,眼中看著天幕,思緒萬千,對於前朝,他只崇拜一個人,漢高祖劉邦。

在朱元璋心中,劉邦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

他出身卑微,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泗水亭長,卻能在秦末的亂世中嶄露頭角,與眾多出身貴族的義軍首領一較高下,最終成功登基稱帝,開創了漢家四百年的輝煌歷史。

這樣的豐功偉績,讓同樣出身貧寒的朱元璋深感敬仰。

每當朱元璋前往太廟祭拜歷代明君時,他都會按照慣例為每位皇帝敬酒。

然而,對於劉邦,他卻總是格外尊敬。他會為劉邦敬上三杯酒,以表達自己對這位偉大皇帝的崇敬之情。

在朱元璋看來,劉邦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更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袖。

他能夠識人善任,善於採納他人的意見,從而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

回顧自己的經歷,朱元璋不禁感慨萬千。

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放牛娃,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一步步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在朱元璋看來,自己的功績並不遜色於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偉大皇帝。

“咱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歷史以來,得位最正。”

“就咱這功績,怎麼也能算一個千古一帝吧?”

想到這裡,朱元璋的臉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20:40:42,劉伯溫加入朱元璋麾下。】

【20:42:36,朱元璋在鄱陽湖打敗陳友諒。】

【20:43:35,朱元璋北伐覆滅元朝,建立大明。】

【20:51:13,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大怒,誅其九族。】

【20:54:26,朱元璋駕崩;在位期間天下大治,四夷來朝,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看著天幕上自己駕崩的訊息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的。

人總是會死的,只不過是早晚而已,他不想像是秦始皇一樣尋求什麼長生不老藥,在他看來,自己還有標兒,而且,自己死了,就能下去陪自己妹子了。

“哈哈哈,妹子,你看到了嗎?咱可是洪武之治,你......”

朱元璋的聲音戛然而止,他這才想起來,馬皇后早已經離開自己多時了。

他張了張嘴,有些自嘲地笑了笑,“這人年紀大了就容易忘事,你看咱,怎麼忘了你已經離開了咱呢?”

“妹子啊,咱能讓仙人這麼評價,也算是了卻心願了,等咱下去了,也能和你有個交代。”

“標兒得了仙人的賜福,已經痊癒了,身子也極好,照我看,他再活個百八十年恐怕不是問題。”

“這樣也好,省得咱操心了。”

朱元璋站起身來,從馬皇后生前的寢宮裡出來,背影顯得蒼老了許多。

“重八,我做了你最愛吃的餅,快來吃吧。”

眼前彷彿忽然出現馬皇后之前給自己做餅的景象,朱元璋的雙眼之中,禁不住湧出來兩行老淚。

.....

【20:55:53,燕王朱棣起兵,發起靖難之役。】

“嗯?”

朱元璋瞬間瞪大了眼睛,他有些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最後還是看到了那幾個醒目的大字。

“老四?這是怎麼回事。”

朱元璋的心裡先是一陣驚疑,隨後深吸了一口氣,接著對著侍立在外面的樸不成說道,“傳旨,宣燕王朱棣,太子朱標來見咱。”

“奴婢遵命。”

....

朱元璋面色平靜地坐在龍椅上,手指輕點著扶手,看似在沉思,實則在觀察著大殿內的每一個人。

大臣們被他那深不可測的眼神看得心裡發毛,一個個大氣都不敢出,彷彿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在眾大臣的余光中,朱棣站在角落裡,一臉茫然,顯然對眼前這突如其來的召見感到不知所措。

大臣們心中暗自腹誹:“四皇子啊,你哪來的膽子啊?太子朱標可是皇上親定的接班人,這皇位哪裡輪得到你來染指?”

朱元璋彷彿感受到了大殿內的緊張氛圍,他抬起頭,目光落在朱棣身上,淡淡地招了招手:“老四,你過來。”

朱棣聽到父親的召喚,頓時清醒了過來。他三步並作兩步,小跑著來到朱元璋面前,恭敬地低下頭:“爹……”

“老四,你知道朕為何召你來嗎?”朱元璋開口問道。

“回稟父皇,您是因為看到了天幕上的畫面才叫兒臣前來的。”

“嗯,不錯,倒算聰明,只是你這聰明,是不是以後就會用到篡位上啊!”

“父皇,兒臣不敢。”

朱棣連忙戰戰兢兢地回答道,這可真是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他崇拜自己大哥還來不及,又怎麼會造反呢?

朱元璋沒有立刻回應朱棣,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另一邊,那裡站著神色複雜的朱標。

他揮了揮手,示意朱標也過來。

“老大,你也過來。”朱元璋的聲音平靜而低沉,透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威嚴。

朱標抿了抿唇,默默地走到了朱元璋面前,小聲應道:“是,爹。”

朱元璋看著眼前的兩個兒子,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儘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平和一些。

他一隻手緊緊按住了朱棣的肩膀,語氣像是裹藏在石頭中,叫人聽不出情緒。

“老四,睜大眼睛仔細看看清楚你眼前的人,這是你嫡親的哥哥!咱問你,若是有朝一日你哥哥做了這天下的主人,你可服氣?”

朱棣被父親的話問得有些愣住,但他很快反應過來,咬緊牙關,握緊拳頭大聲回答道:“爹,我當然服氣!大哥是太子,必然是日後大明的主人,兒子就是大哥的臣子!兒子要做大哥的大將軍,給大哥打天下!”

朱標站在一旁,面色似乎有些不忍。他無奈地嘆了口氣,伸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神色溫和地看著他說道:“四弟,你一直都很懂事,我相信你。爹,您不要再嚇他了。”

這兄弟情深的一幕讓大臣都有些不忍側目,不住的嘆息。

但朱元璋卻並不為所動,視線堪稱冷酷的上下掃視了一圈朱棣,似乎在打量他是否有偽裝的跡象。

他心中漠然的想,若是這孩子這個歲數便已經有了如此城府,那便不必再留了。

縱他再怎麼樣,但凡是干涉朱標繼承大統的隱患,都要割除!

但朱元璋卻始終未在朱棣身上察覺出任何偽裝的痕跡,他用了最冷酷、最犀利的目光去審視,然而所見的,除了純粹還是純粹。

朱棣的眼眶微微泛紅,淚水在眼裡打轉,卻強忍著沒有落下。他緊咬牙關,聲音有些顫抖卻堅定:“父皇,兒臣不懂那麼多彎彎繞繞,但若我未來真對大哥做了什麼混賬事,您無需留情,直接下令殺了我便是!”

朱標聞言,心中一緊,連忙輕斥一聲:“莫要胡說!”

他走上前,攔在了朱棣身前,望向朱元璋的眼神中充滿了恭敬與堅定:“爹,未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我相信老四的忠誠與赤子之心。退一萬步講,即便真有那一天,那也必然是因為我朱標無德無能,難以服眾。倘若大明真的落在了老四手裡,那對大明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這說明他起碼有能力打下來這江山。”

說著,朱標拉著朱棣一同朝朱元璋跪下,深深叩首。他們的頭緊緊貼在地上,久久未起。

朱元璋看著眼前的兩個兒子,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他沉默良久,沒有立即說話。大殿內一片寂靜,只有朱標和朱棣的呼吸聲此起彼伏。

眾臣們看著這一幕,心中無不湧起一股慨嘆和敬佩。

他們看向朱標的眼神變得更加誠懇和敬畏,這樣一位對待有可能在未來謀奪自己皇位的兄弟都能如此仁義的皇帝,對待他們這些大臣,又怎會殘忍狠辣呢?

(朱標:對對對,我很仁慈的,爹要誅九族,我夷三族就夠了。PS:九族按人頭算,三族可是按家族算的。)

朱棣終於無法再抑制內心的愧疚與痛苦,眼淚從眼眶中洶湧而出,他嚎啕大哭,聲音中充滿了自責和悔恨。

他狠狠地給了自己幾巴掌,每一下都彷彿想要將內心的痛苦和愧疚都拍出來。

“爹,大哥,我真是個混賬!你殺了我吧!我居然在未來做出那樣的混賬事兒!!我不可原諒啊!”朱棣哭喊道,聲音中充滿了絕望和痛苦。

在場的臣子們面面相覷,他們的眉頭緊緊地蹙在一起,無奈地嘆息著。

他們看著朱棣如此痛苦自責,心中也感到一陣悲涼。

藍玉嘆息一聲,他深知此刻需要有人站出來緩和氣氛,於是他拱手站了出來。

“上位,太子和燕王殿下都是好孩子,他們之間的矛盾只是暫時的誤會。我們不如再觀察一下天幕之後的顯示,看看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再做處決也不遲。”藍玉的話音落下,大殿內一片寂靜。

眾臣子們紛紛點頭應是,他們也覺得藍玉的話有道理。畢竟,天幕所顯示的只是未來的一種可能性,並不是定局。他們應該給太子和燕王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矛盾,而不是輕易地做出決定。

朱元璋看著朱棣痛哭流涕的樣子,心中也不禁泛起一絲漣漪。

他的餘光落在顫顫發抖趴在地上的朱棣身上,面色深不可測,似乎正在思索著什麼。

最後,朱元璋淡淡地敲了敲龍椅,那聲音在空氣中迴盪,帶著一種難以言明的威嚴。

朱標小心翼翼地觀察著父親的臉色,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性,知道此刻需要格外謹慎。他輕輕按著朱棣的腦袋,示意他磕頭謝恩。

“老四,還不快多謝父皇!”朱標低聲說道。

朱棣毫不猶豫地將腦袋重重地砸到地上,大聲說道:“多謝父皇!兒子雖不知天幕日後之事,但兒子願意發誓絕不會背叛大哥!”

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但身體卻仍在微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緊張和不安。

數息之後,朱元璋平靜地抬起一隻手揮了揮,示意朱棣和朱標起來。

“此事暫罷。”他的聲音雖然平靜,但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大臣們見狀紛紛面露欣慰之色,他們知道這場兄弟之間的風波暫時平息了。朱標也滿臉欣喜地拉著朱棣再次叩謝後退到了一旁。

朱棣臉色蒼白,腿還有些發軟,直到隱到眾人之後才微不可察的狠狠鬆了口氣。他清楚地感受到剛才直面朱元璋殺意時的那種壓迫感,彷彿整個靈魂都被凍結了一般。

只有他這個直面朱元璋殺意的人心中清楚,父皇的威嚴是多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