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剛剛過去不久,前去攻打薛延陀的大軍就返回了一半。

此戰不但徹底將薛延陀打殘同時還直接在戰場上將薛延陀可汗夷男的兩個兒子大度設和突利失。

之前依附與薛延陀的鐵勒諸部或震懾或擊敗,最終全部歸於大唐的直接統治。

李世民與一眾大臣們商量之後在漠北設定了安北都護府統轄蒙古全境以及現今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

三萬大軍駐守如此廣袤的領土在之前肯定是遠遠不夠,然而如今有了電話和電報機很容易就解決了這個難題。

工部派出了大量人手配合著科學院中的研究員一路從長安城出發往安北都護府境內架設電線杆和接收天線。

俘虜的大量戰俘則是從初春開始就加入到了修路大軍當中,將鐵軌和水泥路修向安北都護府境內。

此時的漠北由於過度放牧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了不小的破壞。

因此在李治的建議下李世民又安排司農寺官員帶著部分奴隸進入漠北研究如何合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

另外對境內的礦產開發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以便給當地的百姓創造就業機會,使他們逐步改變以遊牧為主的生活習性。

這種做法在安西都護府境內也在實行。

主要的做法就是劃定適合放牧的區域建設從放牧到加工的一體化畜牧工廠。

選擇優良的牧草人工培育和種植,並實行輪牧制度保證土地能夠休養生息。

一些適合耕種的土地被開發出來種植水果,乾果等各種經濟作物以及棉花等重要的工業原料。

同時大力開發當地的礦藏,讓牧民們進入到工礦企業去工作,擺脫單一的生活方式。

讓牧民們有了固定的棲息地既能使他們擺脫過去那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又能減少朝廷控制這片地區的綜合成本。

如此堅持上幾十年,當地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就會融入到大唐的文明當中。

教育方面同樣沒有忽略,牧民的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同樣會被送到學校。

他們平時都會在學校吃住,只有在放假的時候才會回家與父母團聚一段時間。

大唐的商業發展給國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這些財富又被分配給各個民生專案,給大唐百姓們創造更多便利。

當遠洋商隊的艦船終於出現在大唐海域的時候訊息很快便傳到了長安城。

李世民收到訊息以後馬上就讓李治過去了解具體的情況。

因為有了汽車作為代步因此這一次李治僅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趕到了廣州,速度甚至比商隊還要快些。

李治和段至玄以及張磊等人小聚了一番之後又過了兩天程處默才帶著商隊返回港口。

親自前往迎接的李治在見到艦隊的規模以後頓時驚咦了一聲。

“段國公,本王若是不曾記錯的話商隊出海時似乎並沒有如此大的規模吧?”

李治對身旁的段至玄問道。

段至玄看著遠處的海面說道:“此次艦隊在海外停留的時間不短,或許是有大食和波斯的商船加入了進來。”

李治聽了這話以後覺得倒是有此可能,於是便也未再多言,與眾人一起等待著商隊靠岸。

“太好了終於回家了,這一趟出去用的時間簡直是太長了。”

第一艘貨船剛剛靠港,船上的工人就忍不住感慨道。

不過他們的嘴上雖然在抱怨但是臉上的笑容卻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住。

這一次他們所有人的收入都能達到之前的好幾倍。

與大食帝國的一場戰爭讓他們每個人都分到了不少的財物。

這些財物早就已經進行了核算,只等全部變現以後馬上就會落入他們的口袋。

碼頭上,一箱箱來自遠方的貨物正被工人們搬運上岸。

很快其中一些船上就開始走出一批批帶著腳鐐的奴隸。

“咦…這次商隊怎會帶回來如此多的奴隸?之前不是沒人做這項生意嗎?”

等在港口旁準備交易的商販中有人疑惑的問道。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其他人也跟著議論了起來。

“是啊!之前似乎沒有商家願意從事奴隸貿易,這一次怎會帶回如此多的奴隸?

莫非是大食那邊已經沒有貨品能夠交易了?”

“不會吧?倘若真是如此那我等今後哪裡還有錢可賺?”

“在下以為不會是如此,沒見其他船上卸下的貨物同樣不少嗎?”

“那這是為何?”

商家們的疑惑與李治等人一樣。

李治對身旁的段至玄和張磊問道:“此次商隊怎會帶回如此多的奴隸?

莫非大食那邊的戰爭已經結束,他們用不上如此多的人手了?”

段至玄搖頭道:“下官也是不知。”

張磊道:“此事怕是還要問問程處默那小子,這趟出行發生了太多意外,末將也是一頭霧水。”

就在三人議論的檔口碼頭上突然傳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

“太好了,降價了,商隊代表已經宣佈這次的貨物全部降價兩成。”

“真的嗎?這簡直太好啦!”

“奇怪,此次商隊的行程明明延長了很多,為何貨物不曾漲價反而便宜瞭如此多?”

李治疑惑的問道。

就在他的話音落下的時候阮鴻禧突然興沖沖的從碼頭上跑了過來。

“大喜,大喜啊殿下!”

阮鴻禧還沒跑到李治跟前就激動的大喊道。

李治疑惑的問道:“何時讓你如此高興?”

阮鴻禧來到李治跟前說道:“咱們的商船已經靠港。

據帶隊的掌櫃所言此次之所以用去如此長的時間乃是因為水師和大食帝國打了一場大戰。”

“哦?居然真的打起來了?”李治道。

阮鴻禧道:“事情是這樣的…”

接下來阮鴻禧將商隊到達大食以後所發生的事情詳細的講述了一遍,算是徹底解決了李治等人的疑惑。

就在三人感嘆程處默此行的經歷時剛剛從水師大營趕來的程處默和同樣前來迎接商隊的馮盎便先後來到了三人面前。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馮盎在見面以後的第一時間就開口道喜。

李治道:“老國公,本王喜從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