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辰見趙亞銘有所鬆動,心中一喜,連忙說道:“亞銘兄,越王殿下已經承諾,只要潤州歸順,不僅你的地位不變,潤州的文臣武將也將得到保障。

而且,越王府的實力你我都是有目共睹,跟隨越王府,潤州定能迎來更加繁榮的未來。”

趙亞銘沉默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好,我信你。我這就去召集文武官員,宣佈潤州歸順越王府的決定。”

訊息很快傳遍了潤州,官員和百姓們雖然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感到震驚,但想到能夠避免戰火的再次蔓延,心中也不禁鬆了一口氣。

李青山得知潤州願意歸順的訊息後,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他知道,自已的勢力又擴大了一步,而且是以最小的代價。

在劉元辰和趙亞銘的共同努力下,潤州順利地完成了歸順的儀式。李青山親自來到潤州,接受了趙亞銘的效忠,並正式任命他為潤州刺史。

自此,吳國僅剩下常州一地,以及吳國皇室所在的金陵府了。

常州乃是由諸多或大或小的世家宗門聯合掌控之地,其中最具話語權之人,當屬常州州牧許氏家族的許清林、常州司馬金氏家族的金利平以及常州別駕玄靈門門主賀明貴這三位巨頭。

李青山行事雷厲風行,毫不耽擱,即刻下令越王府大都督趙希南迅速整合越王府下轄越、楚、宣、潤四州之全部兵馬,並從中挑選精銳部分集結於常州,擺出一副大軍壓境之勢。

與此同時,他又命令越王府左長史呂承安,假借越王府之名前往常州勸降。

“許州牧,本官今日特奉越王府之命前來與你商談要事,想必許大人應該心知肚明,如今的吳國已是強弩之末,日暮途窮了。

我家越王殿下即將率領大軍直逼吳國金陵府,在此關鍵時刻,還望許大人能夠審時度勢,帶領常州上下所有文臣武將歸順越王府。

越王殿下鄭重承諾,只要你們願意歸降,便可確保常州境內所有文臣武將的地位和官職一概不變!”呂承安面帶微笑,語氣誠懇地說道。

許清林聽後,眉頭微微皺起,沉默地思考著。他身為常州的州牧,對於當前的緊張局勢自然心知肚明,但要做出歸順這樣重大的決策,並不是他一個人能夠說了算的。

他必須與許氏家族的長輩們以及其他世家宗門的代表共同商討,以確保這一決定符合大家的利益。

相比之下,金利平表現得更為謹慎小心。他非常清楚金氏家族在常州地區的重要地位,如果輕易歸順,那麼整個家族的未來發展都將面臨巨大的變數。

因此,他需要得到更多的保障和深思熟慮之後才能做出決定。

而賀明貴作為玄靈門的門主,對於政治局勢有著獨特的洞察力。

他深知歸順越王府雖然有可能避免戰爭的爆發,但同時也意味著玄靈門的獨立自主性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他需要仔細權衡各種利弊關係,以便為門派做出最為有利的選擇。

三人在商議之後,決定召集常州的世家宗門代表,共同商討此事。

在一個神秘而緊張的會議室裡,各方代表們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他們各自陳述著自已的觀點,聲音此起彼伏,彷彿要衝破屋頂。

有些人主張歸順,表示這是避免更大損失的最優解。

他們認為,面對越王府的強大勢力,如果繼續抵抗,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流血和破壞。而歸順可以換來相對的和平與穩定。

然而,另一些人卻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們堅信應該堅守常州,與越王府抗爭到底。他們相信常州軍有著不屈的精神和頑強的抵抗力,可以抵禦任何敵人的侵犯。

在激烈的爭論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終於,許清林站了起來,他的聲音如同洪鐘一般在會議室內迴盪:“諸位,我們常州固然強大,但在越王府的大軍面前,我們的力量還是過於薄弱。

我們不能只考慮自已的利益,更要為常州的百姓著想,為我們的家族負責。因此,我們必須做出最為明智的抉擇。我建議,我們接受越王府的條件,歸順越王。”

金利平和賀明貴相互對視一眼,儘管內心深處仍然充滿了不甘,但他們也深知許清林所言並非沒有道理。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三人終於達成了共識,決定接受越王府的條件,向越王投降。

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其中包含了無數的掙扎與權衡。

但他們都清楚,這是當前情況下最為可行的方案,也是為了保護常州和人民的未來所必須採取的行動。

於是,在一片沉默中,這個重要的決策就此敲定,而常州的命運也將從此改變。訊息傳回越王府,李青山的臉上露出了更加滿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已的勢力再次擴大,吳國的統一已經指日可待。

在越王府的安排下,常州的歸順儀式也順利進行。李青山再次親自前往常州,接受了許清林、金利平和賀明貴的效忠

並分別任命他們為常州刺史、司馬和別駕,同時保證他們在常州的地位和權力不變。

至此,吳國的版圖上只剩下金陵府,而越王府的勢力已經覆蓋了整個吳國的大部分地區。李青山的謀吳大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李青山接收常州後,開始要求趙希南全力準備進攻吳國最後的據點——金陵府。他在越王府內召集將領們商議戰略,要求各州精銳齊出,準備從四面圍攻金陵府。不給其他國家插手的機會,速戰速決!

與此同時,吳王孫承啟得知常州歸順的訊息後,驚慌失措。他也意識到吳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遠非地方坐大可比擬的,鞏有滅國除宗之禍。但他不願輕易放棄王位,決定組織最後的防禦。

金陵城內,吳軍士氣低落,民眾生活在恐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