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時代,資訊已經透明到如此地步,但國民整體認知教育水平卻仍然不盡如人意。有的人認為是國家的教育體制存在問題,還有的人則指責社會過於複雜、騙子太多。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們不能僅僅從全域性角度去看待,更不能一味地歸咎於這個或那個方面。

實際上,最應該責怪的是我們自已,因為自已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所在。如果要說國家的教育體制有問題,那麼具體問題在哪裡呢?與普通民眾又有何關聯呢?是教材內容的問題嗎?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夠高呢?

事實上,目前整個人均受教育水平已經提升至初中階段,相較於老一輩連小學都沒有讀過的情況,從這些資料來看,這無疑是一種進步,證明國家的教育體制是成功的。它使得人們普遍開始重視教育,並掀起了一股“讀書改變命運”的熱潮。

至於抱怨社會太過複雜,其實也是自身的原因所致。很多人容易人云亦云,聽到一點風聲就盲目跟風,覺得這裡也對、那裡也對。正是這種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表現,導致了智力水平的差距被拉大。

真正的學霸絕對不會僅僅是照本宣科地念書而已,他們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已的獨特學習方法論。如果只是簡單地照著書本念,死記硬背便能輕鬆應對,那麼在校園裡勤奮苦讀的孩子們,又有哪一個不曾經歷過艱辛和困苦呢?哪一個不是靠著死記硬背來獲取知識的呢?問題在於當面臨考試時,一切似乎都變得截然不同了。那些來自三四線城市或鄉村學校的孩子們想要考入省城的學校,可謂難如登天。

即使偶爾有人成功了,那也如同中彩票一般,純屬僥倖。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所享有的教育資源嚴重匱乏,甚至是不合格的。相比之下,省城的孩子們要考取鄉村學校則容易得多。對於鄉村學校的孩子們來說,怎樣才能實現進入省城學校的夢想呢?應該採取何種措施呢?

答案很簡單:只有接受相同的教學內容,才有可能考上省城的學校。用空間換取時間,既然我們的學校無法提供這種高質量的教學內容,那是否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媒體,自主學習省城的課程內容呢?毫無疑問,這是完全可行的。雖然不能保證你可以考進省城,但是大大的提高了可能性,智力的上升,省城的人之所以聰明,不是他的高樓大廈,而是教育資源的分配

如果將媒體平臺砍掉一半,那麼將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和後果。首先,資訊資源將會變得不再密集,這意味著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會減少,可能導致資訊傳播不夠廣泛和迅速。其次,如果所有的資訊都集中在一個平臺上,就有可能出現壟斷現象,這對於行業競爭和創新發展都是不利的。

我們不能忽視現代社會中手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很多老師往往將孩子玩手機視為一種不良習慣,甚至將其看作是玩物喪志的物品,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手機的價值實際上遠遠超越了書本。當我們思考孩子玩手機的行為時,應該明確一點:這是否出於自願?事實上,並沒有人強迫孩子去看手機,這種自主性已經超越了他們對書本的興趣。

學校真正需要教導學生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好智慧工具,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它們。畢竟,手機裡充滿了各種各樣來自社會的元素,包括娛樂遊戲、正面和負面的資訊等等。學生們在瀏覽手機時,究竟是在接觸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內容呢?老師和家長並不一定能夠知曉。那麼,為什麼學生會學會早戀,又為何會對書本產生排斥心理呢?這正是因為手機中的內容在潛意識裡對他們產生了教育作用。

因此,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如何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手機等智慧工具,讓他們能夠從中受益,同時避免受到不良資訊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適應科技發展的潮流,培養出具備全面素養的新一代人才。

同樣都是接受社會資訊,但不同的人使用智慧手機所產生的效果卻大相徑庭:有的人能夠藉助它變得更加聰慧、明智;而另一部分人則可能會越來越愚笨、懶惰。我們必須始終銘記,每個平臺僅僅只是負責分發內容而已,並不會直接創造內容。每一則引人發笑的段子、每一篇精彩絕倫的文章,其實都是人為操縱的結果,背後往往有著專業團隊的精心策劃和運作。這些團隊對於人性有著極其深刻的洞察力。

小孩子為何會對手機如此著迷?原因就在於手機裡蘊藏著更為廣闊的未知領域。相比之下,書本上的知識顯得過於呆板、乏味,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即便是成年人,也難以抵擋這種資訊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們呢!實際上,人們關注的並不是手機本身,而是對整個世界的強烈好奇心。

那麼,什麼樣的事物最容易引發瘋狂點贊呢?答案就是那些新穎、奇特的內容。如果某種內容新奇到所有人都前所未見,那麼它不火爆簡直就是天理難容!倘若不從源頭上改變內容,僅靠加大稽核力度,哪怕將所有媒體統統關閉,恐怕也是無濟於事。還會有一個新鮮的資訊儲存器出來,比如優盤,錄音機,電視機,這一切的演變,從來都沒有變過

假如一直沿襲往昔的教育模式,採用填鴨式教學方法,迫使孩子前往學校接納書本知識的灌輸,那麼國民智商不下滑就奇怪了!學校竟敢與社會比拼資訊工程,簡直是自不量力!學校才有寥寥幾本書和幾位教師,而社會卻擁有不計其數的書籍、良師益友以及眾多自學成才者。在此背景下,學校的存在意義究竟何在?只有懂得變通,才能長久不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