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天妖界後,大家還是意猶未盡,不想返航。

一致提議繼續在宇宙中探險,去看看其他的介面。

反正神舟上的資源很充沛,即便是一直不停地在宇宙中航行,也能飛個上千年。

既然所有人的想法一致,錦瑟自然也不會掃大家的興。

神舟遠航,這回並沒有什麼特定的目標,任由器靈自行駕駛,走到哪算哪。

航行了數十載,神舟又點亮了一顆星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介面。

找了個空間裂隙悄悄進去,才知道這是一個跟天心界有些類似的低等介面。

界中人也修行,只是,他們似乎更崇尚武技,大部分的人族都練武,只有極少數武脈孱弱之人才會改修道。

找了個無人曠野將神舟收起,便帶著眾人前去城鎮中賞玩。

一群神獸都化作人形,因髮色各異,穿著打扮也與當地土著大相徑庭,沿途引起無數人打量的目光。

錦瑟與宋承意雖與當地人族的長相類似,但膚色卻極為不同,當地人膚黑,體型高壯,許是常年習武的緣故,看著就像是天穹界的那些武修。

頂著異樣的眼神,一路行走,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像是酒樓的店走了進去,卻發現根本無法交流。

當地人的文字他們一個也看不懂,說的話也與他們沒有絲毫的雷同。

不管是手語還是口語,都無法讓對方明白他們的意思。

最後只得掃興地離開。

城鎮是沒法待了,當地人的目光都快把他們身上扎出血窟窿來了,幾人只好找了個深山老林野營。

“沒勁,航行數十年,好不容易找到個新介面,本以為會很有意思,誰知道跟這裡的人完全無法交流。看也看不懂,聽也聽不懂,還被一路圍觀。最後還是跑到這樣的深山中露宿,這跟咱們迴天穹界找個深山老林居住有啥區別?”

重明嘴上叼了顆靈果,滿心鬱悶地發牢騷。

“說到這裡,我突然有點佩服異蟲,為什麼它們不管去了哪個介面都能活下去,還活得好好,它們有啥秘訣?舟子你出來,你來說說看,你們異蟲體內是不是自帶了什麼翻譯的工具?”

“沒有沒有,絕對沒有,我們只是耐得下性子,沉得住氣。比如像這個介面,咱們剛來完全無法與他們交流溝通。你們就覺得很喪氣,很無奈。

但若是換作我的同族,那我們可以先花個幾十年的時間,慢慢潛伏在那些當地人的身體裡,慢慢觀察他們每天的行為,聽、看,研究他們的語言和行為,再慢慢地模擬他們的生活。

等到徹底搞懂了,才會取代此人。

如果你們也有同樣的耐心,願意花上幾十年的時間在這裡生活,肯定也能慢慢融入這個介面的。”

一番話說得眾人都開始了自我反思。

確實,他們剛到一個全新的介面,聽不懂當地土著們說話,看不懂當地的文字不是很正常嗎?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身為修者,漫長的修仙歲月都能熬過來,為何面對這些生靈,卻連這點忍耐力也沒有呢?

“那要不?咱們找時間再進一趟城鎮?這回就讓錦兒跟小宋兩個在外面,咱們先去空間裡帶著?他倆長得雖然跟本界的人也有點不同,但錦兒有千幻可以換個裝束,小宋嘛,額,把膚色塗黑一點,應該也能矇混過去。”

大禍鬥提議道。

錦瑟搖了搖頭:

“不妥,外形變得再像,一開口還是會穿幫,畢竟咱們完全聽不懂他們說話。不宜現在就進城鎮,倒不如找個淳樸的村莊先生活一段時間。從其中一兩戶人入手,慢慢跟著他們學說話,多學一段時間應該就能聽懂他們的意思了。”

重明眨了眨眼睛,疑惑地說:

“小師妹,咱們只是來玩的,有必要這麼費勁嗎?咱們又不是像異蟲這樣,為了侵佔這個介面,純粹就是來觀光的,看看介面的風景,看看這裡的人。

即便不入城,不交流,咱們把神舟縮小後浮在半空中,偷偷觀察一下就好了呀,也無須過多打攪當地人的生活。”

“這……說的也有道理。”

大家又陷入了糾結。

白澤掃視了一下眾人的反應後,把目光轉向錦瑟,問道:

“錦兒,你的陰陽大道已成,帝極界,日月已現,恐怕要不了幾百年,就會有生靈出現了吧?”

錦瑟把神識探進帝極界中感應了一番後,說道:

“嗯,帝極界內,已經出現細小的靈脈了,清濁之氣已分,空氣日益清新,日月已現,氣溫也在逐步上升。雖然不知道要過多少年才會出現生靈,但是目前的環境已經在朝著好的趨勢發展了。”

“若有一日,你的帝極界出現新的種族,新的生靈,也就跟現在一樣,他們沒有文字,無法與你交流溝通,你說什麼他們也聽不懂,寫的字他們也不認識,那個時候,你會怎麼辦?”

“我不應該從一開始就干涉他們創造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新生的種族也需要有他們自己的文明發展史,我需要做的就是慢慢觀察他們的,學會他們的語言和文字。

所以,我可以把他們也當做帝極界的新生靈一樣去對待,不必融入他們,也無須打攪他們的生活,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遠遠地觀察他們的生活,慢慢學習它們的語言和文字。”

“嗯,若你有朝一日成為帝極界的天道,置身事外很重要,這樣你才不會過於主觀。但是你又不能完全抽離那個介面,你肯定要學習它們的文字和語言,這樣才能更好的瞭解他們的需求。

天道,雖是一個介面的最高管理,但又不能完全脫離本界。”

“那咱們就這麼辦吧,像重明師兄說的那般,回到城鎮中去,把神舟變到最小,在半空中待著。也可以回到剛才那個酒樓中,偷偷觀察他們的生活。一個地方待膩了,就換個地方待。

既不用太遠著,也不必太近著。

總一天,我們會聽懂他們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