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千年密辛
始皇屍變成黑龍,全世界開始顫抖 重機車鐵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秦中央集權,律法酷烈,百姓動輒得咎獲罪。
暴君之名更是如蛆附骨,是始皇身上最大的爭議點之一。
而冷靜下來的人們又想到,大秦二世而亡,覆滅王朝的同樣是華夏民眾。
頓時,複雜的情緒在蔓延。
“始皇帝真的會保護我們嗎?”
“連他手下大將實力都如此強大,所謂的大秦故土,血脈傳承,在始皇帝的心裡到底能佔據多少分量?”
“反正假如我是神明,或者有了超能力,也絕對會先強……再……”
階級是天然存在的,強大和弱小雙方的情緒註定不能互通。
有句俗語叫男人有錢就變壞,當一個人擁有了為所欲為的力量,就完全可以踐踏什麼道德準則,法律條文。
一個實驗叫薛定諤的貓,他們不敢篤定出世的始皇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當然,在憂心忡忡和群情激昂兩個極端觀點中,網路上還出現了還有更離譜的言論。
“你好,我是秦始皇,朕其實沒有死,只是一直在沉睡皇陵裡面。現在朕復活了,只要將朕的十萬兵馬俑復活就可以統治世界。所以朕現在需要一筆錢,只要你轉5000元到632****賬戶,幫助朕復興大秦,朕就給你記一個大功,一統世界後封一個國家讓你當王爺。”
“今天是星期四,我是秦始皇,V我50,我帶你瘋狂!”
同樣因為這個問題糾結的,還有華夏的決策者們。
老將軍通知華夏各方面有頭有臉的人物,前往聯盟總部商議此事。
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
他們秉著務實負責的精神,首先要確定的就是秦始皇嬴政是不是真的還活著。
討論的一頭霧水時,一直心事重重的張堅才終於站了出來:“其實此事,我們龍虎山,倒是知道其中一些秘辛。”
“哦?”
一時間,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張堅。
老將軍更是直接詢問:“老天師,不知道能否詳細說說。”
“關於始皇陵的有關秘密,其實就隱藏在我們龍虎山世代傳承的天師度裡。”
“天師度?”
聞言,在場眾人又是一陣震驚。
尤其是老將軍見多識廣,隱隱知道些什麼,當即擔憂的道:“天師度可是隻有老天師一人才能擁有的龍虎山絕密,老天師你此時說出來,會不會對自已的性命修為……”
“無妨。”
張堅擺了擺手:“上一任老天師,也就是我師父傳我天師度時,就已經說明唯有到真正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方能吐露天師度的內容。如今我華夏蒙難,始皇陵發生異變,每耽擱一分我華夏就多一分危險,這不正是萬不得已的時候嗎?”
“可……”
“老將軍無須多慮,待你聽完其中的內容,就懂得我為何非說不可了。”
見張堅如此說,老將軍只好保持了默許的態度。
張堅繼續道:“這件事,還要由我龍虎山祖師說起。”
“道教祖天師張道陵?”
龍虎山祖師赫赫有名,在場眾人都知道這個名字。
相傳張道陵於雲錦山築壇煉丹,三年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更名為龍虎山,這也是龍虎山的由來。
而後其聽聞蜀中民風純厚,易可教化,便移居蜀地。
太長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其“正一盟威之道”,囑其掃除妖魔,救護生民。張道陵就此創立道教,被後世稱之為祖天師。
“我龍虎山第一任天師,的確是張道陵祖天師,道教亦是由其所創。然而‘道’家學說,自先秦諸子百家只是早已盛行,主張效法自然,清靜無為。而我天師度的秘密,則是記載的祖天師張道陵的師尊,叫什名誰已然不知曉,我龍虎山天師只能以‘無名’代稱。”
“時大秦一統六國,威逼天下,但在種種繁榮之下卻危機四伏,終於盛極而衰,不但六國故土叛亂四起,更有各地民眾起兵混戰。強大的帝國彷彿被冥冥一隻巨手掌控,只是短短時間內,就已經千瘡百孔弊端橫生。而搖搖欲墜的大秦,在始皇嬴政病死的那一刻,積攢的禍亂再也壓制不住徹底爆發了。失去了頂樑柱的大秦,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歷史,但所有人不知道的是,其實秦始皇並沒有死。”
一句話說出,在場的華夏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看到了眼裡的震驚。
有人問道:“既然秦始皇嬴政沒死,為何要故意隱藏起來,目睹自已辛辛苦苦建立的大秦帝國滅亡?”
若是千古一帝統領大秦,而非胡亥繼位,大秦絕不可能二世而亡。
“據天師度內容所說,當時始皇嬴政隱隱預測到天命不可違,大秦的結局只有覆滅一途。為了逆天改命,所以特意假死於沙丘平臺,葬於驪山始皇陵內。”
“這……”
換作以前,人們根本無法理解。
但如今各路神明一而再再而三的復甦,這些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的出現,讓他們隱隱覺察到什麼,但卻不敢妄加議論。
“天師度內,隱藏的就是這個秘密。”
張堅娓娓道來:“為了擺脫身上的枷鎖,始皇統治後期,追求長生不死之術,更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東方深海巡遊問道。規模最大的一次更是用樓船載三千童男童女,然而終歸是無功而返。數次失敗後,始皇終於想到一個大膽的可能性。生與死乃陰陽兩儀大道之本,想要長生,唯有先死。”
“想要長生,唯有先死……”
華夏人們喃喃重複著這一句話。
不愧是始皇,想法竟然是如此的大膽。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宇宙內唯有死亡,才能稱得上是唯一的永恆。
“於是始皇嬴政找到了當時諸子百家,各方隱士,聯手佈下一座大陣吸納靈氣,根據自身命格打造了一處絕佳的養屍地。史書上記載的焚書坑儒,實際上就是為了隱藏這件事,那些消失的大儒諸家,都將畢生心血澆築到這座大陣之上。”
張堅目光悠悠,似穿越了歷史,望向驪山方向:“而這座大陣所在地,就是如今的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