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淑女歌(二)
天了嚕,我竟帶著系統去古代吃瓜 桔汁兒軟糖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眾人七手八腳的將她抬到蔭涼之處,見她醒來自然欣喜萬分。
姒福兒年輕,身體底子好,休息一會兒後就恢復了過來。
“大姑娘,貴客還等著呢,太夫人和家主已多次催促了。您看可否先行?”
僕從腦門上冒著汗,小心翼翼的懇求道。
雖知道自已此時說的話不討喜,
但比起刻板陰沉的太夫人和嚴苛的家主,
他還是更願意面對溫柔仁厚的大姑娘。
至少大姑娘還能好說話一些。
姒福兒本有些不悅。
這是幹嘛呢?
沒看到人家剛暈倒還沒徹底恢復嗎?
這是要催命嗎?
只是低頭見到僕從一臉的為難和著急,滿頭大汗的樣子,
姒福兒到底將要脫口而出的訓斥嚥了下去。
罷了,
決定這件事的是家主,
他們只是傳話的小人物而已。
為難他們又有什麼用。
她嘆了口氣,
興味索然的站起身和諸姐妹告別。
“謝謝諸位,那福兒先歸家了。”
“嘻嘻,福姐姐找女婿嘍。”
姐妹團中年紀最小的姒竹兒調皮的對福兒做了個鬼臉。
眾人鬨笑,紛紛調侃。
姒福兒不由臉紅,趕緊帶著僕從回了家。
反正又逃不掉,
還不如趕緊回去看看。
若是不滿意,
還有機會想想辦法讓對方厭棄自已。
姒福兒暗暗想著。
……
此時會客廳中,
在南姒家主的曲意奉承下,
一身白衣的姬昌正有些無聊的撥弄著自已手指上的扳指。
他今年已是二十有一,
尚未婚娶。
姬昌乃周國國主的獨子,按理來講,婚事早該訂下。
只是三年前老國主姬亶病逝,
姬昌守孝三年,
耽誤了婚事。
不過他並不後悔,
別說只耽誤了三年,
便是再耽誤30年他也願意。
因為祖父是他平生最為敬愛仰慕之人。
想他周國先祖姬棄,
乃上古帝嚳之子、帝堯之弟,
精於稼穡,
掌天下農事,
一貫為帝堯所重。
帝堯逝後,
先祖被分封於周地,
逝後諡號后稷。
而後世子孫於周地繁衍,
漸成方國。
在祖父之前,
周國曆代國主秉先祖之志,
不問外界之事,
以稼穡耕種為立國之本。
而祖父姬亶繼位時正是年富力強,
不甘於偏安一隅,
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姬亶先是在國內練兵馴馬,
締造了一支強兵之師,
後又遷國都於岐。
因岐附近盡是戎狄之國,
常犯商天子國威,
商天子見姬亶抗狄守邊有功,
不由大喜。
周國得到商王重用,
又糧富兵強,
一躍成為最強大的方國之一。
可以說周國能從少有人知的方國成為目前西北最強國,
姬亶功不可沒。
除此之外,
姬亶對子孫的婚事也多有籌謀。
后稷先祖之母乃姜嫄,
周曆代國主夫人皆出自同為西部望族的姜氏一族。
便是姬亶自已娶的也是姜氏女。
並生了三個兒子泰伯、虞仲、姬歷。
姜氏女賢良,
不僅與姬亶夫妻和美、同進共退,
亦悉心教導三子,
兄弟手足從無齷齪。
姬亶對這個妻子是很滿意的。
只是為了周國不再固步自封,
為了得到更多外界勢力支援,
姬亶還是決定放棄一貫的姬姜聯姻舊俗,
為三子姬歷求娶任氏女。
任氏女身份貴重,出身摯國,
乃國主任侯二女,
且與殷商王室有親。
姬亶對此東來女極為滿意。
而任氏女雖性格稍顯嚴肅古板了些,
但嫁與姬歷後克勤克儉,
上孝順公婆,
下教導幼子,
舉國上下無不讚其有姜氏之風。
只是任氏女萬般皆好,
奈何子嗣不豐,
只得姬昌一子,
頗引以為憾。
不過雖然私下惆悵難過,
任氏女對獨子還是十分上心的。
不僅妊中不聞惡聲、不聞惡語,
待其出生後亦是諄諄教導。
是故姬昌未及成年便已是君子如玉,聰慧過人,甚至由伏羲八卦中得到啟示,自創蓍草卜算之術。
姬亶大悅,
覺此孫乃天賜周國,
故極為疼愛這個機敏聰慧的小孫子。
甚至欲將自已國主之位傳於姬昌,
以振興周國。
只是彼時國主繼位以長為先,父終子及,兄終弟及。
姬昌倒是個獨子,
但其父姬歷乃是三子,
上面兩個親親的同母哥哥,
年輕健壯,各有子嗣,
這個國君之位怎麼看都傳不到姬歷之手。
不過泰伯、虞仲都是明白人,
對自已也足夠狠。
看出父親之躊躇,
二人披髮紋身,
直接斷了自已的繼承之權。
就這樣,
三年前姬亶逝後,
因兒子給力、兄長成全,
姬亶三子姬歷成功繼任國主。
姬歷雖比不上父親、兒子智謀,
卻也是個勇猛又聽勸之人。
他牢記父親囑託,
以為商王驅逐外敵為已任,
將國家政務託付給兩位哥哥和兒子,
自已四處征戰。
如此父子兄弟同心,
周國國力日漸增強,漸有雄霸一方之勢。
而作為國主繼承人的姬昌,
婚事也迫在眉睫。
畢竟早點娶媳婦早點生娃,
才能保證祖輩打下來的江山不至於流入他人之手嘛。
對此姬昌是無所謂的。
他雖敬佩祖父、父親驍勇,
但自已卻不愛好這些打打殺殺。
除了痴迷於卜算之術,
唔……
對種莊稼也十分感興趣,
對其他的嘛,只是興趣了了。
包括娶妻生子。
當祖母、母親問他是否有心儀女子時,
他不由愣怔。
心儀女子?
怎麼可能!
每次出行盯著他看的女子倒是有很多,
只是他倒是從未留意過那些女子。
他有那麼多醉心的事,
哪有心思去看那些陌生女子。
是蓍草算得不準了還是種莊稼不舒坦了?
但畢竟是年輕人,
對未來的妻子,
他也是有期待的。
祖母、母親皆是賢德之人,
祖父、父親方可後顧無憂。
所以他希望自已的妻子也能如祖母、母親一般賢惠,
那樣自已的未來的日子也能過得舒坦些。
他記得當時祖母和母親對看一眼,二人眼中皆是無奈。
再後來,
祖母聽聞有莘國莘野南姒氏長女美儀容,素有賢名,族中女子皆嫁入高門,不由心動。
便讓姬昌前去尋訪。
若果真實至名歸,
便可迎娶。
這樣既滿足丈夫東來之女的要求,又合了孫子要娶賢女的心意。
於是姬昌在侍從的陪伴下,
出岐向東,
一路尋山拜水,
於今日到達了有莘國的洽川莘野。
姬昌對此次旅途是滿意的,
比如途中發現了幾種周國未有的植物,
他興高采烈的將收集種子打算拿回家種一種。
比如他發現某處的蓍草長得又高又直,
喜得他派人守住此處,
打算回程時割幾把拿回去用。
至於這個姒氏女……
便隨緣吧。
不過他已等了三盞茶,
姒氏女還沒過來。
這是要鬧哪樣?
他姬昌的時間不寶貴嗎?
為什麼要用在等一個陌生女子上?
姬昌隱隱開始有些煩躁。
正在此時,
門外響起溫軟女聲:
“父親、祖母,福兒來遲,還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