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夏國與周國兩國的軍隊已經在都城的四周嚴陣以待,只待內應傳來訊息,便可發起雷霆一擊。然而,一連數日,訊息卻遲遲未至,這讓兩國將領心急如焚,生怕內應已被人識破,導致全盤計劃功虧一簣。

兩軍將領雖然渴望勝利,但此刻卻對城內的具體情況一無所知,只得按捺住心中的焦慮,靜待時機。孫靜深知此時輕舉妄動只會自亂陣腳,於是命令吳駿派遣精銳之士,在城樓上日夜輪值,密切監視城外的一舉一動。

城內的內應同樣心急如焚,他身處敵營,無法自由行動,每日都要忍受繁重的訓練和身心的雙重煎熬。然而,為了獲取最新的情報,他只能咬牙堅持,默默忍受著這一切。

時光荏苒,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城外的敵軍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彷彿失去了耐心,開始頻繁地調動兵力,試探性地發起小規模的進攻。而城內的內應則更加焦急,因為他知道,吳駿已經下令,再過幾日便要發起總攻,這讓他感到壓力倍增,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與此同時,孫靜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一直在追查投毒事件的兇手,但兇手卻彷彿人間蒸發一般,無跡可尋。這使得孫靜倍感挫敗,但他深知此時不是自怨自艾的時候,必須儘快找到解決之道。

夜幕降臨,議事廳內燈火通明。孫靜將團長、營長、連長和排長等一眾將領召集到議事廳中,共同商討對策。他神色凝重地說道:“那個兇手至今仍未露面,必定是在暗中藏匿。而我們手中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多,最多隻能支撐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不能再繼續這樣被動下去了,必須儘快擺脫目前的困境。”

這時,吳駿站起身來,擲地有聲地說道:“既然我們無法找到兇手,也無法繼續等待內應的訊息,那麼我們就主動出擊,與他們開戰!即使戰死沙場,也比在城內坐以待斃要強得多!”

吳駿的話音剛落,議事廳內便響起了一片附和聲。孫靜見狀,知道將士們已經做好了決戰的準備。他心中雖然仍有顧慮,但此時也只能選擇相信將士們的勇氣和決心。

於是,孫靜走到地圖前,拿起木棍指著地圖上的都城四周說道:“據我們所知,現在在我們都城四周聚集了七八十萬敵軍,他們一直在虎視眈眈地盯著我們。但是他們現在之所以還沒有發起攻擊,可能是因為沒有得到情報或訊號,他們不清楚城內的情況,所以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那個兇手,或許就能揭開這一切的謎團。我有種預感,那個兇手很可能就是敵人的內應。他投毒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讓我們大量減員,然後發出訊號讓城外的大軍攻城。”

孫靜的話讓在場的將領們陷入了沉思。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案件,思考著兇手的可能身份和動機。同時,他們也開始意識到,這個案件或許與即將到來的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孫靜示意眾人聚攏,他以溫婉卻堅定的語氣,將抓捕內應的周密計劃娓娓道來。眾人屏息聆聽,眼中閃爍著信任與期待的光芒。她的話語如春風拂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又似細雨滋潤心田,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堅定的力量。聽完計劃,眾人紛紛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彷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翌日,陽光灑在莊嚴的校場之上,吳駿身穿作訓服,步履堅定地走上了點將臺。他目光如炬,環視著下方計程車兵們,然後果斷地揮手,部隊立刻緊急集合。不一會兒,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響起,戰士們迅速列隊,齊聚在天將臺之前。

吳俊深吸一口氣,聲音洪亮地開口:“昨夜,我軍高層經過深思熟慮,作出了重要決定。我軍糧草告急,儲備僅夠維持不足一月之需。因此,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尋求破敵之道。後日,我們將向敵人發動全面進攻,此戰,關乎我軍生死存亡,關乎家國安寧。”

戰士們聽得熱血沸騰,他們緊握手中武器,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吳俊見狀,繼續說道:“今夜,你們需做好充足準備,明日拂曉,我軍將分四路出擊,直搗敵營。你們有信心嗎?”

“有!有!有!”戰士們齊聲高呼,聲音震天響,迴盪在整個校場上。他們的情緒被點燃,鬥志昂揚,彷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吳俊點點頭,滿意地看著士氣高昂計程車兵們。他微微一笑,說道:“今日,我特許你們放假一天,可以自由活動。但切記,天黑之前必須歸隊,不得有誤。”

士兵們聞言歡呼雀躍,他們感到無比開心。一旁的鞠晶晶見狀,提醒道:“你們可以出去放鬆,但切記不可攜帶武器。出發前必須將武器放入武器庫,這是軍令,不得違抗。”

士兵們紛紛表示理解,他們覺得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帶不帶武器並不重要。只要能出去放鬆一下心情,緩解緊張的情緒就好。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或許是人生中的最後一天了。明日一戰,生死未卜,能否再回到這個熟悉的校場,誰也無法預料。

然而,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戰場。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勇敢地面對敵人,才能保護家園和親人。這一戰,他們必將全力以赴,直至勝利。

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猶如春風吹過枯木,讓內應的心中湧起了無盡的喜悅。他感到時機已經如熟透的果實般,沉甸甸地掛在枝頭,只待他輕輕一摘。於是,他趁著眾人沉浸在放鬆的氛圍中,找個悄然無聲地地方發訊號。

然而,他未曾料到的是,在這寧靜的表面之下,正隱藏著無數銳利的目光。這些目光如同獵豹盯著獵物一般,緊緊地鎖定著每一個新兵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