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科院,3號大型實驗室。

上百名專家學者彙集此處,

李雄院長穿著實驗服,這次他決定親自帶隊。

實驗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機器的選取。

“這臺機械學院組裝的碳纖維製造機,因體積過大不宜搬運,位於劉正明同志的實驗室中。”李雄院長指著大螢幕說道。

“而這臺是蘇辰研究所組裝的碳纖維製造機,”李雄院長繼續道,“我們先來測試兩臺機器的執行速率,繼而決定選取哪一臺作為製造機。”

此言一出,機械學院的學者們討論起來:

“這臺機器,是我們院和材料學院歷時半年研發出來的。”

“期間還有漂亮國奈米技術研究小組進行過科學指導。”

“無論怎麼講,這臺機器的執行速率放眼全世界都是頂尖級的。”

反觀蘇辰所造的機器,

同龍科院原有這一臺相比,光是體積就有點螞蟻見大象的感覺。

“蘇辰同志所造這臺機器,且不說執行功率如何。”

“但從機身上講,這麼小,內部的執行機械也相對減少。”

“這樣的機械,真的能承擔製造碳纖維管這種超負荷工作嗎?”

時間來到了晚上,整個龍科院燈火通明。

到了晚點時間,這些學者們早已忘乎飢餓,仍舊廢寢忘食地工作著。

兩臺機器先後發出結果。

【運算結束,消耗時間:10分鐘】

【運算結束,消耗時間:1小時】

結果一出,震驚了所有人。

“怎麼會……”

“蘇辰製造的這臺機器,要比我們這臺快整整五十分鐘!”

製造同樣量的碳纖維材料,光是執行速率,就比實驗室原有這臺快了5倍!

李雄院長倒吸一口涼氣。

蘇辰這小子,怕不是開掛了。

可控核聚變暫且不談,這碳纖維材料就夠逆天了,

最關鍵的,機械學院和材料學院兩大院合力研發的碳纖維製造機,不僅在體積上完敗,甚至在產量上也輸的一敗塗地。

如果不是實驗緊急,他真想讓人把這臺機器拆開看看裡面到底住著一位什麼神仙。

“經過資料比對,我們發現蘇辰製造這臺機器,在製造碳纖維材料的速率上遠高於實驗室原有機器。”

“接下來,碳纖維材料的製造實驗,將由這臺機器繼續工作。”

工作人員取來了蘇辰實驗室中有關碳纖維材料的所有資料。

趙敏笑道,“這下,我們終於有了完整的碳纖維材料製作過程。”

李雄院長點頭道,“接下來開啟第二步計劃,製造完整的碳纖維材料!”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院長,完整的碳纖維材料已經制作完成!”

當工作人員進行彙報的時候,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終於!

大螢幕上,顯示著這塊長度不到1cm的碳纖維材料的結構和相關資料。

“初步論證,與圖紙上的資料吻合率達99.9%!”

在座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碳纖維材料,終於成了!

李雄院長扶了扶眼鏡,“漂亮國銷燬了我們的所有實驗資料,但龍國還是搞出了碳纖維材料!”

趙敏補充道:

“院長,不光如此。”

“如今我們擁有著最為完整而成熟的碳纖維資料理論,還有這樣一臺驚豔的製造機。”

“這一切,多虧了蘇辰!”

“沒有他的機器和理論支援,可能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要沉寂很多年!”

李雄道,“還沒結束,我們需要對製造出來的碳纖維材料,進行更加具體的測試實驗。”

第一步,測試其硬度和塑性。

對於一般的材料講,硬度和塑性是相互制約的概念。

以鋼鐵材料為例,強度、硬度越高,塑性和塑性越低,反之亦然。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硬度和塑性同樣如此,

這是所有人認知中的基礎概念。

王一剛分析道,“從現有的實驗資料上看,碳纖維材料的硬度已經超出正常鋼鐵100倍,是我們目前見過世界上最硬的材料。”

不多時,實驗人員抱著資料圖跑來。

“院長,諸位領導,碳纖維的硬度測試已完成。”

李雄等人拿過資料圖,看到測試結果懵圈了:

“是正常鋼鐵硬度的200倍?它的實際硬度要遠高於我們的預想啊!”

所有人都在驚羨於這種超越常理的硬度,

劉正明和王一剛則是表示出擔憂:“這樣的硬度,是不是意味著,它的塑性不行呢?”

單純的硬度高不能代表一切,如果塑性不達標的話,這樣的材料很難被科學利用。

恰如武俠小說中的天地神石,無人可以鍛造,同樣成為不了神兵利器。

李雄院長點頭道,“如果只有硬度高一個優點,這樣的材料很容易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

當然,蘇辰同志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思路,光是提升硬度這一方面就非常了不起了。”

周圍的專家學者表示同意,

只有硬度高一個特點是好事,證明這種碳纖維材料的改進空間還很大。

他們要做的,就是後續的改進工作。

如果蘇辰把所有方面都完善了,那還要他們做什麼?

很快,實驗人員遞來了第二份實驗報告單。

“院長,塑性測試完成,在正常環境下,碳纖維材料的塑性只有正常鋼鐵材料的十分之一左右。”

這一結果符合大多數人的認知,

李雄院長點頭,“持續升溫後呢?”

“當加熱到1000度溫度時,碳纖維材料的塑性不足正常鋼鐵的百分之一……”

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懵逼了。

按理說,溫度越高,分子越活躍,塑性也會提高。

可為什麼這種材料溫度越高越難以塑形呢?

實驗人員繼續說道:“相反,在零下150度時,碳纖維材料達到了最佳塑性。”

在場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溫度下降,反而可以塑形。

劉正明呆滯道,“這真的是科學能解釋的材料嗎?”

趙敏震撼搖頭,“太不可思議了,我從未見過如此奇妙的材料。不僅硬度達標,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達到理想塑性。”

這樣的材料,是完全可以用作生產的!

在座不少學者分外尷尬,他們都準備針對這種材料的塑性不足展開一系列探討研究了,

可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趙敏回憶著,“和上次可控核聚變中的碳纖維材料完全不一樣,那次是耐寒材料,而這次,我總覺得蘇辰是在設計耐高溫材料。”

“耐高溫材料?!”

趙敏的一席話,讓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如果能透過耐高溫測試的話……”

陳農和王一剛都為之震撼:

“我們研究多年的熱核聚變,也能突破進展了!”

熱核聚變最大的難題就是耐高溫材料,

能耐受上億度高溫的材料,不止藍星,放眼整個太陽系都沒有,

只有製造相關的耐高溫材料,才能突破凡塵的桎梏。

在場所有學者都認識到此次事項的重要性。

如果龍國同時擁有冷熱兩種可控核聚變技術,

別說漂亮國,恐怕全世界都將被龍國的崛起而震懾!

李雄院長面色嚴肅,“接下來,進行耐高溫測試!”