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培行業漸漸式微,我也無法再繼續從事這份工作了。無奈之下,我只能重新尋找新的職業方向。原本,我計劃前往廣東的一家短影片公司就職。憑藉著在網際網路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所培養出的敏銳洞察力,我精準地捕捉到了短影片崛起帶來的機遇。然而,事與願違,最終我竟然成為了一名在工廠裡打螺絲的工人,完全融入了普通大眾之中。

回想起 2018 年,那時短影片尚未如此火爆,整個商業模式也尚未完善。對於這樣一個新興職業而言,相關崗位非常有限。要想找到這樣的工作機會,不僅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儲備,而且還需要一定的社會資源,否則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尋找一根細針般困難。兜兜轉轉之後,我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曾經,我並不甘心在廣州的裁縫廠裡度過一生,渴望逃離那個狹小的環境。而如今,我卻在五金廠一干就是兩年多,將自已塑造成了一個與大多數人毫無二致的人。

在五金廠上班期間,我曾經想過逃離這種枯燥乏味的生活,但也確實嘗試過逃跑。最終現實卻給了我狠狠的一擊。我四處投遞簡歷,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畢竟,我之前曾在勤工儉學期間集團公司工作過,有著一定的工作經驗。

我滿懷希望地前往大廠應聘,但卻遭遇了一連串的挫折。遇到的幾乎全是中介,他們把我忽悠到了東莞,結果仍然沒有應聘成功。心灰意冷的我只能默默地回到廣州,繼續四處尋找工作。可惜的是,沒有任何地方願意接納我,走投無路之下,我只好無奈地選擇到一家鞋廠去上班。

在鞋廠,我每天都得上夜班,身體實在難以承受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於是,我又重新轉回到了五金廠。無論是在五金廠還是鞋廠,這些工作都是那種一上手就能學會的流水線作業,並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技能。雖然這些工作能夠勉強養活自已,但要說依靠它來謀求更大的發展,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根據商業定律來看,尤其是在私人企業中,一個人是否有晉升的機會,或者只是原地踏步不前,往往取決於老闆的心情和決定。在這裡,我們似乎無法掌控自已的命運,一切都顯得那麼被動。

最近幾年來,我不知不覺地沾染上了一些烏合之眾的壞習慣。下班之後,我總是沉迷於打遊戲、刷短劇以及參與各種無聊的八卦討論之中。我變得越來越懶惰,不願意思考,也不再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探索。每一天都像是機械般重複著相同的生活節奏。

起初,我對這種狀態產生了牴觸情緒,並試圖與他們唱反調。我拿出以前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來反駁,但老鄉們卻不以為然地說:“想那麼多無用的事情有什麼意義呢?看那些東西能給你帶來什麼實際好處呢?踏踏實實地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沒有錢,無論走到哪裡都會一事無成。”漸漸地,我竟然接受了這種普遍的認知觀念,將過去積累的寶貴經驗拋諸腦後。我逐漸陷入頹廢的狀態,每天只是簡單地上班、下班,吃飯、睡覺,失去了曾經的激情和追求。

當我走出那傢俬企的大門時,一股深深的失落感湧上心頭。回首往昔,我突然意識到自已在這裡埋頭苦幹許久,但卻依然一無所知。這便是加入烏合之眾所付出的代價吧!那份看似穩定、無需太多技能就能勝任的工作,雖然每月能給我帶來數千元的收入,但同時也讓我陷入了舒適區的陷阱之中。

那時的我已年滿二十,卻仍對世事懵懂無知,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工作。一旦遇到略微複雜些的任務,便茫然無措。曾經積累的工作經驗,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變得毫無價值。曾經,我內心充滿了強烈的變革慾望,但又如何呢?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如此巨大,讓人望而生畏。一邊是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飽腹之慾,另一邊則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追求。面對這樣的抉擇,有人可能會說:“既然有改變的願望,為什麼不一邊工作一邊提升自我呢?”學習並非易事。身處周遭環境的影響下,即使有學習的意願,也往往只能觸及皮毛。而與周圍人格格不入,更會讓自已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

這不僅僅是我所面臨的問題,它更是一種普遍存在於人性之中的現象。當人們長時間處於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中時,他們往往會逐漸失去那種勇於闖蕩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裡所說的闖勁,並不是指要去從事高風險的大投資專案,而是指擁有適應市場變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像銷售這樣的工作,它需要人們用頭腦去思考、分析和應對各種情況。

對於那些長期沉浸在舒適環境中的人來說,他們可能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因為思考本身就是一件相當枯燥且令人感到無力的事情,而精神上的迎合則讓他們難以做到這一點。這些人就像是一輛汽車,只有在推動下才會移動;如果不施加外力,他們就會靜止不前。他們缺乏“我想要改變”、“我必須改變”的強烈意願,又怎能做好銷售呢?畢竟,銷售工作充滿了一個又一個需要去處理和解決的人和事。過於貪圖舒適的人不僅無法掌控他人,反而容易被他人所左右。

在市場經濟的自主分發機制下,無論我們身處哪個環節,都應該秉持著向上攀登的信念和決心。這不僅是成年人應有的基本素質,更是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立穩腳跟的關鍵。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不斷思考,並透過廣泛學習與行業、市場相關的知識來提升自我。

隨著時代的變遷,年輕人雖然從事著傳統行業,但需要用全新的思維去開拓創新。如果一味因循守舊、思維僵化,那麼必然會被社會淘汰。只有懂得變通,才能長久立足;而懶惰則意味著貧窮,頭腦空空如也的人只能選擇那些簡單的工作。當年齡增長後,他們依然只會這些簡單技能,可替代性極高。一旦無法承受熬夜加班的壓力,很快就會被年輕一代所取代。這個現實如同日出日落般不可違背,無論人們是否願意接受。

因此,學會堅強是一種能力,而懂得放棄不該堅持的則是一種智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已的位置,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